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运动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运动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时期,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为了进一步分析染色质穿壁转移现象问题的实质,我们曾从形态学的和细胞生理学的角度,在染色质穿壁时期的前后,进行了细胞和细胞核的状态和特点的研究。还进行了全氧和全氮无氧呼吸,以及应用呼吸抑制剂和改变外界条件等试验,来观察和分析呼吸作用和染色质穿壁运动之间的关系。根据我们以前和现在的一些试验的结果来看,对于染色质穿壁运动的机理,可提出如下的假说:即核液的川流运动对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运动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而原生质中收缩蛋白的主动伸缩运动却是染色质穿壁运动主要动力。原生质川流运动和染色质穿壁运动所需要的能源是有氧呼吸所生成的能,通过 ATP 释放高能磷酸键(~P)的形式供给的。  相似文献   
2.
用标准的磷酸铅沉淀的细胞化学方法,对百合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运动期间及其前后三个时期中的腺苷三磷酸酶(ATP 酶)活性进行了超微结构的定位。结果表明:(1)在穿壁前,ATP 酶活性主要定位于质膜、胞间连丝及细胞间隙;在内质网、高尔基体、质体和某些局部的基质(groundplasm)中,也表现有 ATP 酶活性反应的产物;但在染色质和核仁中,一般都没有这种反应。(2)在穿壁时,染色质从一个细胞穿壁转移到另一个相邻细胞,同时看到染色质和核仁内出现密集的 ATP 酶活性反应产物;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腔内以及质体的片层上也产生明显的 ATP 酶活性反应;而在质膜、胞间连丝及细胞间隙内 ATP 酶活性明显降低,甚至看不到明显的活性反应。(3)在穿壁后,质膜及细胞间隙中又产生明显的 ATP 酶活性反应产物,但核内染色质上的 ATP 酶活性则显著降低,而核仁内则仍有较高的活性。同前二个时期一样,内质网、高尔基体和质体上的 ATP 酶仍表现明显的活性反应。最后讨论了三个不同发育时期 ATP 酶活性及其分布部位的改变与染色质胞间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洋葱鳞茎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胞松素B的自来水中时,根尖伸长的速度减慢,间期细胞的比例上升,前、中、后和末各期的细胞的比例相应下降。在超显微结构水平上,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小泡的内腔膨大,线粒体的结构和分布改变,细胞核表面突起或内陷,部分细胞器解体,文章讨论了胞松素B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松孢素B对花粉母细胞染色质穿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agai等,以及Wessels等证实在植物细胞中微丝是促进川流运动的因子。松胞素B(Cytochalasin B简称CB)有干扰微丝抑制川流运动的生物学效应。根据我们的研究,细胞质和核液的川流运动对花粉母细胞间细胞质和染色质穿壁运动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如果用不同浓度的松  相似文献   
5.
6.
油菜叶片及其脱分化和再分化中质体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电镜观察了油菜叶片植株再生中质体的超微结构变化。在油菜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基粒,基质片层发育良好,偶尔有淀粉粒。在来自叶片的愈伤组织细胞中,质体体积变小,类囊体已经消失或部分消失,有的质体含有淀粉粒,但很少有质体小球。经培养分化后的愈伤组织,特别是在表层细胞中,质体数量急剧增多,形态变化很大,贮藏淀粉明显减少。基质内已有泡状或管状结构。有的质体已出现长的基质片层,但未见到基粒;质体中常有质体球。由此可见,质体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细胞器,它的变化与细胞分化有关,变化最大的部分是片层系统,贮藏淀粉,质体小球。片层系统中尤以基粒片层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辅助处理对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苦豆子遗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以发根农杆菌转化苦豆子的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结果表明,辅助以超声波处理有助于转化率的提高,当超声波(功率120W,震荡频率50kHz)处理25min时,转化率达到最高峰(子叶为83.7%,下胚轴为39.1%),分别高于对照(14.4%和9.8%)69.3%和29.3%。在此条件下,进一步添加AS l00μmol/L,可使转化率再进一步提高9.9%和7.6%。  相似文献   
8.
对果胶酶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Ⅰ的活性进行了电镜细胞化学定位,以研究其在次生胞间连丝和胞质通道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细线期,酶反应产物主要存在于光面内质网及其衍生小泡内;偶线期,当次生胞间连丝和胞质通道开始形成时,反应产物明显增强。同时果胶酶活性也出现在细胞壁上,尤其是出现在简单或者复杂分枝状的胞间连丝和胞质通道内部或沿着它们附近细胞壁的中胶层分布。胞吐小泡中的酶活性表明果胶酶和纤维素酶一样,也是通过内质网及其衍生小泡由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壁的,并在那里通过特异性降解果胶质而和纤维素酶协同作用导致次生胞间连丝和胞质通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百合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运动前(细线期到偶线期)的花药,用一般电镜制片法和铅沉淀法对酸性磷酸酶活性的细胞化学反应产物的定位实验,其结果总结如下:(1)形成次生胞间连丝通道水解作用所需的酶可能是由“类溶酶体”小泡或由内质网腔直接分泌的;(2)次生胞间连丝通道的水解作用,可在细胞壁的两边细胞同时开始,先形成半胞间连丝,然后贯穿??在一起;或从一侧开始,一直穿孔到另一边,最后两者都能形成胞间连丝;(3)用铅沉淀法进行的酸性磷酸酶细胞化学的定位实验表明:在质膜、内质网、类溶酶体小泡中的酶活性反应产物沉积的部位与一般电镜法制备的切片上看到的电子致密度物质的分布情况完全一致,(4)用X-射线微区能谱分析的结果表明:沉淀物中含有铅元素,确实是磷酸铅。因此我们推测所谓“类溶酶体”以及内质网所分泌的水解酶,可能具有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性质,它们都能降解、穿孔各自的细胞壁形成胞间连丝。  相似文献   
10.
使用四甲基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碱(TRITC-Ph)探针,以新分离的洋葱鳞茎薄壁细胞原生质体为材料,观察了细胞胞质肌动蛋白微丝骨架的结构与形态。研究结果发现洋葱鳞茎内部细胞的细胞质内存在极丰富而精细的肌动蛋白微丝束。这些肌动蛋白微丝束的直径约1.0—4.5μm,有下列四种不同的排列形式:(1)相互平行排列,方向大体与细胞的长轴垂直;(2)从一些结合位点辐射而出,并向四周延伸,然后再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非常密集而复杂的网络;(3)细而稀疏,相互交织成网状,两端分别与质膜不同位置上的结合位点相连;(4)粗而稀疏,相互交织成网状,两端都与质膜相连,或一端与质膜相连,另一端与细胞核周围的微丝束网络相连。部分微丝束具有“Y”形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