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7 毫秒
41.
用1%TinopalLPW荧光增白剂作为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效剂对蜀柏毒蛾2龄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TinonalLPW对ParocneriaorientaNPV有较强的增效作用。使用3.6×1011PIB/hm2 1%TinopalLPW、1.8×1011PIB/hm2 1%TinopalLPW、9.0×1010PIB/hm2 1%TinopalLPW和3.6×1011PIB/hm2、1.8×1011PIB/hm2、9.0×1010PIB/hm26种处理对林间越冬代2-3龄幼虫进行超低容量喷雾防治,结果表明除9.0×1010PIB/hm2 1%TinopalLPW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外,其余剂量有增效作用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42.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是源于欧亚大陆的多食性叶部害虫,取食300多种乔灌木,现已分布于北美、北非,成为世界性危险害虫之一,给林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MNPV)是控制舞毒蛾种群动态的重要生物因素,可引起舞毒蛾种群急剧下降。在室内采用青杨枝条饲养的方法,测定了来自中国、北美和日本的3个LdMNPV品系(分别为LdMNPV-H,LdMNPV-D和LdMNPV-J)对危害青杨的亚洲型舞毒蛾幼虫的毒力,并测定了荧光素Tinopal LPW对它们的增效和光保护作用。结果表明Tinopal LPW对LdMNPV 3个地理品系均有增效和光保护作用,而且随着Tinopal LPW浓度的增加,增效作用增强,1%Tinopal LPW的增效作用最好。添加1%Tinopal LPW的LdMNPV-D品系、LdMNPV-H品系和LdMNPV-J品系对取食青杨的舞毒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0、1.6、17.6 OBs/μL,不添加1%Tinopal LPW时,它们的LC50分别为32.9、39.0、1076.4 OBs/μL,分别降低了33、24、61倍。不添加1%Tinopal LPW时,D、H和J品系对舞毒蛾二龄幼虫的致LC95分别是2125.5、1275.8、303540.0 OBs/μL,添加1%Tinopal LPW后LC95分别为73.0、285.4、2360.8OBs/μL,分别降低了26、4.5、128.6倍。此外,1%Tinopal LPW的荧光素使3个品系的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缩短了2.9d、5.3d、1.2d。LdMNPV-D和LdMNPV-H品系对亚洲型舞毒蛾表现出低致死中浓度、较短的致死中时间和较大的斜率,二者的毒力较LdMNPV-J品系高,在生产实践中应选择LdMNPV-D添加1%Tinopal LPW。Tinopal LPW对LdMNPV-D、LdMNPV-H和LdMNPV-J 3个品系均有光保护作用,添加1%Tinopal LPW后在距离30W紫外灯40cm下照射16h后,它们毒力保持系数比未添加Tinopal LPW分别高1.8、2.6、1.8倍。  相似文献   
43.
不同损伤形式诱导合作杨叶片中酚类物质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损伤、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取食、机械损伤伤口涂抹舞毒蛾口腔分泌物3种方法处理合作杨(Populus simonii×P.pyramidalis 'Opera 8277')扦插苗叶片,24 h后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叶片中香豆酸等9种酚类物质的含量,比较不同损伤形式诱导的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差异,以探讨酚类物质含量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机械损伤和舞毒蛾取食诱导的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存在显著差异,而机械损伤伤口涂抹舞毒蛾口腔分泌物与舞毒蛾取食处理诱导的酚类物质含量变化相似,推测舞毒蛾口腔分泌物是造成机械损伤与昆虫取食处理间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差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4.
刚竹毒蛾PantanaphyllostachysaeChao在云南金平 1年发生 3代 ,以卵和初孵幼虫越冬。幼虫群集于龙竹、慈竹、绵竹、苦竹、毛竹、金竹的竹叶背面取食为害 ,气温是影响刚竹毒蛾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防治可采用药剂喷粉、人工刮除虫茧、灯光诱杀等方法 ,防治效果达 92 %。  相似文献   
45.
通过比较5株白僵菌菌株的产孢量及对刚竹毒蛾的毒力,结果发现:Bgz06菌株的产孢量为(5.4±0.3)×108孢子·cm-2,室内测定对刚竹毒蛾幼虫的LT50为5.6 d;用该菌株生产的粉剂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用量为22.5kg·hm-2时,幼虫死亡率超过90%,僵虫率超过85%,说明Bgz06菌株是防治刚竹毒蛾的优良菌株,可以进一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蜀柏毒蛾 (ParocneriaorientaChao)是柏木、桧柏、干头柏等柏科树种的重要食叶害虫[1] ,到目前为止仅存在于我国。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neriaorientanuclearpolyhedrovirus ,PaorNPV) [2 ]于 1991年被分离 ,该病毒对蜀柏毒蛾幼虫具有较强毒力 ,已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农药初步应用于柏木林区害虫的防治上[3] 。对这种病毒已进行了一些研究 ,包括生物活性测定 ,形态结构 ,理化特性 ,限制性内切酶分析[4 ,5] 。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分子生物学特性 ,开发我国这种特有的…  相似文献   
47.
冯大庆  方新华 《昆虫知识》2001,38(6):462-463
舞毒蛾LymantriadisparLinnaeus[1,2 ] 在我国分布广泛 ,它所能取食的植物多达 50 0多种 ,是林木、果树的大害虫[3 ] 。舞毒蛾 1年 1代 ,在皖南山区 ,1 0月下旬至 1 1月中旬产卵 ,卵粘结成卵块 ,卵块上覆有茸毛 ,卵内的胚胎发育在越冬前已完成 ,但幼虫在卵壳内越冬至翌年 4、5月间才破卵壳而出。作者在林地内调查其产卵场所时发现 ,卵大多数产在树干向阳面的缝隙处。但是在一个废弃的小棚子周围约 50m的范围内 ,树干上几乎找不到卵块 ,而在小棚子内的壁上、顶盖下 ,密集地粘附着一层卵块。根据这个发现 ,作者于 1 9…  相似文献   
48.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结构多肽及基因组酶切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neria orienta Nuclear polyhedrovirus,简称PaorNPV)形态结构、结构多肽、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等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不连续系统垂直板SDS-PAGE分析了PaorNPV的多角体蛋白、病毒粒子结构多肽.应用5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aorNPV基因组DNA进行了酶切分析.结果表明:经热处理的多角体蛋白仅有一条带,分子量为31.5 kD,不经热处理的多角体蛋白有三条带,分子量分别为31.5 kD、29.1 kD、28.6 kD;病毒粒子包含有25种结构多肽,分子量范围在17.6-114.6 kD之间.PaorNPV DNA经BamH I.EcoR I、HindⅢ、Pst I和Xho I酶切分别产生9、12、12、12和14条片段.基因组大小平均为124.6 kb.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几丁质酶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及其在蜕皮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筛选在舞毒蛾发育过程中致死性的几丁质酶基因,为实现基于RNAi的舞毒蛾有效控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方法】设计简并引物克隆舞毒蛾几丁质酶基因Ldcht10关键序列,通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舞毒蛾不同龄期与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选取部分序列的双链RNA(ds RNA)研究该基因功能。【结果】本研究克隆了长度为2 057 bp的舞毒蛾几丁质酶基因Ldcht10序列;各组织与不同龄期RT-PCR结果表明Ldcht10的时空表达特性存在明显差异,Ldcht10在各个龄期均表达活跃且在前肠与后肠中的表达水平最高;Ldcht10的RNA干扰试验表明:注射Ldcht10 ds RNA后Ldcht10的表达受到极大抑制,该基因被沉默后24.3%的舞毒蛾幼虫因无法完成蜕皮或化蛹而死亡。【结论】舞毒蛾中几丁质酶基因Ldcht10在各个龄期与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且在舞毒蛾蜕皮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该基因被沉默后部分舞毒蛾因无法完成蜕皮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50.
【目的】油茶树害虫的种类较多,其中油茶毒蛾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幼虫是危害较大的害虫之一。为完成油茶毒蛾幼虫的自动检测需要对其图像进行分割,油茶毒蛾幼虫图像的分割效果直接影响到图像的自动识别。【方法】本文提出了基于邻域最大差值与区域合并的油茶毒蛾幼虫图像分割算法,该方法主要是对相邻像素RGB的3个分量进行差值运算,最大差值若为0,则进行相邻像素合并得出初始的分割图像,根据合并准则进一步合并,得到最终分割结果。【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将油茶毒蛾幼虫图像中的背景和虫体分割开来。【结论】使用JSEG分割算法、K均值聚类分割算法、快速几何可变形分割算法和本文算法对油茶毒蛾幼虫图像进行分割,将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本文方法的分割效果最佳,且处理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