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0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61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152.
中国特有植物同钟花(桔梗科)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我国西南的特有属同钟花属的同钟花(Homocodon brevipes)进行细胞学研究,其染色体数目为68,核型为2n=68=56m 10sm 2st,可能是四倍体。通过比较桔梗科已有的大量细胞学资料认为该类群应该与风铃草属和沙参属所代表的类群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53.
利用扫描电镜首次观察了山茶科极濒危植物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的花器官发生过程。猪血木的花为两性完全花,萼片和花瓣均为2/5螺旋向心发生,单轮排列,且有逆时针和顺时针两种方式。雄蕊的形成是先形成一个环形分生组织,然后在环形分生组织上以2/5螺旋产生5束雄蕊原基,每一束雄蕊原基的第一雄蕊原基都是在对萼的位置产生,其它的雄蕊原基在其两侧产生。3心皮顺序发生,愈合成3室单子房,柱头平截不裂。猪血木与山茶亚科的花器官发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4.
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光镜(LM)对臭椿花序及花器官的分化和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1)臭椿花器官分化于当年的4月初,为圆锥花序;2)分化顺序为花萼原基、花冠原基、雄蕊原基和雌蕊原基。5个萼片原基的发生不同步,并且呈螺旋状发生;5个花瓣原基几乎同步发生且其生长要比雄蕊原基缓慢;雄蕊10枚,两轮排列,每轮5个原基的分化基本是同步的;雌蕊5,其分化速度较快;3)在两性花植株中,5个心皮顶端粘合形成柱头和花柱,而在雄株中,5个心皮退化,只有雄蕊原基分化出花药和花丝。本研究着重观察了臭椿中雄花及两性花发育的过程中两性花向单性花的转变。结果表明,臭椿两性花及单性花的形成在花器官的各原基上是一致的(尽管时间上有差异),雌雄蕊原基同时出现在每一个花器官分化过程中,但是,可育性结构部分的形成取决于其原基是否分化成所应有的结构:雄蕊原基分化形成花药与花丝,雌蕊原基分化形成花柱、柱头和子房。臭椿单性花的形成是由于两性花中雌蕊原基的退化所造成,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5.
袁晓萌  周云涛  张红岩  薛华  周琳  赵云 《遗传》2007,29(12):1525-1528
通过筛选野生型油菜(Pet33-10)与无花瓣油菜(Apet33-10)反向消减文库(SSH)和运用RACE-PCR技术, 获得了甘蓝型油菜小核糖核蛋白BnSmD1的全长编码区 cDNA (GenBank登陆号DQ298446)。该基因长484 bp, 含有一个长354 bp的阅读框。BnSmD1在N端拥有两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域(Sm-1和Sm-2), 羧基端则含有一个RG重复序列。Northern blot表达结果显示: BnSmD1在甘蓝型油菜的各个组织均有表达, 但是它在早期花蕾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同期的叶和茎。通过对BnSmD1在Apet33-10无花瓣品系与野生型有花瓣品系Pet33-10中各组织的表达差异进行比较, 发现该基因在Apet33-10的早期花蕾中表达明显下降。因此, BnSmD1可能对植物的早期花发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并很有可能影响花瓣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6.
花鱼骨 和唇鱼骨 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国内外通用的营养测试方法测定了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es)和唇[鱼骨](Hemibarbu labeo)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花[鱼骨]和唇[鱼骨]含肉率分别是70.61%7、1.52%;花[鱼骨]肌肉(鲜样)中蛋白质(18.41%)和脂肪含量(2.46%)显著高于唇[鱼骨]的,而花[鱼骨]的灰分含量要显著低于唇[鱼骨];水分含量分别是78.35%、78.51%,两者无显著差异。花[鱼骨]和唇[鱼骨]肌肉中脂肪酸种类丰富,饱和脂肪酸(SFA)4种,不饱和脂肪酸(UFA)7种;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3种;其中DHA含量高达5.00%和14.32%。花和唇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分别是63.07%和67.63%,呈味氨基酸分别为25.96%和26.30%。缬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为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157.
应用生命表统计学等方法对镜湖萼花臂尾轮虫夏季种群内4个在生化遗传特征上互不相同的克隆(克隆A、B、c和D)在4种温度(15℃、20℃、25℃和30℃)下的生活史特征及其对升高的温度的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影响在不同克隆间存在着差异。20℃和25℃下,4个克隆轮虫的世代时间和净生殖率均分别无显著的差异;20℃、25℃和30℃下,4个克隆轮虫的平均寿命和出生时的生命期望亦然。其余各温度下,4个克隆间轮虫的其他生命表参数均有显著的差异。20℃、25℃和30℃下,4个克隆轮虫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间均具有显著的差异,且克隆c轮虫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最高。15℃下,克隆D轮虫的个体适合度最高;25℃下,克隆A和B轮虫的个体适合度较高。4个克隆轮虫的生活史特征对升高的温度的反应也存在着差异。忽略温度的影响时,4克隆间,克隆D轮虫的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和出生时的生命期望最短,净生殖率、种群内禀增长率和个体适合度均最低;克隆C轮虫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最高。30℃下,4个克隆轮虫的种群内禀增长率存在着差异可能是不同基因型的轮虫克隆群在种群内所占的比例不同的重要原因;而它们的个体适合度相似则可能是不同基因型的轮虫克隆群在夏季镜湖中共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8.
湖泊生态系统弹性系数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龙邹霞  余兴光 《生态学杂志》2007,26(7):1119-1124
在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城市湖泊营养状态的特殊性,论证得出响应型和非响应型湖泊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与营养状态指数(TSI)近似呈二次函数关系.提出湖泊生态系统弹性系数,对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做出适当改进.改进后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能够更好地反映各类型湖泊的健康状态,完善了Xu等的EHI理论并扩展了其应用范围,是目前最为接近Costanza对HI定义的可量化计算的数学公式和方法,并成功用于厦门杏林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相似文献   
159.
二萜佛司可林I、J、K、L,已从毛喉鞘蕊花分离得到。本文根据一维和二维的核磁共振谱详细描述了它们的光谱特征,二萜佛司可林K、L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0.
喜光花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喜光花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分得1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35%。含量最高的是n-棕榈酸(37.61%),其次为3,8-二甲基-十二烷(7.28%)、四十四烷(5.07%)、溴二十二烷(4.55%)和1,54-二溴五十四烷(4.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