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莽草酸途径合成奎尼酸(QA),奎尼酸脱氢酶(QDHase)是必须的,大肠杆菌基因组不含有该酶的编码基因,在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中存在qutB基因编码此酶。以构巢曲染色体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得到qutB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克隆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在λ噬菌体的PRPL串联启动子驱动下实现了QDHase的表达。SDS-PAGE显示,重组菌热诱导后出大小约36000的特异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9.81%。经酶活性测定,表达产物具有生物学活性,与对照菌株相比,其酶活性提高了27.8倍,为进一步奎尼酸生物合成研究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尼罗罗非鱼消化道肥大细胞的组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采用改良甲苯胺蓝(MTB)、阿利新蓝-沙黄(AB/SO)、甲基绿-派洛宁(MG-P)、天青Ⅱ-伊红-瑞氏混合液和硫堇5种组化染色法,对尼罗罗非鱼(Nile tilapia)消化道组织中的肥大细胞(Mast cell,MC)组化性质进行研究。尼罗罗非鱼的食管、胃及小肠壁内均显示有肥大细胞,在食管和胃的切片标本上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黏膜固有层和胃腺体之间。在肠道中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黏膜固有层和肠上皮下方,少量肥大细胞存在于黏膜下层结缔组织中。细胞呈圆形、椭圆形,也有长梭形的。而且肥大细胞有沿血管分布的特点。5种组化染色结果表明:AB/SO、MTB和MG-P显示的MC效果较好,尤其AB/SO染色效果最好,肥大细胞轮廓清楚,胞质颗粒较清晰;尼罗罗非鱼肥大细胞胞浆颗粒都呈红色,即肥大细胞胞浆主要含肝素,不含组胺。天青Ⅱ-伊红-瑞氏混合液染色效果也很好,但被染的肥大细胞较少;80%乙醇硫堇染色,在尼罗罗非鱼消化道各段组织中均未能鉴定出肥大细胞。尼罗罗非鱼消化道肥大细胞大多分布于浅层的黏膜或血管、腺体周围的结缔组织等易表露于环境抗原的位点。罗非鱼消化道黏膜层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与大多数脊椎动物的肥大细胞一样,具有沿血管分布的特性,说明硬骨鱼的肥大细胞如哺乳动物肥大细胞一样与血管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籼稻体细胞培养再生植株染色体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IR36及IR54等品种的成熟种子及幼穗为外植体,获得籼稻体细胞培养再分化植株,并研究了再生植株当代(即第一代,SC_1)的染色体变异。在319株SC_1植株中发现四倍体10株,占总数的3.1%。在二倍体中发现不育株7株(占2.2%),其中经细胞学分析发现2株(1984及1985年各发现1株)为多染色体相互易位杂合子。减数分裂的研究表明,MRT植株终变期时染色体构形呈十分复杂的情况。除正常的12 Ⅱ外,还呈现出一系列的多价体。配对最高价性为拾价体,7 Ⅱ+1Ⅹ的构形占各种染色体构形总数的50.7%,分布最多。在这类染色体构形中,拾价染色体或呈环形(以7 Ⅱ+1⑩表示),或呈链形(以7 Ⅱ+1(?)表示)。这表明该植株12对染色体中有5条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相互易位,而这两株植株正是这种染色体易位的杂合子。  相似文献   
4.
5.
虎纹蛙消化道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小鼠抗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AA1,应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化染色法对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消化道组织中类胰蛋白酶阳性肥大细胞存在的可能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单克隆抗体AAl可与中性缓冲福马林液固定的虎纹蛙组织的肥大细胞获得良好的交叉反应,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胞浆染成棕黄色,证实虎纹蛙肥大细胞胞浆颗粒中也存在类胰蛋白酶。虎纹蛙组织中AA1免疫染色阳性细胞的分布,与AB/SO和改良甲苯胺兰染色阳性细胞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虎纹蛙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数量很少,且阳性反应比人胃癌间质肥大细胞弱,主要见于黏膜型肥大细胞(MMC)分布区域,如消化道黏膜上皮下方和固有层,少量分布于肠绒毛基底部及食管腺和胃腺周围。而在结缔组织型肥大细胞(CTMC)分布区域,如消化道黏膜下层结缔组织中却未见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AB/SO和改良甲苯胺兰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多,广泛分布于消化道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腺体之间、肌间及外膜结缔组织,说明并不是所有的虎纹蛙肥大细胞都含有类胰蛋白酶。很有可能是虎纹蛙MMC中含有类胰蛋白酶,而CTMC中不含类胰蛋白酶。虎纹蛙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数量很少,且阳性反应比人胃癌间质肥大细胞弱,说明虎纹蛙肥大细胞胞浆颗粒类胰蛋白酶含量较少,虎纹蛙属于低等脊椎动物,可能与生物进化水平较低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光敏 s/正常品种)F1及F2为供体亲本,对在花药培养时所获得的花粉植株中不育个体/全部花粉植株之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F1为供体亲本,在所获得的二倍体花粉植株(A1)中,不育株(长日下)约占20%左右;而从F2分离的不育株为供体亲本,相应的比例为90%左右,对获得不育的花粉植株而言,供体亲本经过F2的选择,在花粉一代中可以提高育种效率3-4倍,指出,以培育光敏感雄性不育系为目的的花药培养,与一般育种之花药培养采用杂种F1为供体亲本不同,不仅应对杂种F2代在长日照条件下不育株的选择,而且应在短日照下对这种不育株作育性转换的双重选择,以这种个体作为花药培养的供体亲本,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在长日照下表现不育的花粉植株的育性转换具仍多样性,来自同一组合的不育花粉植株在晚造(短日照)条件下,其花粉有的染色,频率高且稳定;有的虽然可变 染色,但频率不高或不稳定或二者兼有;有些却一直不I-KI染色,或即使染色频率也在10%以下,这一结果与收集全国各地15个光敏核不育系在本所同期种植条件下的反应十分吻合,这说明通过花药培养,从特定的组合培育出所需要的光敏/光温互作或温敏型的核不育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起源于组织培养的籼稻雄性不育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R8及IR54的成熟种子与幼穗培养在MS培养基,蔗糖6%附加生长刺激素及其它成分的条件下,在再分化植株第一代(R_1)中各发现了1株雄性不育突变(其中来自IR54的1株为育性嵌合体)。在IR24及IR54体细胞无性系第二代(R_2)各发现1个株系分离出雄性不育与育性正常两类植株。上述雄性不育有花粉败育与无花粉型两类。IR24对无花粉型的雄性不育(来自IR54)为半恢复。F_1及R_2代的育性分离完全符合15/16∶1/16的模式,表明雄性不育为两对独立的核基因所控制。通常雄性不育是通过杂交(包括远缘与品种间)理化诱变或自发突变产生的。最近在烟草上通过原生质体融合也获得了雄性不育。但从体细胞培养的无性系及其后代中获得雄性不育的突变,本研究乃属首次。  相似文献   
8.
对表现不育的体细胞培养再生植株作减数分裂细胞遗传学分析发现,一株由IR54幼穗外植体起源的不育株(二倍体)为部分联会消失变异。其减数分裂早前期染色体配对正常,在终变期及中期Ⅰ观察到了数目不等的单价染色体,后期Ⅰ出现各种数目的落后染色体。由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平衡而导致该再生植株不育。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籼稻雄性不育系54257/162-5的基本特性,其母本54257及父本162-5均为离体培养起源的体细胞无性系,分别来自 IR_(54)及IR_(52)。 不育系54257/162-5已回交8代,不育株率100%,自交不结实。花粉败育方面,部分个体表现为典败,部分个体表现为染败,或典败与染败兼而有之。试验表明,不育系54257/162-5个体间这种花粉败育的“分离”并非父本不纯所致,乃该不育系固有的特点。 以114恢、测64、IR_(24)、3550、测222及丰桂6号等6个野败型不育系之恢复系与野败不育系及 54257/162-5测交,恢复程度有较大差异。只有3个(114恢、测64及测222)能使54257/162-5的育性恢复;2个(IR_(24)及3550)只能达到半恢复;有1个(丰桂6号)不仅不能恢复,而且保持了其雄性不育。这表明,不育系54257/162-5与野败不育系在细胞质上可能既有相似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 讨论了保持系体细胞克隆162-5的基因型,认为它是由恢复系IR_(52)经离体培养直接变为保持系。这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由花药培养获得的两株同源不联会三倍体水稻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观察表明双线期以后的各个时期染色体均无联会发生,在浓缩期及中期Ⅰ呈现出36个单价染色体,表明它们是Asyndetic三倍体。其减数分裂时的异常行为表现在纺锤体在形态及数目上的异常;中期Ⅰ时出现合胞体;四分体时期小孢子,继续分裂;形成从一分体到八分体的异常小孢予;花粉完全败育而不结实。作者联系到稻属三基三倍体杂种F_1(ABC及ACD)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进行了讨论,并推测在花药培养时发生不联会三倍体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