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6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2 毫秒
31.
药用甘草组织培养生产黄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是驰名中外的中药材,有"十方九草"之称,甘草黄酮为其主要成分之一,不仅具有消炎保肝、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和抗菌等药用功效,还可用于食品、化妆品等工业生产中。本文介绍了甘草黄酮的种类、组织化学定位,并着重总结了黄酮的组织培养获得途径及生物合成调控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旨在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甘草黄酮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2.
甘草为豆科甘草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草药,三萜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多种甘草属植物中的三萜类化合物被证明具有显著而广谱的抗病毒活性,成为抗病毒免疫研究的热点,并有望作为新型广谱抗病毒药物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甘草酸、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等甘草属三萜类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主要对该类化合物抗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肝炎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甘草对大鼠肠道平滑肌运动的影响,了解甘草与胃肠运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分成正常组、甘草制成煎剂4.8、16、32、64g/kg剂量组,每日1次灌胃给药。末次给药1h后观察大鼠胃半排时间;采用灌胃给予炭末,测定胃推进率。结果甘草煎剂剂量大小对大鼠小肠蠕动有直接的影响,较小剂量对大鼠小肠的推进功能有抑制作用,较大剂量对大鼠的肠推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口服加药浴对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暴露左侧坐骨神经。对照组只钳夹;实验组钳夹并加用补阳还五汤口服及药浴治疗。观察钳夹前和钳夹切除后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于2、4、6周分别测对照组、实验组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SNCV)。各时间段实验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恢复快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口服加药浴对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复方清下汤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白介素-1(IL-1)及白介素-6(IL-6)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减轻肺损伤机制.方法 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肺损伤组(模型组),盲肠结扎穿孔+复方清下汤组,以及盲肠结扎穿孔+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组,造模24 h后收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中IL-1、IL-6的表达,RT-PCR检测肺组织上述蛋白mRNA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IL-1、IL-6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抗生素及中药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IL-1、IL-6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抗生素及中药处理组两组检测数据相近.结论 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时细胞因子IL-1、IL-6过度表达可能是造成脓毒症肺损伤的重要原因;复方清下汤处理的动物模型肺损伤减轻的同时IL-1、IL-6表达变化,提示它可能通过调控IL-1、IL-6表达起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索葶苈大枣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微量尿白蛋白及血浆炎症因子IL-6,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70例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心功能Ⅱ~Ⅳ级)按心功能分级并随机分为中药+心衰基础治疗组(治疗组)和心衰基础治疗对照组(对照组),每组35例;在进行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心功能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心衰的基础治疗(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ARB或ACEI);治疗组在心衰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葶苈大枣汤加减进行治疗,每2周随访1次,观察周期为3月。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心功能变化,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炎症因子IL-6,CRP的变化。结果: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经3月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要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与对照组比较,葶苈大枣汤加减可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IL-6,CRP水平,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P均〈0.05,且与对照组比较,不良反应事件未见显著增加,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心衰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葶苈大枣汤加减治疗可显著提高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结果,并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患者35人,并让他们服用龙胆泻肝汤对带状疱疹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等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经过龙胆泻肝汤的治疗,带状疱疹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高达100%。结论:使用龙胆泻肝汤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显效快,患者疼痛感明显下降,几乎无副作用,极大改善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8.
目的:建立一个稳定可靠分离度好的方法测定黄芪桂枝五物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YMC-Pack ODS-A(250×4.6mm,5μ);流动相:以乙腈—0.1%磷酸溶液(14:8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结果:芍药苷的进样量在0.120μg~1.20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22%,RSD为0.89%。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桂枝五物颗粒的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准确、可靠、分离度好。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凉血活血汤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银屑病患者6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凉血活血汤联合阿维A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阿维A胶囊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2(IL-22)、白细胞介素23(IL-23)及血管内皮因子(VEGF)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IL-17、IL-22、IL-23及VEGF水平均降低;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IL-17、IL-22、IL-23及VEGF水平较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凉血活血汤联合阿维A胶囊能明显提高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17、IL-22、IL-23及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0.
以种植于新疆石河子的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inn.)、胀果甘草( G. inflata Batal.)、乌拉尔甘草( G. uralensis Fisch.)、黄甘草( G. eurycarpa P. C. Li)和蜜腺甘草( G. glabra var. glandulosa X. Y. Li)为研究对象,对植株不同部位的花序数量、花序正常发育率、每花序单花数量和果穗干质量,以及植株不同部位和花序不同部位的生物量投入比、座果率、结籽率、种子投影面积和种子千粒质量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对供试5种甘草属( Glycyrrhiza Linn.)植物的繁殖资源分配模式和种子生产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植株内,光果甘草、乌拉尔甘草、黄甘草和蜜腺甘草的花序数量、花序正常发育率、每花序单花数量和果穗干质量从植株下部到上部总体上依次递减,而胀果甘草植株不同部位间这4项指标总体上无显著差异。同一植株内,胀果甘草植株中部的生物量投入比和座果率均较高,但其生物量投入比、座果率和结籽率在植株不同部位间均无显著差异;而供试另4种植物的生物量投入比、座果率和结籽率从植株下部到上部总体上依次递减。同一花序内,胀果甘草花序中部的生物量投入比明显高于花序上部和下部,座果率从花序下部到上部依次递减,结籽率则在花序不同部位间无显著差异,而供试另4种植物的生物量投入比、座果率和结籽率从花序下部到上部总体上依次递减。供试5种植物的种子投影面积和种子千粒质量在植株不同部位间和花序不同部位间均无显著差异。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在资源竞争、结构效应和花粉限制的影响下,供试5种甘草属植物存在2种不同的资源分配模式和种子生产格局。其中,光果甘草、乌拉尔甘草、黄甘草和蜜腺甘草通过减少对晚发育的花或果实的资源投入来保障早发育的花或果实获得较多的资源,达到繁殖成功的目的;而胀果甘草则采取对花和果实随机败育的方式减小资源竞争的压力,这2种繁殖资源分配模式和种子生产策略对提高甘草属植物的繁殖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