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8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1609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就黄山白蚁种类及分布特点作了阐述,到目前为止。黄山白蚁种类共2科、6属、15种,其中黄山奇象白蚁为新种,丹徒散白蚁、细颚散白蚁.小象白蚁为安徽省首次纪录.黄山白蚁种类的垂直分布较明显,且与植被分布基本吻合.海拔600m以下有6种;600-900m11种;900-1250m仅5种.黄山白蚁分布最高海拔为1250m.象白蚁属分布局限,仅分布于云谷寺(海拔870m)一带.  相似文献   
992.
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对含银废水的净化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水蕹菜净化含银废水的室内外静、动态试验研究得出:(1)水蕹菜对离子态银(Ag+)的去除速率高于对络合态银(Ag(S2O3)2)3-的去除速率即KAg+>K[Ag(S2O3)2]3-;(2)水蕹菜对银的净化率R与污水停留时间t呈指数函数关系(R=AeB/t,A、B为常数,B<0),其表面去除负荷Ps则与t呈幂函数关系(Ps=AtB B<0);(3)试验证明水蕹菜是生物净化含银废水的优良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分析了人子宫平滑肌肉瘤组织的中性鞘糖脂,发现子宫肉瘤组织的中性鞘糖脂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组成成分虽与正常子宫平滑肌相似,均含有单、双、三、四糖基及多糖基组分,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则变化显著。肉瘤中所含短糖链的组分相对减少,高极性的CPH明显增加。本文还纯化了子宫肉瘤中性糖脂中主要的四糖基组分,应用HPTLC、酸解和酶解法以及特异单抗放射免疫染色法对该组分进行鉴定。结果证明子宫平滑肌中所含主要的四糖基组分糖链结构在正常组织为Globo系列的红细胞苷脂,而在肉瘤中则转变为乳糖系列的拟红细胞糖苷脂。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向蚕豆叶片饲喂~(14)CO_2,应用液闪和显微放射性自显影技术表明标记同化物经叶脉和果荚韧皮部筛管快速运输至蚕豆种皮。种皮吸收营养、生长,后期逐步降解、供养子叶。种皮内的两类维管束系统同时输送营养并卸出到种皮内侧的质外体空间里。种皮里的反向维管束韧皮部卸出以共质体方式为主。并提供养分供种皮生长,而大部分的同化物由正向完整维管束韧皮部的筛分子一传递细胞进行质外体方式卸出。膨大中的子叶在早期即已成为生理上十分活跃的库。它对标记同化物的摄入随时间进程而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995.
古尼虫草分生孢子阶段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古尼虫草[Cordyceps gunnii(Berk.)Berk.]的子座和内菌核作组织分离,用成熟子座自然发射的子囊孢子作孢子分离,经多批次重复操作结果皆获得同一种真菌培养物。鉴定表明这种真菌是拟青霉属的一个新种——古尼拟青霉(Paecilomyces gunnii Liang sp.nov.)。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察氏琼脂上菌落白色至灰色,背面棕色;分生孢子梗短,多从气生菌丝上长出,一般长60μm;瓶梗7—12(-19)×2—3(-4)μm,有再育现象;分生孢子多数拟椭圆形或梭形,表面具细刺,(1.6-)2.6—4.0(-4.8)×(1.2-)1.6—2.5(-3.5)μm,平均大小为4.0×2.6μm;厚垣孢子近球形,光滑;5.5—7.2×3.2—5.5μm。32℃以上不生长。  相似文献   
996.
本文报告在四川西部采集的寄生于繖形科植物水芹(Oenanthe javanica(B1.)DG.)和卵叶水芹(O.rosthornii Diels)上拟盘梗霉属的一个新种——水芹拟盘梗霉(Bremiellaoenantheae Tao et Y.Qin sp.nov.)。它与在捷克和罗马尼亚发现的,寄生在缴形科Berulaerecta上的Bremiella baudysii较为接近,但根据它们的孢子囊形态、大小、长宽比及萌发的方式等方面的差别,可以将它们区分开。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及汉文描述,并附有形态图。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3(TRPM3)和Beclin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和对卵巢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收集6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和20例卵巢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RPM3和Beclin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RPM3和Beclin1在正常卵巢上皮细胞Moody和卵巢癌细胞Hey、ES-2中的表达差异。用TRPM3-siRNA瞬时转染细胞Hey和ES-2,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RPM3基因沉默情况及Beclin1、p62和LC3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癌组织中,TRPM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80.0%(P0.05),而Beclin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65.0%(P0.05)。与正常卵巢上皮细胞Moody相比,卵巢癌细胞Hey和ES-2中TRPM3、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较高(P0.05)。沉默TRPM3基因表达的卵巢癌细胞中Beclin1和LC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而p62表达升高(P0.05)。结论:卵巢癌组织和细胞中TRPM3蛋白呈高表达,可能通过调控Beclin1促进卵巢癌细胞的自噬。  相似文献   
998.
L-天冬氨酸α-脱羧酶能够催化L-天冬氨酸生成β-丙氨酸,是泛酸代谢中的关键酶之一,对生物体中的能量代谢和脂肪代谢至关重要。细菌L-天冬氨酸α-脱羧酶属于丙酮酰依赖型的一类酶,具有特别的翻译后加工机制和底物失活作用,本文对L-天冬氨酸α-脱羧酶的分子机制和分子改造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β-丙氨酸合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9.
选取16种鱼类, 对紫黑翼蚌(Potamilus alatus)钩介幼虫寄主鱼进行人工筛选试验, 结果表明: 仅在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上获得变态发育的稚蚌, 寄生变态率为(49.6±9.4)%, 但是过量寄生将导致淡水石首鱼的死亡。除眼斑拟石首鱼(Soiaenops ocellatus)外, 寄生在其他14种淡水鱼类均不可能实现钩介幼虫的变态。进一步扫描电镜观察显示: 钩介幼虫可在与淡水石首鱼同科的眼斑拟石首鱼鳃丝寄生并形成完整的包囊, 且在大规格鱼体形成包囊的速度明显快于幼鱼。但在寄生和淡水低渗双重胁迫下, 眼斑拟石首鱼出现极高的死亡率, 提示应进一步开展淡化驯养以提高眼斑拟石首鱼寄生后的成活率。其中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小口黑鲈(Micropterus dolomieu) 、蓝鲶(Ictalurus furcatus)寄生后1—2d内脱落的幼虫几乎全部死亡, 推测3种鱼体中可能存在紫黑翼蚌幼虫的致死因子。综合研究表明: 紫黑翼蚌是目前发现对寄主鱼选择性最为专一的蚌类, 而眼斑拟石首鱼具有作为替代寄主鱼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明确我国海域拟菱形藻属(Pseudo-nitzschia)物种的产毒特征, 从中国沿海建立了15个拟菱形藻单克隆培养株系,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多莫酸特征进行检测, 在10个株系中检测到多莫酸。结合光学显微镜下的群体特征和透射电镜下的超微形态学特征, 以及基于核糖体转录间隔区的分子系统学数据, 确认上述10个产毒株系分别隶属于3个物种:尖细拟菱形藻P. cuspidata、伪柔弱拟菱形藻P. pseudodelicatissima、伪善拟菱形藻P. fraudulenta, 其中伪善拟菱形藻是我国的新记录种。建立尖细拟菱形藻的11个尖细拟菱形藻株系, 其中3个株系未检出多莫酸, 其余8个株系有检出, 单细胞产毒水平为0.4—5.5 fg。建立伪柔弱拟菱形藻株系2个, 1个未检出多莫酸, 另1个株系的单细胞产毒量为1 fg。建立伪善拟菱形藻株系2个, 纯种培养株系均未检出多莫酸。利用卤虫(Artemia salina)对部分藻株进行混培诱导, 其中尖细拟菱形藻(MC4049)和伪柔弱拟菱形藻(MC3015)的产毒水平略有下降, 单细胞产毒水平分别由2、1 fg降至0.2、0.4 fg, 而伪善拟菱形藻(MC4074)的产毒能力则有显著改变, 单细胞产毒水平由未检出上升至17.5 fg。研究丰富了我国产毒拟菱形藻的物种多样性, 明确了其物种信息和产毒水平, 可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