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运用土芯法研究福建省三明市6种不同更新方式林分(米槠天然林、米槠天然更新林、米槠人促更新林、米槠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杉木人工林)根系的(直径≤5 mm)根长随直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0—5 mm直径根系的根长87%—98%集中于0—2 mm直径范围内,65%—88%集中于0—1 mm直径范围内。6种不同更新方式林分的根长直径分布均呈单峰型分布,且均可用对数正态分布累积函数进行较好的拟合,R~2均达0.99以上。函数中拟合参数μ值和σ值的变化代表了不同林分细根在资源获取策略中的差异。拟合参数μ值和σ值之间具有很好的负相关,表明这两个参数呈现协同性变化,反映了细根资源获取策略中的权衡关系。随树种多样性的增加,μ值趋于更小而σ值更大,可能体现了树种间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竞争的加剧;不同树种人工林μ值、σ值亦存在明显分异,反映了不同树种土壤资源利用策略的差异。结论表明对数正态分布累积函数可以很好地反映林分尺度的根系直径频率分布特点及根系资源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92.
北京九龙山侧柏人工林空间结构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北京九龙山面积为0.32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传统方法及结构参数角尺度(W)、大小比数(U)和混交度(M)的二元分布法,分析了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的空间结构多样性。结果表明: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侧柏占绝对优势,并处于低度混交、大小分化不明显且均匀分布状态,而其他伴生树种则处于高度混交与相对劣势状态;林分径级与树高结构呈单峰分布;侧柏林中平均59%的林木个体周围最近4株树均和它同种,22%林木个体周围最近4株树仅有一株其他树种,总体处于低度混交状态;侧柏样地有52%的林木呈随机分布,且处于随机分布状态的林木其周围57%都是本种,同时处于高度混交状态(M=0.75,1.00)的林木有50%呈随机分布;不同优势度的林木有相近的概率,但优势木略多于劣势木,且大多处于低度混交和随机分布状态。侧柏人工林的空间多样性是由混交度及直径分化共同决定的,这种结果不仅与群落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还与群落的起源、人为干扰以及物种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93.
干旱胁迫下桃树果实直径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SPAC理论和果实的体积公式我们模拟出了桃树(Prunus persica var.nec- tarina Maxim.)果实直径的动态变化.数值模拟表明果实的水势在晴天大致呈正弦规律波动,阴天的水势变化比较平缓.果实贮存水的变化与水势的变化率成正比.果实直径呈波动式增长,早晨最大,傍晚最小,晚上平稳增大,在阴天的变化较小,干旱胁迫处理后直径的大小和振幅均小于对照.直径的变化是由水势的变化引起的,而水势的变化最终由气象因子、土壤水势和植物自身的特性所决定.在整个生长季果实直径的生长大致呈“S”型曲线,可用Logistic曲线来拟和.  相似文献   
94.
武夷山不同海拔黄山松枝叶大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黄山松叶片面积、叶片数量、小枝长度及小枝直径等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海拔黄山松枝-叶大小间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 随海拔升高,黄山松小枝的叶片数量、小枝长度、小枝直径、出叶强度及茎截面积逐渐增大,单叶面积呈逐渐减小趋势;不同海拔黄山松小枝出叶强度与单叶面积均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海拔黄山松小枝茎截面积与总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海拔黄山松小枝长度、小枝直径与出叶强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单叶面积、叶片数量及总叶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为提高竞争优势或是资源利用效率,低海拔黄山松倾向于在短枝上着生量少但单叶面积大的针叶,而高海拔黄山松趋向于在长枝上着生量大但单叶面积小的针叶,这体现出不同海拔梯度黄山松小枝的资源利用策略及枝叶间生物量分配的权衡机制.  相似文献   
95.
急性低氧时的Starling效应及心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 Starling效应在心泵急性低氧反应中的地位,以及心包对此反应的影响,把17条雄狗,分别在心包切开(A 组)和缝合(B 组)条件下进行实验。在连续、依次吸入空气、氧分压为89、70和55mmHg 的常压氧-氮混合气各30min,并最后吸入氮气时,分别记录不同低氧状况下的左室前后径超声图、左室压力,dp/dt,右室压力或主动脉压力和第二导联心电图。结果表明,重度低氧时,左室舒张期末直径显著增大,A组由对照值3.88±0.15cm(M±SE)增大至4.22±0.18cm(P<0.01);B组由3.53±0.13cm增至3.67±0.12cm(P<0.01),并伴以每搏直径变化的明显增大(A 组由对照值的4.4±0.2mm增至4.9±0.2mm P<0.05;B 组由3.2±0.1mm 增至3.8±0.2mm P<0.01)。左室压力-直径环在重度低氧时显著右移,环体面积不缩小。说明重度低氧时,Starling 效应对心脏搏血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在严重低氧导致左室收缩压进行性降低时,迅速切开心包可有利于心泵功能的改善,提示,心包对 Starling 效应的充分发挥有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
株龄和插穗直径对甘蒙柽柳插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蒙柽柳(Tamarix austromongolica Nakai)为柽柳科(Tamaricaceae)柽柳属(Tamarix L.)灌木或乔木[1]。2010年7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海拔2 700 m的青海省同德县境内发现1片野生甘蒙柽柳古乔木居群,其中最大的1株胸径达327 cm,株高为1 130 cm,树龄初步估测为400~500 a。这片甘蒙柽柳古林资源对于研究气候变化和柽柳属植物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现今,这片珍贵稀有的甘蒙柽柳古林正面临因水电站建设而被淹没的危  相似文献   
97.
对大花美人蕉(Canna generalis Bailey)不同发育时期花瓣、苞片和花萼上气孔的分布情况、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瓣、苞片和花萼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花瓣、苞片和花萼上表皮的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均小于下表皮的。随着花的发育,花瓣、苞片和花萼上的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一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1.06μm激光所致人手背皮肤的痛觉效应。方法:以输出波长为1.06μm的脉冲Nd:YAG激光照射人手背皮肤,记录每次刺激激光的能量以及受试者的反应。采用加权概率单位算法计算诱发痛觉概率为50%时对应的激光剂量ED50,即为痛觉阈值。改变光斑大小和脉冲宽度,测定三种不同刺激条件下的痛觉阈值,并探索温度对激光所致痛觉效应的影响。结果:当皮肤温度约为30℃,分别使用光斑直径1.20mm、脉冲宽度85μs,光斑直径1.20mm、脉冲宽度20ns和光斑直径2.56mm、脉冲宽度20ns的激光刺激时,痛觉阈值分别为394mJ/mm^2、36.4mJ/mm^2和8.92mJ/mm^2。在第一种刺激条件下,当皮肤温度为25℃时,剂量为383mJ/mm^2的激光诱发痛觉的概率为16.7%;当皮肤温度为39℃时,剂量为361mJ/mm^2的激光诱发痛觉的概率为56.7%。结论:1.06“m激光所致痛觉的阈值随脉冲宽度的减小、光斑面积的增大和皮肤表面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9.
The alien red turpentine beetle (RTB), 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 is one of the most economically destructive forest pests in China, having killed more than 6 million pines 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a need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biology and ecology of the beetle in order to develop an effectiv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hillside exposure (south- and north-facing), host-tree locations according to relief (valley, mid-slope, and ridge-top) and tree diameters on RTB coloniza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one valley (3 sit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 RTB clearly preferred colonizing pines growing on south-facing hillsides, especially in the valley; (ii) RTB preferred to colonize the pines growing at the valley rather than pines growing at mid-slope or on ridge-top; (iii) RTB preferred to colonize trees with large diameter over small and medium-sized pines; (iv) the attack density of RTBs (measured by pitch tubes/pine) was obviously higher on larger trees standing in the valley than other trees standing at other places. We conclude from RTB colonization patterns, that RTB prefers to attack large trees in the valley, which may be useful in developing a pest-management strategy.  相似文献   
100.
大兴安岭次生林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尺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大兴安岭落叶松林、白桦林和落叶松+白桦混交林3种次生林中,不同树种(落叶松、白桦和其他)和不同大小级(Ⅰ~Ⅴ级)树木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尺度效应。结果表明:3个林型中,仅落叶松林的更新数量达到良好状态,其余2种林型均为更新不良;各林型中,更新层幼苗、幼树的数量组成均与乔木层存在显著差异,且各林型中树木的直径(落叶松林和落叶松+白桦混交林除外)和树高分布也不够合理,3个林型均属于不稳定群落。各林型内林木空间分布整体以聚集分布为主,但方差/均值比率、负二项指数、Green指数、平均拥挤度和Morisita指数5个判别指数随尺度的变化显著不同,并以线性递增(40%)、幂函数递增(22%)和负二次多项式(20%)趋势为主。Ⅰ~Ⅲ级的更新层林木在不同尺度上以聚集分布为主,而乔木层(Ⅳ~Ⅴ级)在多种分布格局间波动,其对尺度的响应同样以线性递增(44%)、幂函数递增(15%)和负二次多项式(12%)为主。同一林型和取样尺度下,林木空间聚集程度整体随着林木大小级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各林型中,非优势树种的种群格局规模往往大于优势树种,而更新层林木空间格局规模大于乔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