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红毛五加叶的三萜皂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毛五加(AcanthopanaxgiraldiiHarms)系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分布于河北、河南、四川、陕西、甘肃等省,有祛风湿、通关节、强筋骨、治痿痹等功效[1]。其化学成分未见报道。本文报道红毛五加叶的5个三萜皂甙(甙Ⅰ、Ⅱ、Ⅲ、Ⅳ和Ⅴ)的分离鉴定。它们均首次从该属植物发现,其结构如下:             R1              R2        Ⅰ rham-(1→2)-ara     H       Ⅱ H   rham-(1→4)-glc-(1→6)-glc     …  相似文献   
22.
三褶脉紫菀中的新二萜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褶脉紫菀(AsterageratoidesTurcz.)系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遍布全国,是民间常用的中药,有清热解毒、祛痰镇咳的功效[1,2]。化学工作者们曾从其同属植物紫菀(AstertararicusL.f.)中分离到紫菀酮(shionone)、槲皮素(quercetin)、无羁萜(friedelin)、表无羁萜(epifriedelinel)、毛叶醇(lachnophyllol)、乙酸毛叶酯(lachnophyllolacetate)、茴香醚(anethole)以及紫菀三萜皂甙[2—4]…  相似文献   
23.
鹿衔草化学成分的研究:羟基肾叶鹿蹄草甙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鹿衔草(Pyrola calliantha H.Andres)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确定其中1个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羟基肾叶鹿蹄草甙(1, hydroxylrenifolin),另一化合物为儿茶素(3)。  相似文献   
24.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栀子黄色素中栀子酚和栀子甙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生产的栀子黄色素主要成份是藏花素(Ⅰ)和藏花酸(Ⅱ),但也还有一些其他成份,主要有栀子酚(Ⅲ)和栀子甙(Ⅳ)等。从着色的作用来看栀子酚和栀子甙也显黄色, (Ⅰ)R:龙胆二糖 (Ⅱ)R=H但色价较差,而且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也完全不同。藏花素、藏花酸对人体的肝有治疗保健作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肝炎发病率高,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因此被大量采挖,野生青叶胆资源逐年减少。为发掘新药源,我们对云南产狭叶獐牙菜(S.angustifolia)和显脉獐牙菜(S.nervas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本文报道从中分离鉴定的4个单萜环烯醚甙Ⅰ—Ⅳ。Ⅰ、Ⅲ、Ⅳ分别为维哥罗甙(vegeloside)、獐牙菜甙(sweroside)和獐牙菜苦甙(swertiamarin),Ⅱ是Ⅰ的同分异构体,命名为显脉獐牙菜甙(nervoside)。显脉獐牙菜甙(Ⅱ)白色无定形粉末,味极苦。UVλ-_(max)~(EtOH):243nm(log ε-3.89)。IR v_(max)~(KBr) cm~(-1):3400、1700和1610,显示单萜环烯醚的特征吸收峰显脉獐牙菜;显脉獐牙菜甙;单萜环烯醚甙  相似文献   
26.
通过测定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肺组织匀浆液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力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探究肉苁蓉苯乙醇苷(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from cistanche,PhGCs)对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大鼠相比,PhGCs和大花红景天能降低CMS大鼠右心室肥厚和ET-1含量、升高NO含量和总一氧化氮合酶(total nitric oxide synthase,T-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酶活力,下调肺组织HIF-1α及VEGF蛋白的表达,上调PPAR-α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肺组织中HIF-1α的mRNA水平;此外,大鼠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比容无明显变化。该研究表明PhGCs可能是通过抑制HIF通路、激活NO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7.
28.
瓜子金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瓜子金(Palygala japonica)中分离出16个化合物,本文报道其中4个化台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经化学和光谱解析,鉴定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甙(Ⅱ)、槲皮素(Ⅲ)和鼠李亭-3-O-葡萄吡喃糖甙(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29.
滇黄芩甙A和B的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龙胆科滇黄芩属植物滇黄芩(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酮二糖甙,经~1H NMR,~(13)C NMR,FAB-MS,MS,2D NMR,UV,IR等物理方法和化学反应,推定为:2,3,4,7-四甲氧基酮-1-O-β-D-葡萄糖(6←1)-β-D-木糖甙(1)和7-羟基-2,3,4-三甲氧基酮-1-O-β-D-葡萄糖(6←1)-β-D-木糖甙(2),分别命名为:滇黄芩甙A和滇黄芩甙B。  相似文献   
30.
裂叶翼首花的化学成分田军,吴风锷,邱明华,聂瑞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昆明650204)(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CHEMICALCONSTITUENTSFROMPTEROCEPHALUSBRETS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