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光敏核不育水稻花药IAA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念华  童哲 《Acta Botanica Sinica》2000,42(10):1045-1050
首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对长日和短日处理后的农垦58S和对照农垦58(Oryza sativa L.subsp.japonica)花药中的IAA进行了定位研究和相对水平的比较。结果表明,此方法可反映游离态IAA在花药中的分布及其相对水平的变化。从雌雄蕊原基形成期至单核晚期的5个时期中,经长日照处理的农垦58S花药中的IAA水平都低于短日照处理的农垦58S及在不同光周期处理下的农垦58花药。对花  相似文献   
112.
紫斑牡丹的花药发育和小孢子发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紫斑牡丹的花药是在花芽发育的第3个年周期中,从雄蕊原厚基发育而来,花药壁按特有方式发生,主要特点是绒毡层与次生造孢细胞同源。花药由4个花粉囊组成,绒毡层属分泌型,中层3-4层,其中1-3层与药室内壁同步发育出纤维素壁加厚,并在花药成熟时宿存。小包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时开始,但不同时结束,分裂过程高度不同步。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中小孢子排列呈正四面体形,减数分裂前期Ⅰ通常有B-染色体和染色体桥形。  相似文献   
113.
数量化理论Ⅰ在评价牧草与杂草关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数量化理论I评价了华南地区两个典型人工草地中人工管理措施对牧草与杂草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对东方示范牧场的牧草优势度、施肥水平对粤北第一示范牧场的牧草优势度有重要的影响,其主要危害杂草分别为飞机草(E.odoratum)、赤才(E.rubiginosum)、牛筋果(H.perforata)和白茅(I.anlindrica)、一年蓬(E.annus),并确定其草地适宜载畜量为1~4头牛·hm-2,适宜施肥水平为过磷酸钙500~1000kg·hm-2,KCl150~250kg·hm-2.  相似文献   
114.
水稻离体育性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保持系珍汕97B、恢复系IR24、IR26、泰引1号、明恢63、红莲型不育系红源A、包台型不育系包源A、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温敏核不育系W6154s等10个水稻材料的幼穗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再生植株及对其后代进行育性鉴定,探讨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雄性不育突变发生的机率以及影响离体筛选雄性不育变异体因素。因素表明:在5个材料(珍汕97B、红源A、包源A、W6154s和  相似文献   
115.
紫斑牡丹栽培品种小孢子发育过程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捷  刘胜 《生物学杂志》2000,17(3):16-18
本文对紫斑牡丹栽培品种的花平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紫斑牡丹品种约68.96%的花平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表现正常,约有31.04%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比线期、中期Ⅰ、后期Ⅰ、中期Ⅱ、后期Ⅱ及四分体时期观察到染色体行为异常。本实验表明,在小孢子形成过程中,多数小孢子发育政党,但有约31.04%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导致了花粉的败育。  相似文献   
116.
对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保持系珍汕97B、恢复系IR24、IR26、泰引1号、明恢63、红莲型不育系红源A、包台型不育系包源A、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温敏核不育系W6154s等10个水稻材料的幼穗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再生植株及对其后代进行育性鉴定,探讨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雄性不育突变发生的机率以及影响离体筛选雄性不育变异体的因素, 结果表明:在5个材料 (珍汕97B、红源A、包源A、W6154s和IR26)中共获得了29例雄性不育变异株, 其中R1代有24株, R2代有5株。在R1代, 共获得2*!368株再生植株, 雄性不育变异的频率为1.02%(0.96%~1.08%)。在珍汕97B和泰引1号R2代各发现一个株系分离出雄性不育和育性正常植株。出现不育株系的频率分别为2.22%和1.89%。水稻花粉败育类型可分为无花粉、典败、圆败和染败4种类型。同时, 还发现了不育花粉败育类型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这一现象,在IR26和明恢63 R1代再生植株中, 各发现一株嵌合体。在泰引1号和珍汕97B R2代再生植株中分离出不育株。在影响离体筛选雄性不育变异体的因素中, 基因型的差异是主要的,在所试10个材料中,除农垦58s、IR24、泰引1号和珍汕97A,都有雄性不育变异株产生。外植体的脱分化对产生雄性不育变异是必需的, 在这一过程中,2,4-D起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继代时间的延长,发生雄性不育变异的频率也随之提高。雄性不育变异频率在R2代高于R1代。  相似文献   
117.
以水稻花药作为实验材料,在前人应用胶体金技术标记钙调素蛋白(Ca M)的基础上,采用Epon812常规包埋方法,并在标记过程及染色体系上做了一些改进,建立了一套标记特异性较强且超微结构保存较好的花药中Ca M的标记方法。  相似文献   
118.
叶绿体基因组编码许多参与光合作用和其他代谢过程的关键蛋白质,在叶绿体中合成的代谢物对于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根对紫外线-B辐射敏感[Root-UVB (ultraviolet radiation B)-sensitive, RUS]蛋白属于叶绿体蛋白,由高度保守的DUF647结构域组成,在参与植物形态发生、物质运输和能量代谢等多种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发挥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RUS家族在植物的胚胎发育、光形态建成、维生素B6稳态、生长素转运和花药发育等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为深入研究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9.
起源于组织培养的籼稻雄性不育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R8及IR54的成熟种子与幼穗培养在MS培养基,蔗糖6%附加生长刺激素及其它成分的条件下,在再分化植株第一代(R_1)中各发现了1株雄性不育突变(其中来自IR54的1株为育性嵌合体)。在IR24及IR54体细胞无性系第二代(R_2)各发现1个株系分离出雄性不育与育性正常两类植株。上述雄性不育有花粉败育与无花粉型两类。IR24对无花粉型的雄性不育(来自IR54)为半恢复。F_1及R_2代的育性分离完全符合15/16∶1/16的模式,表明雄性不育为两对独立的核基因所控制。通常雄性不育是通过杂交(包括远缘与品种间)理化诱变或自发突变产生的。最近在烟草上通过原生质体融合也获得了雄性不育。但从体细胞培养的无性系及其后代中获得雄性不育的突变,本研究乃属首次。  相似文献   
120.
本文报道黄芪花药壁的发育及花粉母细胞染色质转移运动的细胞学观察,结果如下:1.花粉发育起源于多孢原细胞。2.花药壁基本上按着单子叶型进行发育。3.花粉母细胞间的染色质转移运动普遍存在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各个时期。它们随时都可进行这种运动,没有时间性与连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