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本研究利用Asd+平衡致死系统构建表达巴氏杆菌毒素(Pasteurella multocida toxin,PMT)的重组猪霍乱沙门氏菌株,并对重组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和结果】通过基因克隆的方法构建表达PMT的重组质粒pYA-PmtC,再将其电转化减毒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的asd基因缺失株C501,构建口服活疫苗菌株C501(pYA-PmtC)。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菌株C501(pYA-PmtC)的生化特性、血清型和生长速度与亲本菌株C500一致;在没有选择压力的条件下,C501(pYA-PmtC)能够稳定遗传重组质粒及其外源基因片段,并能稳定、高效、分泌性表达30.5kDa的外源保护性抗原rPmtC。C501(pYA-PmtC)腹腔感染BALB/c小鼠的LD50为8.5×106CFU,毒力稍低于C500(LD50为4.4×106CFU);口服接种C501(pYA-PmtC)和C500的所有仔猪未见任何发病症状,两者没有显著差别。【结论】本研究利用Asd+平衡致死系统的原理构建表达T+Pm保护性抗原重组猪霍乱沙门氏菌弱毒菌株C501(pYA-PmtC),为进一步开发猪萎缩性鼻炎-副伤寒的双价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2.
对国内外有关社会等级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及功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目前,多数对社会等级的研究集中在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和功能2个方面,而对社会等级形成原因的了解比较少,今后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有利于对社会等级进化意义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创伤伤员的致伤原因,为院前急救和预检分诊提供依据,为提出预防创伤发生的策略和措施奠定基础。方法:对4490例创伤伤员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创伤伤员的致伤原因的异同。结果:4490例创伤伤员中中,男女比例为2.81:1。年龄特点:12~60岁组发生创伤达75.16%。6岁以下以烧伤为主要原因,占41.08%;大于60岁以上以跌落/摔伤为主要原因,占63.79%;骨折多发生于12~60岁。致伤原因:跌落/摔伤(占28.69%)、道路交通伤(占28.53%)、锐器/切割伤(占13.23%)。结论:创伤伤员的致伤原因在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间有着明显特点,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其发生,同时为创伤伤员的院前急救和预检分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回顾分析以往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以改善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提高医疗水平.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1080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孕周分为35~37周组、32~35周组以及<32周组,对3组早产儿的早产原因,合并症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是引起早产最主要的原因,其他依次为妊娠期感染,不明原因的自然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胎盘因素及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儿的并发症中以高胆红素血症,贫血,肺炎,低血糖为主,胎龄<32周组出现各种合并症的概率>35~37周组和32~35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指导工作,积极防治早产高危因素,提高早产儿的救治水平,可以改善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对公立医院卫生人才流失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潍坊市29家公立医院卫生人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公立医院卫生人才流失现象较为普遍,流失率为30.9%,流失原因多为个人发展、薪酬、执业环境。结论 应采取相应对策提高公立医院卫生人才的稳定性,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规范人才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46.
5种常用鱼药对黑尾近红鲌鱼种的急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比例5∶ 2)、高锰酸钾、晶体敌百虫、强氯精、溴氯菊脂等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黑尾近红鲌鱼苗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安全浓度最高的是高锰酸钾为0.738 mg/L,安全浓度最低的是溴氯菊脂为0.0033 mg/L, 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黑尾近红鲌鱼苗都比较敏感,药物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溴氯菊脂>强氯精>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高锰酸钾.  相似文献   
47.
【目的】通过研究三唑锡亚致死浓度LC10、LC20及致死中浓度LC50对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运动速率的影响,为杀螨剂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在行为学方面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并将此作为评价药剂的作用机理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明确致死中浓度和亚致死浓度,使用LC-100昆虫行为记录仪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在受到三唑锡亚致死浓度LC10、LC20和LC50刺激下其运动速率进行记录,观察其运动速率在三唑锡不同浓度、不同天数、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规律。【结果】在三唑锡不同亚致死浓度作用下,第1天到第3天的10:00―12:00,其运动速率比对照低,从第3天10:00―12:00期间到第5天20:00―22:00期间,其运动速率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相同亚致死浓度作用下,第1天10:00―12:00期间,土耳其斯坦叶螨的运动速率显著高于15:00―17:00期间和20:00―22:00期间,而在第3天和第5天的3个时间段,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运动速率没有显著影响。当作用的时段不同时,LC10第1天10:00―12:00显著高于第3天和第5天,而LC20、LC50在10:00―12:00没有显著性差异。三种浓度的第1天15:00―17:00显著低于第3天和第5天。第3及第5天20:00―22:00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总体来看,3唑锡亚不同致死浓度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运动速率影响受浓度、时间影响,浓度越高土耳其斯坦叶螨运动速率越慢;随着时间延长,农药亚致死浓度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运动速率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8.
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酯对水生态系统的危害,以三角鲂(Magalobrame Tarminalis)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4种PAEs化合物对其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以上4种化合物在暴露24 h、48 h和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75、2.41和2.08 mg/L;5.29、4.12和3.29 mg/L;6.56、6.15和5.41 mg/L和6.98、6.84和6.60mg/L。其安全浓度(SC)分别为0.55、0.79、1.62和2.00 mg/L。三角鲂幼鱼对4种PAEs化合物的中毒症状相似,但4种物质的致死浓度区间存在差别,4种物质对三角鲂幼鱼的毒性大小顺序为DBP>DMP>DEHP>DEP,三角鲂幼鱼对4种PAEs化合物均表现出显著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呈正相关。结果表明,4种物质在试验浓度下对三角鲂幼鱼产生了明显的毒性作用,对水生生物存在危害,应对其水生态风险加以关注。为制定4种PAEs水质标准及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了解患方人群选择医院就诊主要考虑的原因,并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对北京、武汉、成都的6家医疗机构的702名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医院的技术水平仍然是他们选择医院就医的首要因素,非技术因素对患方选择医院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年龄、生活地区等人口学特征对患方选择医院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全力提高各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重视医疗非技术因素,提供多样化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通过对新疆地区不明原因发热人群血清Tahyna病毒抗体进行检测,以了解Tahyna病毒在当地的感染状况及分布特征。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喀什地区、北部伊犁地区742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进行Tahyna病毒抗体检测,并对IgM抗体阳性标本平行进行Tahyna病毒、Snowshoe hare病毒和Inkoo病毒三种抗原性相似的布尼亚病毒的蚀斑减少中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新疆南部喀什地区采集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急性期血清中,IgM抗体阳性率5.3%,IgG抗体阳性率18.3%;新疆北部伊犁地区采集的急性期患者血清标本中并未发现TAHV IgM抗体阳性;蚀斑减少中和试验结果显示,TAHV IgM抗体阳性患者血清中Tahyna病毒中和抗体滴度较其它两种布尼亚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升高明显。本研究证实新疆南部地区不明原因发热人群存在Tahyna病毒的急性感染和既往感染,为相关疾病的进一步监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