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8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76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343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在NH4^ 或在无氮培养条件下,对多变鱼腥藻的营养细胞照光并通过N3气24小时,均可诱导出可逆氢酶,照光和厌氧是在多变鱼腥藻营养胞中诱导出可逆氢酶的必要条件。--在NH4^ 或无氮两种培养条件下所诱导出的可逆氢酶的性质基本相同。(1)当提供还原甲基紫精做它的电子供体时,它们能够放氢;当提供苄基紫精做它的电子受体时,它们都可以吸氢。(2)它们都是热稳定的,并对O2都是不敏感的。(3)它们的放氢活性的最适pH相同,为pH7-7.5。(4)在NH4^ 和无氮培养条件下,所诱导的可逆氢酶的Km值(对于放氢)分别为300umol/l和295umol/l,大致相同,如此高的Km值表示它们在细胞中的代谢功能可能是放氢。(5)CO抑制它们的放氢活性,而C2H2对它们的放氢活性没有影响,在NH4^ 培养条件下,从从变鱼腥藻营养细胞所诱导出的可逆氢酶的放氢活性可达1530nmol H2/mg. 干重.小时。它比在无氮培养条件下所诱导的可逆氢酶的放氢活性高3-5倍,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多变鱼腥藻在无氮培养条件下,异形胞的出现影响营养细胞中可逆氢酶的合成和活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植物激素对草莓叶片不定芽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试管内生长的草莓幼嫩叶片作外植体,培养在MS基本培养基上附加1.5—2.5毫克/升6—BA和0.1毫克/升NAA,可直接诱导成不定芽,诱导率可达20%。如果不定芽继代培养在同样浓度的培养基上,继而可形成大量的丛生芽。能使叶外植体形成不定芽的植物激素组合而不能使其愈伤组织分化成芽。IAA与6—BA的不同浓度组合对不定芽形成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青霉素对蓝藻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67年,Biggins首次报道通过溶菌酶处理获得了有生活力的篇藻(Phormidium luridum)原生质球。此后,虽然许多作者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但原生质球的再生和融合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再生和融合与分离制备方法密切相关,因此,  相似文献   
14.
林荣  邹琦丽   《广西植物》1988,(1):89-91+105
用金桔茎段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1.0毫克/升BA和0.l毫克/升I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和芽形成。观察了愈伤组织和芽形成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变化。培养一周后,在茎组织切口两端开始膨大,细胞增大和开始分裂。培养两周后,开始形成瘤状愈伤组织。在愈伤组织中有形成层状分生组织、维管组织结节和分生细胞团。培养四周后,表层的分生细胞团分化形成大量芽原基,同时愈伤组织深层也出现分生细胞团。带节茎段可从切口两端的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芽,亦可从叶腋的潜伏芽直接形成芽。  相似文献   
15.
以高粱(Sorghum bicolor)和大豆(U.S.Soybean)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仅植物很部受到热刺激时,其未直接受到温度影响的叶组织细胞的反应。当13天龄的高粱幼苗根部经受45℃4小时热处理时,发现其未直接受到热刺激的叶细胞内合成了一些异常的蛋白质,估测的分子量分别为80kD、70kD、33kD和17kD。最明显的两条蛋白质谱带是70kD和17kD。6天龄的大豆幼苗,当其根部经受40℃3小时热处理时,在其叶细胞内也检测到两条较为明显的蛋白质谱带,其分子量分别为60kD和17kD。观测到的这些异常蛋白质命名为‘热应激效应蛋白’,并与热应激蛋白在分子量大小分布上进行了比较。另外,还报道了利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亚胺环己酮(cyclohexlmide)探讨了热应激蛋白与植物热耐性方面的可能关联。  相似文献   
16.
莫永胜  李仕琼   《广西植物》1992,12(2):182-189
本文扼要回顾和评述了雄性生殖单位的发现、意义和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对山西省朔县省虹鳟试验场1987年8月在亲鱼中爆发的一次流行病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培养、毒力试验和详细的生理生化测定,确定点状气单胞菌为其病原菌。并对该菌胞外产物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其溶血活性、酪蛋白酶活性、对鱼致死性以及对其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的观察,初步确定了胞外产物与该菌侵袭力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芽孢杆菌属产生的胞外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芽孢杆菌能产生不同的胞外多糖,根据多糖中的中性糖组成,可以把产生多糖的芽孢杆菌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中性糖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的菌株,计有B. subtils, B. pu-milus, B alvei B. cereus, B. sphaerieus, B. lichniformis, B. laterosporus, B.Pulvifaciens,B.brevis,B.Mycoides,B.Polymyxa,B.Popilliae,B.Macerans,B. fitmus B. megaterium; 第二类为中性糖由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菌株,计有 B.polymyxa,B. larvae, B. thermop-hilus B.Mycoides;第三类为中性糖由四种以上单糖组成的菌株,计有B. megatetium, B.coagulans 和 B.Circulans B.Polymyxa B.Larvae产生的胞外多糖是一种类琼脂型的多糖,它们的水溶液(1%)具有加热熔化,冷却后凝固的特征,这种多糖是酸性多糖,它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糖醛酸组成。  相似文献   
19.
一株新的具有脱色能力的琼脂分解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一株具有脱色能力的琼脂分解菌的分离、脱色现象及细菌学鉴定结果。该菌株分离自琼脂生产工厂周围的土壤中。它能在琼脂培养基上脱除废糖蜜的黑褐色色素,能分解淀粉和琼脂,利用纤维素生长,液化明胶。培养新分离菌不需要生长因子,不产生吲哚、硫化氢、荧光色素及扩散性色素。新分离菌是假单胞菌属的一个新种,定名为井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wellantypicum n.Sp.)。  相似文献   
20.
用标准的磷酸铅沉淀的细胞化学方法,对百合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运动期间及其前后三个时期中的腺苷三磷酸酶(ATP 酶)活性进行了超微结构的定位。结果表明:(1)在穿壁前,ATP 酶活性主要定位于质膜、胞间连丝及细胞间隙;在内质网、高尔基体、质体和某些局部的基质(groundplasm)中,也表现有 ATP 酶活性反应的产物;但在染色质和核仁中,一般都没有这种反应。(2)在穿壁时,染色质从一个细胞穿壁转移到另一个相邻细胞,同时看到染色质和核仁内出现密集的 ATP 酶活性反应产物;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腔内以及质体的片层上也产生明显的 ATP 酶活性反应;而在质膜、胞间连丝及细胞间隙内 ATP 酶活性明显降低,甚至看不到明显的活性反应。(3)在穿壁后,质膜及细胞间隙中又产生明显的 ATP 酶活性反应产物,但核内染色质上的 ATP 酶活性则显著降低,而核仁内则仍有较高的活性。同前二个时期一样,内质网、高尔基体和质体上的 ATP 酶仍表现明显的活性反应。最后讨论了三个不同发育时期 ATP 酶活性及其分布部位的改变与染色质胞间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