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1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20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生命世界》2005,(2):10-10
脑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信息加工和传导装置。中国科学家最近在分子水平上确定了神经细胞极性的原理,为人类在更深层次上理解脑奠定了基础,也为治疗神经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2.
投稿说明     
《生物学通报》2007,42(5):62-62
本刊正在调试新的采编系统,过渡期间,凡给本刊投稿,请同时提供纸质文稿和电子版文稿,电子文稿请发送至swxtb@163.com,主题词为第1作者姓名,以便与纸质文稿核对。  相似文献   
993.
本实验建立了颐脑解郁颗粒中栀子苷和五味子醇甲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实验中采用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0-20 min为238 nm,20-40 min为250 nm。结果表明栀子苷在0.2864-2.864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82%,RSD为1.53%;五味子醇甲在0.1062-1.062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9,平均回收率为 99.23%,RSD为2.29%;3批样品中栀子苷的平均含量为8.53 mg/g,五味子醇甲的平均含量为2.82 mg/g。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颐脑解郁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血清神经肽Y(NP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期间北京回龙观医院收治的91例抑郁症患者,按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6),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r 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清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治疗4周后HAMD量表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躯体角色、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力、精神健康、一般健康、躯体疼痛、躯体机能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血清NPY、BDNF、5-HT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 TMS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以及血清NPY、BDNF、5-HT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诊治住院的川崎病患儿78例作为川崎病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78例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BNP、h-FABP水平并进行诊断价值判断。结果:两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川崎病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红细胞比容与血红蛋白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川崎病组患儿的血清BNP、h-FABP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川崎病组中,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BNP与h-FABP呈显著正相关性(r=0.782,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显示BNP与h-FABP诊断川崎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0.845,诊断灵敏性、特异性与准确性都在70.0%以上。结论:血清BNP、h-FABP在川崎病患儿中呈现高表达状况,对川崎病也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的评估价值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接受诊治的ITN患者共50例进行研究,记为ITN组。另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记作健康对照组。两组均于静息状态下行fMRI扫描,比较两组脑区的平均低频振幅率(mfALFF)以及血清IL-1β、TNF-α水平。结果:ITN组左侧的枕中回、枕下回、梭状回、距状裂周围皮层、中央旁回、三角部额下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以及左小脑脚1区的mfALFF值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ITN组右颞上回、右颞中回、右颞下回、右中央沟盖、右缘上回、右岛盖部颞下回、左前扣带回、扣带旁回、左颞极、颞上回脑区的mfALFF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ITN组患者的血清IL-1β、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结论:fMRI对ITN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的评估价值较高,血清IL-1β、TNF-α水平升高可能与ITN的发病密切相关,可发挥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到2018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实验组给予碳酸氢钠+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D3~+CD4~+、CD3~+CD8~+T细胞比例的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4.4%和43.6%,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期间的发热、腹痛、腹胀、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D3CD4~+T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D3~+CD8~+T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及副作用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碳酸氢钠+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预测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根据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结果分为总有效组(n=40)和无效组(n=10),随访1年,根据预后的复发情况分为预后好组(n=38)和预后差组(n=12),分别比较总有效组和无效组、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对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手术后总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手术前,且总有效组高于无效组(P0.05)。手术后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手术前,且预后好组高于预后差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对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和0.806。结论: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疗效及预后比较好的患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高,并且其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I/R组(n=12)、白藜芦醇组(n=36),白藜芦醇组按不同剂量分为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10 mg/kg、20 mg/kg、40 mg/kg),每组12只。假手术组:仅暴露大鼠颈外动脉,不做缺血处理;I/R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白藜芦醇组:造模方法同I/R组,在大鼠缺血2h后,将不同剂量白藜芦醇腹腔注射入大鼠体内,比较各组SD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免疫组化法对大鼠脑组织缺血侧海马CA1区Bax和Bcl-2表达进行比较。结果: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I/R组,随着白藜芦醇剂量的增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逐渐降低,其中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最为明显;白藜芦醇组与I/R组相比,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组Bax表达逐渐减少,而Bcl-2表达明显增加,其中以白藜芦醇高剂量组改变最为明显。结论:高剂量白藜芦醇可以降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Bax、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