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孟氏隐唇瓢虫和台毛艳瓢虫对茶椰圆蚧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首次报道,孟氏隐唇瓢虫和志艳瓢虫是茶椰圆蚧的重要捕食性天敌。1998-1999年我们研究了这两种瓢虫的生活习性及其对茶椰圆蚧二龄若虫的捕食作用。这两种瓢虫成6虫对共椰圆蚧二龄若虫的功能反应均可用HollingⅡ型模型模拟。孟氏隐唇瓢虫的模型参数为:α'=1.1302,Th=0.0093,maxNa=107.6233;台毛艳主虫的模型参数为:α'=1.0005,Th=0.0126,maxNa=79.3741。温度对孟氏隐唇瓢虫捕食作用的影响大于对台毛艳瓢虫的影响,个体间相互干扰对捕食作用的影响,孟氏隐唇瓢虫大于台毛艳瓢虫孟氏隐唇瓢虫干扰反应模拟模型参数为:Q=0.4045,m=0.4359;台毛艳瓢虫干扰反应模拟模型参数为:0.3335m=0.4042。  相似文献   
492.
记述我国蚁粉蚧属一新种:杨凌蚁粉蚧Formicococcus yanglingensis sp.nov.,建立一新组合;天麻蚁粉蚧F.gasteris(Wang,1982)comb.nov.(移自簇粉蚧属Paraputo Liang),并将F.gastrodiae Tang(1992)作为该种的异名处理。此外,还编制了蚁粉蚧属中国种类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493.
芒果象甲研究进展(鞘翅目:象虫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芒果象属 (SternochetusPierce,1 91 7)的种类、分布、生物学特性、生长季节的防治和采收后的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总结 ,并对我国进行芒果象的检疫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94.
为了探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针叶营养物质含量与其对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抗性的关系, 选择了不同抗性的10个马尾松家系, 分别测定未受松突圆蚧危害植株与受害植株针叶中可溶性糖、 总糖、 可溶性蛋白、 全N、 游离氨基酸、 粗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和总糖/全N等7个指标, 并采用判别分析法分析这7个指标与马尾松家系对松突圆蚧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家系不论是否受松突圆蚧的危害,能明显区别抗性组别的指标都是可溶性蛋白(X3)、全N(X4)和游离氨基酸总量(X7),随抗性的降低, 它们的含量呈上升趋势, 受害植株中上述3个指标的含量低于未受害植株; 受害后, 各指标变化量中能明显区别抗性组别的是全N(X4), 随着植株抗性的降低, 针叶中的可溶性蛋白(X3)、全N(X4)和游离氨基酸总量(X7)的含量变化量减小。据此得出:(1)可溶性蛋白(X3)、全N(X4)和游离氨基酸总量(X7)是与抗性关系最密切的指标, 含量与抗性呈负相关关系,变化量与抗性呈正相关关系;(2)受到危害后, 无论含量或变化量, 7个指标都发生了重要变化, 都表现出与抗性的相关性, 构成了有效判别函数的组成变量;(3)因判别分析方法可以分析各指标的综合作用, 应用该方法分析各营养成分与马尾松对松突圆蚧抗性的关系, 比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更有优越性。上述研究结果为抗松突圆蚧马尾松家系的选育及其抗性机理的深入研究, 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5.
采取4种不同退耕还林(草)模式对喀斯特严重侵蚀区进行了10年定位治理,2003年对各退耕模式及相应对照的土壤理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治理后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数明显增加,土壤水解性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及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得到显著加强,土壤养分贮量和速效养分供应强度得到明显改善,土壤肥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土壤综合肥力评价表明,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IFI)呈增长趋势.因此,采用合适的生物措施,辅于必要的工程措施,是改善喀斯特地区土壤肥力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96.
松突圆蚧虫口数量与危害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大面积的野外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松突圆蚧每针束平均虫口数量(a)、针束最高虫口数量(b)、有虫针束率(c)和危害程度(d)4个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野外虫口数量调查中可用针束最高虫口数量替代每针束平均虫口数量指标,以有虫针束率指标作为每针束平均虫口数量和针束最高虫口数量的有效参考指标。在危害程度的调查中,可用有虫针束率作为替代指标,以针束最高虫口数量和每针束平均虫口数量分别作为第1和第2参考指标。3个虫口数量指标中以有虫针束率对危害程度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针束最高虫口数量,每针束平均虫口数量最低。在间接作用中,针束最高虫口数量通过有虫针束率对危害程度的影响最大,每针束平均虫口数量通过有虫针束率的间接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97.
角蜡蚧和日本龟蜡蚧蜡泌物的超微结构及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映平  薛皎亮 《昆虫学报》2005,48(6):837-848
采用扫描电镜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角蜡Ceroplastes ceriferus (Fabricius) 和日本龟蜡蚧C. japonicus Green蜡泌物的超微结构及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这2种蜡蚧分泌蜡质和形成蜡壳的过程基本相似。在1、2龄期分泌的蜡质为“干蜡”,蜡壳为星芒状,虫体周缘的蜡芒均为2大节,与其2个龄期发育相对应,每一个大节又分为若干小节。同时,虫体背面中央蜡质堆积成帽状,也分为均匀的多层。由此说明泌蜡过程具有节律性。虫体周缘与蜡芒对应的突起区上分布着密集的刻点状腺孔,每一个腺孔分泌1根蜡丝,这在以往玻片标本中是观察不到的。雌性第3龄幼虫和成虫期,虫体分泌“湿蜡”,形成龟背状蜡壳,泌蜡腺孔主要为三格腺和四格腺。在肛突区发现了密集的泌蜡腺孔,排列为纵条纹状。从角蜡蚧蜡泌物甲酯化处理样品中检测到14个组分,从直接测试 (未经甲酯化处理) 样品中检测到14个组分;而从日本龟蜡蚧则分别检测到10个组分和25个组分。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一系列高级的长链饱和与不饱和的烃、脂肪酸、脂肪醇、酯类、醛类以及杂环、多环或大环状化合物。对它们可能的生物生态学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98.
主成分分析法在芒果贮藏特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芒果采后贮藏过程中8个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选的8个指标中,可基本划分为贮藏特性因子和生理因子,其中,贮藏特性主要由Vit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失重率和叶绿素含量组成;生理因子主要由SOD活性、LOX活性、MDA含量三者组成。这两个主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63.69%和32.46%,两者累计贡献率达96.15%,基本反映所有指标的信息。由此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也表明,果实品质在贮藏期的前10d略有上升,之后迅速下降,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99.
1996-2008年在韩国入境口岸进口植物上截获了发生于13个国家的盾蚧类昆虫总共51种。本文提供了这些种类的检索表及照片,可供分类鉴定参考。  相似文献   
500.
本文旨在找出重要的指标,从而揭示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数量变化与环境因素变化、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所受危害程度间相互存在的重要关系。于福建省松突圆蚧发生区选取了4块调查标准样地,对松突圆蚧的6个数量指标和6个环境因子及其对马尾松受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综合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子与松突圆蚧数量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综合负相关,全N、全P、温度、雌成虫虫口密度、雄成虫虫口密度、2龄若虫虫口密度都是重要指标。松突圆蚧数量指标与马尾松受危害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综合正向相关性,环境因子与马尾松受危害程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综合相关性。综合相关系数分析所得的各种结果之间非常协调一致,与实际也基本相符。结论认为:环境因子对松突圆蚧数量变化有重要影响,松突圆蚧数量变化对马尾松危害程度有重要影响,而环境因子对马尾松危害程度影响不大;综合相关系数分析法是科学合理的,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值得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