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51.
《生物磁学》2012,(10):I0001-I0001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浒苔生物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阐明了浒苔对环境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和“绿潮”发生时漂浮浒苔的生理状,为全面认识由浒苔引发的海洋”绿潮”现象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在国际期刊《植物与细胞生理学》(Plantand Cell Physiology)上。  相似文献   
952.
缘管浒苔和浒苔对海水盐度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大型海藻对盐度的生理响应及其适应机制,以缘管浒苔和浒苔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盐度的稀释或浓缩海水处理10 d对浒苔属植物鲜质量(FM)、相对生长速率(RGR)、相对电导率(REC)、叶绿素含量(Chl)、类胡萝卜素含量(Car)、色素比值(Chl a/Chl b、Chl/Car)、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渗透调节能力(OAA)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 ~ 200%海水处理均明显促进两浒苔属品种的FM和RGR,缘管浒苔和浒苔分别在100%和50%海水处理下的FM和RGR达到最大值;300%海水处理显著抑制两浒苔生长,缘管浒苔受抑制程度较大;缘管浒苔的生物量仅在50%、100%海水处理下呈现正增长,浒苔生物量在10%、50%、100%、200%海水处理下均呈现正增长.10%海水处理下,两浒苔的Chl、Car、Chl a/Chl b显著上升,且随海水盐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缘管浒苔和浒苔的Chl、Car、Chl a/Chl b分别在100%、50%海水处理下达到最大值.随盐度的增加,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实际光能转化效率(Yield)、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光能利用效率(α)和半饱和光强(Ik)都显示与Chl相同的变化趋势.10% ~ 300%海水处理下,浒苔属均表现出一定的OAA,缘管浒苔在100%海水处理下,OAA达到最大值,浒苔在50%海水处理下,OAA达到最大值.两浒苔的生长指标除与Chl/Car无明显的相关性,与REC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hl、Car、Chl a/Chl b、Fv/Fm、Yield、rETRmax、α、Ik、OAA呈极显著正相关.100%和50%海水处理分别对缘管浒苔和浒苔的生长最适宜,浒苔生长适应盐度的范围比缘管浒苔宽.REC、Chl、Car、Chl a/Chl b、Fv/Fm、Yield、rETRmmax、α、Ik和OAA均可以作为浒苔属植物生长盐适应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53.
报道了中国苦苣苔科蛛毛苣苔属一新记录种——腺花蛛毛苣苔(Paraboea glanduli flora Barnett)并提供了形态描述和野外生态照片,讨论了该种与近缘种类间的区别.该种为亚灌木状草本,无基生叶,聚伞花序2~4枝成对着生于茎顶叶腋,花冠密被腺毛,在该属中较为特殊.  相似文献   
954.
记述采自中国东北地区棘跳科1新纪录族小角棘跳族Oligaphorurini 1新种,三江双型棘跳Dimorphaphorura sanjiangensis sp.nov.及1新纪录种,北极小角棘跳Oligaphorura ursi Fjellberg,1984,附详细描述及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三江双型棘跳,新种Dimorphaphorura sanjiangensis sp.nov.(图1 -11)鉴定特征 假单眼模式:身体背面32/033/333430,腹面11/000/000000,3对足第1亚基节分别具1个.拟单眼模式:身体背面不存在,腹面00/000/122203,3对足第1亚基节分别具两个.腹部第4节背面具2根中间毛(a0和m0),第5节背面不具中间毛,第6节背面具2根中间毛(a0和p0).腹管每侧具7根远端毛,2根基部毛,不具前端毛.弹器退化为1个颗粒状的区域,后面具1+1根毛.具臀刺,乳突不明显.正模♀,采自黑龙江省洪河农场的旱田大豆地土壤层中;2010-10-01,常亮等采.副模:3♀♀,1 ♂,特征与正模相同,采集地点及时间同正模.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模式标本采集地三江平原.北极小角棘跳Oligaphorura ursi Fjellberg,1984 中国新纪录(图12~19)鉴定特征 假单眼模式:身体背面32/133/333430,腹面11/000/000000,3对足第1亚基节上分别具1个.拟单眼模式:身体背面不存在,腹面00/000/122200,3对足第1亚基节上不存在.腹部第3、4节背面具或不具中间毛,数目存在变异;第5节背面通常不具中间毛,很少具中间毛m0;第6节背面具2根中间毛(a0和p0).腹管每侧具7根远端毛,2~5根基部毛,不具前端毛.弹器退化为一个表皮皱褶状结构,后面具2+2根毛呈两排排列.具臀刺,乳突较明显. 检视标本:15♀♀,采自黑龙江省前进农场的旱田大豆地土壤层中,2010-10-01,常亮等采;11♀♀,5♂♂,采自黑龙江省前进农场的小叶章草甸湿地土壤中,2011-05-26,武海涛等采.  相似文献   
955.
通过将浒苔叶状体分为基部、中部和顶端三部分分别进行切段和切碎处理,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液体浅层培养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其组织和细胞的生长和发育特性。显微观察的结果显示:切段培养条件下,基部和中部的藻段均可在其形态学下端形成假根,在形态学上端产生类似叶状体的突起。藻段的发育具极性,但是其极性并不绝对的,在1.0 mm的基部藻段两端都观察到了假根的形成。虽然顶端的藻段和组织块全都形成和释放了孢子,未见明显的营养生长,但是在培养早期,其下端仍然具有形成假根的能力。浒苔各部位藻段和组织块释放的和滞留于孢子囊内的孢子都可以立即萌发成苗。快速生长的中基部藻段形成了气囊,致使其漂浮于培养基上。有很多藻段和组织块形成和释放了生殖细胞,释放到外界以及滞留于孢子囊内的孢子均可立即附着萌发。数据分析表明:藻段的生长具有极性,不同部位相同长度的藻段生长率差异明显,基部藻段的生长率高于中部藻段,顶部藻段无明显的营养生长。藻段的生长与其原始长度和在藻体中所处的位置有密切关系;藻段和组织块的再生与藻体的完整性及其在藻体中所处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956.
在查阅文献和标本的基础上,对贵州省拟大萼苔属Cephaloziella植物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初步理清了该属植物在贵州的分布,确认贵州省拟大萼苔属植物有8种1变种。其中,刺茎拟大萼苔C.spinicaulis为贵州新记录种,并提供了该种的详细形态描述。本研究还编制了贵州省拟大萼苔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957.
在对我国腐生粪壳纲真菌的研究中,发现了1个新记录属和2个中国新记录种。3个种均形成闭囊果,果上生独特的子囊果毛,子囊孢子单细胞、暗色。异果刺囊壳Ascotricha distans的主要特征为产生具膝曲状合轴分枝的子囊果毛,子囊孢子具芽缝,无性阶段为Dicyma型,归属炭角菌目炭角菌科。旋毛米氏壳Emilmuelleria spirotricha和粪闭毛壳Chaetomidium fimeti产生具芽孔、表面光滑的子囊孢子,归属粪壳目毛壳科。其中米氏壳属作为单种属,是我国的一个新记录属。文中对各个种进行了形态描述和讨论。研究菌株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相似文献   
958.
正王文采院士是著名的传统植物分类学家。他主要研究毛茛科、苦苣苔科、紫草科、荨麻科等的分类和系统学,新发现了20个属,约500个新种,修订了毛茛科翠雀属、唐松草属、铁线莲属等多个属的分类系统;同时在对苦苣苔科的分类和系统学研究中,揭示了科的演化趋势,建立了后蕊苣苔属、吊石苣苔属和小花苣苔属的分类系统。我和他的相知相识就缘自"植物分类"这个专业媒介。事情可以追溯到1961年,那  相似文献   
959.
报道分别从湖北省武汉市内和云南省西双版纳小水池中分离培养的两株绿藻,对其进行了形态和18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编号分别为FACHB-1783和FACHB-1784。这两株绿藻具独特的四边形群体形态,通常为4或16个细胞,细胞为宽椭圆形至不规则卵圆形、细胞壁两端无增厚,叶绿体多数、片状,具蛋白核。结合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这两株绿藻为我国1种淡水共球藻纲新记录属种——土佐牧野藻(Makinoella tosaensis Okada)。基于18S r DNA基因的系统发育研究表明这两株绿藻与分离自韩国的土佐牧野藻基因序列相似度可达99.6%~99.9%,并且以较高的支持值与土佐牧野藻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960.
胡佳耀 《昆虫知识》2006,43(3):343-343
锹甲科Lucanidae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这类甲虫特别大,体光滑,体色多棕褐、黑褐至黑色,或有棕红、黄褐色等色斑,有些种类有金属光泽,通常体表不被毛。雄虫较雌虫大,并有极度扩大的上颚,卜面有的有显著的齿列。强大的上颚用于争夺雌性时雄性间的搏斗,而且其形状正好钳合对手的前胸背板边缘,用以把对手抛翻在地。成虫多夜出活动,有趋光性。要么不取食,要么取食液(树汁、花蜜或果实汁液)。由于其体大、形状奇特而为大众喜爱和收藏,并作为宠物饲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