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在战争或自然灾害等野战特定条件下,使用野战微创介入方舱,现场对脾脏创伤实施快速微创介入栓塞救治的可行性及效果,形成介入方舱内对脾脏进行快速介入栓塞救治的流程。方法:野战条件下,展开野战介入方舱,在血管造影机下对大动物(狗)脾动脉进行血管内穿刺造模,建立脾动脉损伤模型,按照方舱内快速微创介入救治的流程,对脾动脉受损伤的动物(狗)实施腹部内受损脾动脉的栓塞止血术式。结果:按照设定的预案,对脾损伤的模型动物实施早期介入栓塞脾动脉止血治疗,全部实验动物2周存活率为100%。结论:野战条件下,考虑到转运风险时或者伤情十分紧急时,靠近事发现场展开野战微创介入方舱,对腹部脾脏损伤开展紧急介入栓塞止血救治,不仅可为病人后续的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大幅降低一线伤死率,而且脾脏的保全也提高伤员愈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宫颈癌热灌注化疗栓塞的治疗作用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34例宫颈癌病人进行子宫动脉热灌注化疗及栓塞术,分析肿瘤病理类型,肿块大小,周围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对介入治疗的影响。结果:经过对临床疗效的多因素分析肿块大小对治疗效果影响最大,其次为病理类型。其余影响较小。结论:宫颈癌热灌注化疗栓塞术是治疗宫颈癌的一种适合疗法,尤其适用于肿块较小的病人。可以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增加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二尖瓣返流(MR)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本中心实施外科手术治疗6例PDA合并MR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实施PDA缝扎术和二尖瓣置换术,1例实施PDA缝扎术和二尖瓣成形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月、3月和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并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6例术后PDA均无残余分流.心脏彩超检查显示,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LVEDD显著缩小(P<0.01),术后1个月较术后1周进一步缩小(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以及术后1年和术后3月比较LVEDD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F术后比术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在术后随访中未出现栓塞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外科手术治疗PDA合并MR疗效满意.术前单纯重度MR患者易漏诊PDA,应尽可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软骨多糖对荷瘤小鼠的作用,并探讨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肉瘤S180细胞建立动物腹水瘤模型,然后随机将小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软骨多糖给药组,连续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软骨多糖,分别测量ConA和LPS刺激下小鼠脾细胞淋巴增殖情况、外周血NK细胞的活性,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花环形成率。结果软骨多糖能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明显提高NK细胞的活性,提高E花环形成率。结论软骨多糖能通过增强S180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ET-1(Endothelin-1,ET-1)能神经纤维分布与高血压鼠脑血管的神经源性调节的关系,探讨ET-1神经是否参与高血压时期脑血流的调节。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自发性高血压鼠和Wistar正常血压鼠脑底动脉(包括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ET-1能神经纤维的分布密度和走行方式。结果自发性高血压鼠和Wistar正常血压鼠脑底动脉均可见棕褐色的ET-1能免疫反应阳性纤维,似细线状,攀附于血管壁上,自发性高血压鼠脑底动脉各主要分支ET-1能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密度较Wistar正常血压鼠明显增加,纤维走行大多呈网状。结论实验结果提示自发性高血压鼠脑底动脉增加的ET-1能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可能与脑血管的神经源性调节有关;高密度的ET-1能神经纤维可能涉及高血压时期脑血流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表达量的动态演变及各自cyclin D1的表达差异。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再灌注后1d组,3d组,7d组,14d组和假手术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变化及各自cyclin D1的表达。结果缺血侧梗死边缘区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增加,而神经元的表达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各自cyclin D1的表达在再灌注7d、14d后表达上调,且星形胶质细胞中的cyclinD1增加更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梗死边缘区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cyclinD1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星形胶质细胞的cyclin D1表达上调比神经元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7.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由于冠状动脉狭窄而引起心肌缺血、管腔狭窄,严重的会发生心肌梗死。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被称为“人类的第一杀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国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与脑出血及脑缺血模型大鼠脾淋巴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初步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脑出血模型组(采用VII型胶原酶诱导脑出血)和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组(采用线栓法造成大脑中动脉阻塞),分离大鼠脾淋巴细胞,提取总蛋白质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软件分析,对差异蛋白质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MALDI-TOF-MS)技术进行鉴定并分析.结果:胶质细胞成熟因子γ等9个蛋白在脑出血和脑缺血模型组表达上调,膜联蛋白III在脑出血和脑缺血模型组表达下调.结论:建立了分辨率高重复性较好的脑出血及局灶性脑缺血脾淋巴细胞总蛋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鉴定一些与脑血管病脑损伤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深入研究脑血管病细胞免疫功能改变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对临床初步诊断为黏膜病的一例死亡麋鹿(Elaphodus davidianus)的消化系统及脾、淋巴结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消化道的病变主要在黏膜层,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固有层内毛细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脾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红髓充血、出血严重,白髓几乎完全消失;淋巴结坏死严重,组织结构被破坏,界限不明显,仅见淋巴细胞弥漫性分布于整个淋巴结内。病理组织学观察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蕲蛇酶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妹芳  黄敏 《蛇志》2005,17(4):243-245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多发于男性青壮年,以肢体动脉炎症性、节段性、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致残率高。我科于2003~2005年10月对38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用蕲蛇酶注射液配合中药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