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以日本牡丹品种“太阳”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牡丹胚初代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丹胚初代培养在1.0mg/L6-BA+0.25mg/LTDZ的MS培养基上,牡丹胚诱导率最高可达96.1%;剪取无菌子叶转接到附加含有2.0mg/L6-BA+2.0mg/L2,4-D+0.2mg/LTDZ的MS培基养上进行愈伤组织培养.诱导率可达100%;愈伤组织在MS+0.5mg/LKT培养基上分化出芽,分化率达26.6%:不定芽在1/2MS+1.0mg/LNAA+4.0mg/LIBA生根培养基上的生根率达27%.  相似文献   
72.
2009年8~9月及2010年7月,在湖北省宜昌市高家堰镇采集两栖类标本,其中,部分臭蛙标本被鉴定为大绿臭蛙(Odorrana graminea),属湖北省新纪录。要确定中国大绿臭蛙各居群的关系、澄清其分类问题,有必要进行适度的资源考察和深入的系统地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73.
牡丹组植物的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与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干燥根皮自古以来就有入药的传统,尤其在中药和民族药中被广泛使用。为阐明牡丹组植物在古籍中的记载情况和民族药中的利用现状,该文对中国八部经典医学古籍、37部地方志和民族药传统知识进行整理,采用民族植物学编目方法,对牡丹组植物在古籍和民族药中的入药种类、地理分布、入药部位、炮制方法和功效等相关传统知识进行考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古籍中记载的牡丹组植物种类被考证为2种,分别为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和滇牡丹(P.delavayi),有14种炮制方法和18类功效;现有9个民族药使用4种牡丹组植物入药,为牡丹(P.suffruticosa)、滇牡丹(P.delavayi)、紫斑牡丹(P.rockii)和四川牡丹(P.decomposita);在古籍和民族药中,牡丹(P.suffruticosa)入药的频率高于其他品种;古籍以根、丹皮和花入药与民族药记载相一致,入药部位以根和丹皮的使用频率最高。芍药属牡丹组植物有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肺炎、急性高烧、乌头中毒、急性阑尾炎、中风、癫疾、炭疽,以及安神、润泽肌肤等多种药用、保健和护肤功效,为该类植物资源的研发提供了知识原型和应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74.
正国花是指以自己国内特别著名的花作为国家表征的花,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它反映了各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浓郁的民族感情,并可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国被世界誉称为"园林之母",但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确立了国花,中国却迄今尚未确定国花。近三十年来,为确定哪一种或哪几种花木为国花进行过多次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7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了山茶品种‘克瑞墨大牡丹’不同花器官自然挥发的花香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花香成分。分别从整花、花瓣、雄蕊中检测到了89、80、21种化合物。花香成分主要由萜类、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等组成,其中以单萜中的芳樟醇相对含量最高,以下依次为顺式氧化芳樟醇、水杨酸甲酯、十四烷等。花瓣和雄蕊中花香成分有较大差别,芳樟醇在花瓣和雄蕊中均占首位,相对含量分别为15.12%和63.97%,雄蕊缺乏烷烃和芳香烃。同一朵花所有花瓣的花香绝对挥发量是所有雄蕊的3倍以上,但质量相同时雄蕊的挥发量却明显高于花瓣,表明花瓣和雄蕊对‘克瑞墨大牡丹’的花香具有同样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6.
紫斑牡丹的花药发育和小孢子发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紫斑牡丹的花药是在花芽发育的第3个年周期中,从雄蕊原厚基发育而来,花药壁按特有方式发生,主要特点是绒毡层与次生造孢细胞同源。花药由4个花粉囊组成,绒毡层属分泌型,中层3-4层,其中1-3层与药室内壁同步发育出纤维素壁加厚,并在花药成熟时宿存。小包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时开始,但不同时结束,分裂过程高度不同步。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中小孢子排列呈正四面体形,减数分裂前期Ⅰ通常有B-染色体和染色体桥形。  相似文献   
77.
紫斑牡丹小孢子形成过程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次对紫斑牡丹栽培品种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细胞学观察发现约33%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异常。对该品种花粉进行人工萌发试验 粉萌发率约为65.4%。统计该品种的结实率发现,其有效结实率仅为23.5%,认为该紫斑牡丹品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异常是形成败育花粉的关键原因,但它仅仅是导致该品种结实7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8.
紫斑牡丹栽培品种小孢子发育过程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捷  刘胜 《生物学杂志》2000,17(3):16-18
本文对紫斑牡丹栽培品种的花平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紫斑牡丹品种约68.96%的花平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表现正常,约有31.04%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比线期、中期Ⅰ、后期Ⅰ、中期Ⅱ、后期Ⅱ及四分体时期观察到染色体行为异常。本实验表明,在小孢子形成过程中,多数小孢子发育政党,但有约31.04%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导致了花粉的败育。  相似文献   
79.
以凤丹牡丹(Paeonia ostii)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RACE和RT-PCR方法,克隆得到凤丹牡丹硬脂酰-ACP去饱和酶基因SAD的cDNA全长,命名为PoSAD(GenBank登录号为KY038819)。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1 559bp,其中开放阅读框1 197bp,编码398个氨基酸,3′端非编码区长172bp,5′端非编码区长123bp。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凤丹牡丹PoSAD氨基酸序列含有2个保守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凤丹牡丹与蓖麻处于同一分支,其亲缘关系最近。TMHMM和TargetP亚细胞定位分析得知,PoSAD蛋白无跨膜区域,可能定位于叶绿体中发挥功能。组织特异性结果分析表明,PoSAD基因在凤丹牡丹的根、茎、叶、花瓣、雌蕊、雄蕊、种子中均有表达,且在花瓣中表达量最高,雌蕊中次之,在根中的表达量最低;不同时期种子中,60d表达量最高,80d次之,10d中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80.
2012年和2013年在湖南省桑植县天平山采集到6号臭蛙类标本,经形态比较和分子系统学分析,鉴定为宜章臭蛙(Odorrana yizhangensis),表明天平山为该物种的新分布点。这些标本与宜章臭蛙的主要鉴别特征相符:体型较小;体背面棕色斑大而密,形状不规则;腹面褐色,其上斑纹稀少;股后部色浅,深色斑明显。雄性头体长(52.45 ± 2.54)mm(48.96 ~ 54.92 mm,n = 3),雌性头体长(73.11 ± 1.43)mm(71.26 ~ 74.74 mm,n = 3),均比模式标本群体的头体长略大。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502 bp)的系统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分析的天平山臭蛙标本与宜章臭蛙已知种群聚为一支系,天平山种群与宜章臭蛙已知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 0 ~ 0.008 1,远小于宜章臭蛙与其近缘种龙胜臭蛙(O. lungshengensis)之间的遗传距离(0.035 2 ~ 0.043 9);这表明采自天平山的臭蛙样本属于宜章臭蛙。本文为宜章臭蛙物种的地理分布与系统学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