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菊苣体内成花梯度与内源激素的关系(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菊苣茎的不同部位表皮薄层细胞中内源IAA、Z+ZR、DHZ+DHZR、iPA含量不同。生殖生长期中,IAA、iPA、DHZ+DHZR含量的梯度分布明显加大,而Z+ZR则小。细胞分裂素对花芽分化的促进以iPA作用最大,DHZ+DHZR次之,Z+ZR的作用较小。成花梯度与内源IAA含量以及iPA、DHZ+DHZR含量的梯度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2.
本文研究了不同外源激素组合对诱导同一花被不同部位细胞分化花芽的影响,测定了花被上部、中部、下部切块离体培养前后的内部IAA和Z+ZR含量。结果表明,风信子同一花被不同部位细胞均能分化花芽,当MS培养基中附加2.0mg/L的zeatin或6-BAP时,随着外源IAA浓度从0升高到10.0mg/L,花芽分化部位由花被下部向上部移动。  相似文献   
43.
苹果花芽孕育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芽孕育期,以环剥、多效唑+环剥和GA3处理“红富士”苹果树,成花效应以多效唑+环剥处理为最高(+684%)。花芽孕育起动时,促花处理的短枝顶芽内IAA、ZR含量和IAA/GAs、ZR/GAs的比值均明显提高。在花芽孕育完成过程中,促花处理的短枝叶内淀粉含量、C/N比,芽内ZR、IAA含量和ZR/GAs明显提高,GAs则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4.
瓠瓜离体潜在雌花芽性别分化的激素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5.
叶芽花芽需热量差异导致植物先花后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植物先花后叶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以1963—1988年间北京地区杏和山桃展叶和始花物候资料及相应的日最高、最低温度数据为基础,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确定杏和山桃叶芽及花芽的需冷期和需热期,进而利用动态模型和生长度小时模型分别估算叶芽和花芽的需冷和需热量。结果表明,依据长期物候观测资料,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进行植物需冷和需热量的估算非常有效。先花后叶植物叶芽和花芽需冷量几乎相同,需热量的差异是导致植物先花后叶的主要原因。杏和山桃花芽的需热量分别为2829.7±876.2和1457.2±581.2生长度小时,而相应叶芽需热量却是花芽的两倍之多。基于物候观测的重要性及实用性.中国物种水平上的地面观测应得到进一步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6.
研究了外源多胺对离体黄瓜( Cucumis sativus L. ) 子叶内在多胺含量和花芽构建的影响。在MS 培养
基中添加5@ 10- 2 mmol#L- 1 亚精胺( Spd) 、精胺( Spm) 能明显提高子叶内Spd 含量和SpdPPut 值, 子叶成
花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添加5 @ 10- 2 mmol#L- 1 Put、5 mmol#L- 1 环己胺硫酸盐( CHAS) 培养的结果则相
反。表明子叶内Spd 含量和SpdPPut 与成花率呈正相关关系。在添加5 mmol#L- 1 D- 精氨酸( D-Arg) 处理后,
子叶内SpdPPut 高于Spd 处理, 但子叶成花率低于对照组, 表明Put、Spd 含量也影响离体子叶花芽的构建。
在实验中添加CHAS 处理后子叶内Spm 含量高出对照组10 倍, 子叶成花率却为0, 其它各处理与对照组的内
源Spm 变化基本一致, 成花率却差别明显, 表明子叶内Spm 含量与黄瓜子叶花芽构建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黄芩花芽形态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技术对黄芩花芽分化的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黄芩花芽分化进程可分为花芽未分化期、花序分化期、苞片和小花原基分化期、花器官分化期、花序形成期5个时期.同时发现主茎叶节数在20个之前为营养生长期,叶节数达29个左右时主茎花芽分化结束,不同位置的花序在分化进程上比上一级花序落后至少1个时期.  相似文献   
48.
以十年生大田和三年生盆栽‘曙光’油桃花芽为材料,分别测定了其休眠期碳水化合物含量、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季节性表达及低温处理下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旨在探讨碳水化合物及低温与休眠的关系。结果表明:休眠期间可溶性糖(主要是蔗糖)含量逐渐增加,淀粉含量则呈相反趋势。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明显不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口GPase)无明显变化;组氨酸H3基因(HisH3)和己糖激酶I基因(胱,)在进入内休眠前有明显上升,蔗糖合酶基因(SuSy)则与之相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表达总体上呈上调趋势,在进入内休眠后稍有下调。表明进入内休眠后,依赖HKl的糖信号转导途径起重要作用。在4℃处理后,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基因HisH3含量急剧升高,而后下降,说明细胞分裂的减少并不是休眠期间抑制生长的原因;UGPase表现出与内休眠期一致的变化趋势,说明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9.
短日照对休眠诱导期油桃花芽两条电子传递途径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DM  Zhang HS  Tan QP  Li L  Yu Q  Gao DS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1):2849-2854
以油桃品种“曙光”为试材,采用呼吸抑制剂法研究了短日照处理下花芽在休眠诱导期两条电子传递途径的发生和运行情况.结果表明:花芽总呼吸速率(Vt)和细胞色素电子传递途径呼吸速率(ρ'Vcyt)均呈双峰曲线变化,短日照可同步诱导两者的一次峰前移、二次峰后延,抑制ρ’Vcyt,但对Vt无显著影响.交替途径容量(Valt)和实际运行活性(ρValt)亦呈双峰曲线,两者基本同步变化,短日照可以显著诱导Valt和ρValt的前期高峰期提前,提高Valt和ρValt,对后期高峰期无明显作用.细胞色素电子传递途径呼吸速率下降和交替途径呼吸速率上升是油桃花芽休眠诱导期的重要特点.从两条电子传递途径的呼吸速率对总呼吸速率的贡献率来看,细胞色素电子传递途径仍是主要电子传递途径,交替途径起辅助与分流作用.  相似文献   
50.
高等植物开花结实的多胺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多胺是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具有调控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其代谢变化与高等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关系密切。本文概述了多胺与植物花芽形成、花器官分化以及开花、坐果和果实发育的关系;并就外源多胺对植物开花坐果的影响做了述评,对多胺在植物开花结实中可能的作用机理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应用潜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