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9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1808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411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45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目的:探究蓝芩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免疫功能、血清β防御素-2、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以阿奇霉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阿奇霉素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蓝芩口服液。治疗1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检测和比较两组免疫功能及血清β防御素-2、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0%,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均显著下降(P 0.05),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下调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D_3~+、CD_4~+、CD_4~+/CD_8~+、NK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以上指标水平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β防御素-2水平分别上调至(562.86±45.38)pg/mL及(607.37±47.26)pg/mL,血清D-二聚体浓度分别下调至(83.28±10.46)pg/mL及(125.94±14.83)pg/mL,治疗组以上指标的变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明显优于阿奇霉素常规治疗,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患儿血清中D-二聚体的水平、升高β防御素-2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多巴胺对心肾综合征伴低血压的疗效及对血清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的90例心肾综合征伴低血压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用多巴胺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观察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心动图指标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 C)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88%,P0.05);SBP、DBP、MAP、SV、LV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R、血清NT-proBNP、S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多巴胺对心肾综合征伴低血压的疗效显著,可缓解心脏负荷,改善心肾功能,降低NT-proBNP水平,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支原体污染对肿瘤细胞外泌体生成的影响,探讨支原体导致的外泌体量和质的变化。方法:应用荧光显微镜及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观察支原体污染导致的胞内膜脂质向胞膜再分布及跨细胞传输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污染细胞上清中外泌体标记物CD81蛋白含量,应用芯片检测污染细胞上清外泌体中小RNA的表达变化模式。结果:支原体污染导致Rab11和胞膜脂质染料信号强度上升2倍以上,提示胞内膜脂质向胞膜再分布增强;支原体污染导致Di O和Di I双染细胞胞内膜泡的FRET指数上升4倍,提示膜脂质由支原体污染细胞向未污染细胞的跨细胞传输增强;污染细胞的上清中外泌体标志物CD81明显升高;污染导致外泌体内小RNA表达模式改变。结论:体外实验显示支原体污染可造成外泌体质和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旨在探讨Qiagen exoRNeasy Serum/Plasma试剂盒提取血清标本中外泌体所需的最适血清量。采用Qiagen exoRNeasy Serum/Plasma 试剂盒分别对250、500、1 000 μL血清中的外泌体进行抽提,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分离的外泌体大小和形态,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外泌体蛋白标记CD63和TSG10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外泌体中微小RNA-122(microRNA-122,miR-122)的表达。结果显示,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血清外泌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0~150 nm,有完整的膜结构。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外泌体CD63和TSG101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0、500、1 000 μL血清外泌体中miR-122表达量,与正常人相比,分别上调22.44、21.48、20.69倍(P=0.42)。结果提示,在临床血清样本体积有限的情况下,采用 Qiagen exoRNeasy Serum/Plasma 试剂盒提取血清中外泌体,减少血清量至250 μL也可达到所需实验目的。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咪达唑仑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到2017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咪达唑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及血清GFAP、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NSE、MMP-9、MB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两组血清GFAP、S100β、NSE、MMP-9、MBP、CRP、IL-6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67%vs. 30.00%,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咪达唑仑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可能与其有效改善患者血清MMP-9、GFAP、MBP、NSE水平及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s(miRNAs)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筛选肝癌细胞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实时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分子;检测差异表达的miRNAs在健康人(Health)、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肝硬化患者(LC)及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的肝细胞癌患者(HCC)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结果:高通量测序筛选到肝癌细胞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miRNA共88种,其中58种表达上调,30种表达下调。选择其中8种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q RT-PCR验证,结果显示,此8种miRNAs在细胞上清外泌体、细胞内、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miR-221-3p和miR-224-5p在HCC组外泌体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ealth组、CHB组和LC组(P0.01),miR-124-3p和let-7a-5p在HCC组外泌体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四个组中,miR-21-5p、miR-191-5p、miR-34a-5p和miR-122-5p的表达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外泌体中的miR-221-3p、miR-224-5p、miR-124-3p和let-7a-5p可能成为肝细胞癌的候选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5(IL-35)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及其对甲状腺癌诊断与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38例、甲状腺癌患者49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和比较其血清IL-17、IL-35、SIL-2R水平,并分析甲状腺癌患者血清IL-17、IL-35、SIL-2R水平与其年龄、病程、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腺瘤组血清IL-17、IL-35、SIL-2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血清IL-35水平显著低于甲状腺腺瘤组和对照组(P0.01),血清IL-17、SIL-2R水平均显著高于甲状腺瘤组和对照组(P0.01)。血清IL-17、SIL-2R水平随甲状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血清IL-35水平随甲状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P0.01)。血清IL-17、SIL-2R水平随甲状腺癌病理分期的增加而升高,血清IL-35水平随甲状腺癌病理分期的增加而降低(P0.01)。血清IL-17、SIL-2R水平与甲状腺癌病理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r=0.432、0.439,P均0.05)。血清IL-35水平与甲状腺癌病理分期呈显著负相关(r=-0.602,P0.05)。血清IL-17与IL-35呈显著负相关(r=-0.323,P0.05),IL-17与SIL-2R呈显著正相关(r=0.429,P0.05),IL-35与SIL-2R呈显著负相关(r=-0.415,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的血清IL-17、SIL-2R水平均显著上调,IL-35水平显著下调,其对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8.
百草枯(Paraquat,PQ)对人畜均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肺组织不可逆的弥漫性纤维化,最终导致患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虎杖苷(Polydatin,PD)是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芪类有机化合物,也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清除自由基、降低肺纤维化进程等丰富的药理活性。目前研究表明PD治疗PQ中毒肺纤维化比较明确的机理可归纳为抗氧化应激、调节细胞因子网络调控失衡以及抗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的失衡。本文主要对PD抗PQ中毒肺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9.
本研究旨在检验新生广西巴马小香猪肾脏成纤维细胞支持克隆胚胎完全的体内发育潜能,亦即能通过其构建出存活的克隆猪,从而为克隆技术在广西巴马小香猪资源保存和开发上的应用奠定基础。首先制备新生雄性广西巴马小香猪肾脏成纤维细胞,用其制备体细胞核移植胚胎,追踪观察体细胞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潜能,最后通过胚胎移植检验其完全的体内发育潜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新生雄性广西巴马小香猪肾脏成纤维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增殖活性,用其制备的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分裂率和囊胚率分别为77.7%(334/430)和16.5%(71/430),将1 658枚克隆胚胎移植给6头代孕母猪,其中2头妊娠并最终产下8头存活雄性克隆小猪和3头死胎,整体克隆效率为0.66%,存活克隆猪健康状况良好。本研究表明,新生猪肾脏成纤维细胞是一种理想的用于生产体细胞克隆广西巴马小香猪的细胞资源。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明确寄主植物对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甜菜夜蛾Spodostera exigua (Hübner)幼虫体内参与黑化反应的关键酶的影响。【方法】借助紫外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测定了取食不同食物(蕹菜、甘蓝、黄豆和人工饲料)的感毒与未感毒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中多酚氧化酶、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脱羧酶含量。【结果】两因素分析显示,感毒和食物两个因子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幼虫血淋巴中这3种酶的活性;进一步比较发现,取食蕹菜的感毒幼虫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取食甘蓝的次之,而以黄豆和人工饲料为食物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最低,感毒幼虫血淋巴中其他两种酶活性也表现相同的趋势。【结论】寄主植物能够调控感毒甜菜夜蛾幼虫体内参与黑化反应的关键酶活性,而这些关键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寄主植物调控甜菜夜蛾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