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1.
兴奋大鼠延髓A1区引起降压、降心率效应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东  顾蕴辉 《生理学报》1989,41(5):444-451
在水合氯醛麻醉、箭毒化、人工呼吸的大鼠,观察到:(1) A_1区注入谷氨酸钠引起明显的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2) 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明显衰减A_1区的降压,降心率效应。(3) 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预先注射酚妥拉明或心得安,均能明显衰减谷氨酸钠兴奋A_1区的降压效应,A_1区的降心率作用基本不受影响,将纳洛酮注入RVL后,A_1区的降压和降心率效应均无明显变化;注射荷包牡丹碱入RVL则使A_1区的降压、降心率效应反转。(4) RVL内注入酚妥拉明或心得安本身使基础血压降低,注射荷包牡丹碱入RVL则使基础血压升高(提示RVL内的α-,β-受体中介对RVE加压神经元的紧张性兴奋作用,GABA受体中介紧张性抑制作用);另一方面,RVL内注入心得安使基础心率减慢、注入纳洛酮或荷包牡丹碱使基础心率加快(说明β-受体中介紧张性心加速效应,阿片受体和GABA受体中介紧张性心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92.
牡丹染色体的Ag-NORs和Giemsa C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次报道了紫斑牡丹和栽培牡丹5个重要品种的Ag-NORs和Giemsa C带带型。所有材料的核型组成均为2n=2x=10=6m+2sm+2st。多数材料具6个Ag-NORs,但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点不同。C带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第1、2、3对染色体上。以上两种核学特征,具有品种的特异性。分带所显示的端(T)带和Ag-NORs的数目及分布基本一致。牡丹染色体的端带,本质上是N带;常规染色所显示的所谓随体,实际上是瑞部核仁组成区(NORs)。此外,对牡丹的细胞学研究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3.
文献报道呼吸复苏剂回苏灵(dimefline,DIM)的作用可能是阻断 GABA 受体。本工作选择 GABA 受体密集的小脑皮层用微电泳方法对此加以验证。用五管玻璃微电极记录了16只家兔小脑皮层100个自发放电单位。除8个单位对 GABA、DIM 均不敏感外,有92个单位对 GABA 敏感。微电泳给予 DIM 能使这些单位的放电出现兴奋,阻遏及先兴奋后阻遏等不同效应。在75个 GABA 敏感的单位中,有71个单位 DIM 能对抗 GABA 的阻遏效应或使该单位对 GABA 的敏感性下降,未能对抗 GABA 作用的单位只有4个。静脉注射 DIM 能产生相似的结果。在35个 GABA 敏感的单位中,比较了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BIC)与DIM 对 GABA 阻遏效应的影响。其中两者均能对抗 GABA 效应的有21个,两者都不能对抗的有3个,还有11个单位则 BIC 不能对抗而 DIM 能对抗。本工作提示,DIN 能对抗GABA 的阻遏效应,可作为 GABA 受体的阻断剂。  相似文献   
94.
牡丹开花相关SWEET家族基因生物信息学与表达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锐  徐娟娟  刘鑫  逯久幸  栗燕 《西北植物学报》2019,39(12):2145-2153
为了揭示SWEET家族基因在牡丹开花过程中的作用,该研究以‘洛阳红’牡丹花瓣转录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SWEET家族基因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实验共得到10个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牡丹SWEET基因。(2)牡丹SWEET家族成员蛋白等电点、消光系数等差别不大,其中5个牡丹SWEET基因编码的蛋白为不稳定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这10个牡丹SWEET基因编码的蛋白均定位在细胞膜;进化树分析显示,牡丹SWEET基因与拟南芥亲缘关系更近;结构分析表明,牡丹SWEET蛋白结构在进化过程中非常保守,这10个牡丹SWEET蛋白同时具有5个相同的Motif且均含2个MtN3 saliva结构域。(3)可溶性糖含量分析显示,从小风铃期到盛花期,牡丹花瓣中蔗糖含量不断降低,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不断升高,均在盛花期达到峰值。(4)qRT-PCR分析显示,PsSWEET4盛花期表达量是小风铃期的34倍,PsSWEET8盛花期表达量是小风铃期的60倍。结合这2个基因表达与进化关系及可溶性糖变化值,初步推测PsSWEET4和PsSWEET8在开花过程中可能通过调控果糖、葡萄糖的转运而间接调控开花过程;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PsSWEET基因在牡丹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
牡丹愈伤组织发生和分生结节形成的细胞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牡丹‘Golden era’叶柄薄层为外植体,结合外部形态,对愈伤组织发生,并分化为分生结节过程进行了细胞组织学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牡丹不定器官分化、实现离体微繁殖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的发生与发育经历了启动、分裂、形成和组织分化4个时期。启动期,外植体束中形成层最先去分化,表现为形态上变暗,内部细胞核变大,淀粉代谢增强。细胞旺盛增殖的分裂期,先后于外植体形成层和皮层薄壁细胞处产生了愈伤组织,形成了质地紧实的愈伤增殖团,愈伤细胞体积小、质浓、核位于中心,且具有绕核积累的淀粉粒。形成期,愈伤组织增殖速度减缓,只有接触培养基的周缘愈伤组织仍在增殖。组织分化期,愈伤组织内部分化出维管单元,可以作为生长中心,有的是以特化的薄壁细胞为生长中心,外围核大、质浓的薄壁细胞层形成了具有再生潜能的分生结节。  相似文献   
96.
用根钻法和细根分级的方法研究了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臭柏灌丛、油蒿群落的细根(D≤2 mm, D为根直径)垂直分布,并用渐近线方程Y=1-βd[Y为从地表到一定深度的根量百分比累积值(0~1),d表示土层深度(cm),β为根系削弱系数]描述根系分布与土壤深度的关系.对不同径级臭柏、油蒿细根的β值、根长密度及根面积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以15 cm为取样深度级,臭柏和油蒿群落活细根(D≤2 mm)的各月生物量平均值,在0~15 cm 范围内最大,并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臭柏群落、臭柏灌丛、油蒿群落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的β值差异不显著(P>0.5),但相应层次上的月平均细根生物量,臭柏群落是油蒿群落的6.7~14.6倍(P<0.05),臭柏灌丛是油蒿群落的14.0~19.2倍(P<0.05).D≤1 mm与1 mm<D≤2 mm的细根重量百分比与土壤深度都呈对数关系,但D≤1 mm的细根与土壤深度的相关程度更高.根长密度与根面积指数在各土层的分布有极大的相似性.在臭柏群落、臭柏灌丛、油蒿群落中,D≤2 mm的细根根长密度和根面积指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月平均值中, D≤2 mm、D≤1 mm、1 mm<D≤2 mm的细根在0~90 cm的根面积指数总和的大小都是:臭柏灌丛>臭柏群落>油蒿群落.  相似文献   
9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粤东产重瓣臭茉莉(Clerodendrum chinense (Lour.) Merr.)挥发油进行提取, 并运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分离出31个峰, 确定了31种化合物, 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成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100%, 其主要成份1-辛烯-3-醇(蘑菇醇) (49.50%)、(E)-3-己烯-1-醇(青叶醇) (13.39%)、芳樟醇(9.41%)、环己醇(3.37%)、3-辛醇(1.69%)、n-正戊酸-(Z)-3-己烯酯(1.42%)、1-己醇(1.38%)、糠醛(1.37%)和a-萜品烯醇(1.17%)等9种化合物占全油的81.53%。  相似文献   
98.
紫斑牡丹品种群是中国的主要牡丹品种群之一。文中描述了一个优良紫斑牡丹品种‘挽春’(Paeonia rockii‘Wan Chun’)的特征、习性和表现,该品种在紫斑牡丹品种群中具有代表性。紫斑牡丹品种可用于园艺观赏、经济林营造、荒山绿化以及荒漠治理。根据多年的调查和相关文献,按照紫斑牡丹品种的生长适应程度和引种栽培难易程度,将中国有可能引种栽植紫斑牡丹品种的地区划分为4类。介绍了各类地区在引种栽培方面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措施,分析了紫斑牡丹品种向全国各地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
应用血球计数器统计了胚后发育期臭腹腺蝗Zonocerus variegatus中存在的血细胞类型和数目。从1龄幼虫至成虫的发育阶段中共观察到6种血细胞类型,即原血细胞 (PRS)、 浆血细胞 (PLS)、粒细胞 (GRS)、珠血细胞 (SPS)、绛色细胞(OES) 和adipohaemocytes (ADS)。不过,在1龄幼虫期未发现OES。在这6种血细胞中,PLS的总平均数最高,OES的总平均数最低。成虫期的血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其他发育阶段(P<0.05),而1龄幼虫和2龄幼虫期的血细胞数目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0.
以牡丹品种‘洛阳红’(Paeonia suffruticosa‘Luo Yang Hong’)花瓣为材料,用CTAB法提取总RNA,根据已报道的CTR1(Constitutive Triple Response 1)蛋白的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扩增得到3条牡丹CTR1基因同源片段。利用其已知中间序列,通过3′快速扩增cDNA末端技术(3′RACE)及序列拼接,最终得到了这3个基因片段除5′末端外的全部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PsCTR1、PsCTR2和PsCTR3。分析结果表明,由PsCTR1、PsCTR2和PsCTR3基因翻译的氨基酸片段与拟南芥和番茄的CTR1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较高,分别为88%和85%;61%和61%以及70%和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