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7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28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目的:多甲氧基黄酮(PMFs)因其抗氧化、抗癌、抗炎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样的生物学活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其在神经胶质瘤治疗中的潜在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对多甲氧基黄酮处理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初步探讨PMFs在神经胶质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方法:不同浓度(0,20,40,60,80,100μg/mL)的PMFs处理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251不同时间后.分别用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MTT法检细胞活力的变化,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随着多甲氧基黄酮的浓度及处理时间的增加,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同时诱导细胞大量凋亡,促使细胞生长停滞于G2/M期;此外,多甲氧基黄酮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侵袭。结论:PMFs能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降低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251的,同时显著诱导细胞瘤的凋亡和侵袭能力,提示PMFs可能对神经胶质瘤的高增殖性和侵袭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可能具有成为治疗神经胶质瘤药物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替莫唑胺(TMZ)对胶质瘤细胞株U25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细胞株U251,分为ATRA组、TMZ组、ATRA+TMZ组和空白对照4组,应用MTT法测定U251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维甲酸受体β(RARβ)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ATRA组、TMZ组及ATRA+TMZ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72±0.12)%、(9.87±0.87)%、(23.87+1.32)%及(35.74±1.44)%,ATRA+TMZ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TMZ(P〈0.01)。对照组、ATRA组、TMZ组及ATRA+TMZ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2±0.11)%、(4.16±0.35)%、(8.44±0149)%、(15.27±1.03)%,ATRA+TMZ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TMZ有更高的凋亡率(P〈0.01)。对照组、ATRA组、TMZ组及ATRA+TMZ组RARp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0.452±0.054、0.837±0.068、0.195±0.021、0.376±0.039,ATRA+TMZ组RARβ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TMZ组(P〈0.01)。ATRA+TMZ组Caspase.的3蛋白表达相对水平为(0.832±0.059),明显高于ATRA组(0.334±0.041)及TMZ组(0.521+0.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替莫唑胺能更有效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增加其凋亡率,这可能与其增加RARβ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U25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分析磁共振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的特征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及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应用在提高脑胶质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脑胶质瘤(经临床手术证实及病理诊断确诊)患者34例,参照国际卫生组织诊断标准,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及高级别胶质瘤组.其中,低级别组16例,高级别组18例,在行常规MRI检查的同时,配合1H-MRS检查,测NAA(N-乙酰天门冬氨酸)、Cho(胆碱)、Cr(肌酸)值,在不同级别胶质瘤、同级别胶质瘤不同位置的代谢物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获得常规MRI图像并进行诊断后,进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测分析:在低级别胶质瘤及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中,Cr(肌酸)的总量变化不大,有轻度的下降;而NAA(N-乙酰天门冬氨酸)下降程度较为明显;Cho(胆碱)则明显升高.低级别胶质瘤及高级别胶质瘤患侧的肿瘤组织同对侧的正常脑组织的各种代谢物及其比值(Cho、NAA、NAA/Cho、NAA/Cr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级别胶质瘤及高级别胶质瘤的肿瘤组织的代谢物比值NAA/Cr、NAA/Cho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低级别胶质瘤及高级别胶质瘤的Cho/Cr、NAA/Cho、NAA/Cr值与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在各个比值中,NAA/Cr与NAA/Cho值能够较好地反映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二者的值呈现负相关;Cho/Cr值呈正相关.结论:常规MRI联合1H-MRS在脑胶质瘤的诊断中,能够有效提高准确性,在临床评估脑胶质瘤的分级、确定范围和鉴别诊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究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原(NT-Pro BNP)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分析其对DHF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DHF患者52例为研究组,同时选择50例心脏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散射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NT-Pro BNP及CRP水平,对比组间差异及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变化状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T-Pro BNP、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清NT-Pro BNP、CRP降低,治疗前后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F患者血清NT-Pro BNP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临床可采用血清NT-Pro BNP和CRP作为DHF病情变化及临床疗效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5.
目的:通过探讨CD147和MMP-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本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确诊的脑胶质瘤标本7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WHO分型,将其分为低级别组31例和高级别组39例。另选取20例脑外伤患者并作内减压切除的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47与MMP-2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CD147mRNA表达,并探讨CD147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中CD147阳性表达率为75.71%,MMP-2阳性表达率74.29%,两者存在相关性(r=0.870,P0.05)。高级别组和低级别组CD147mRNA表达水平均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高级别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CD14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时间5年患者CD14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生存时间≥5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脑胶质瘤中CD147和MMP-2的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为患者临床预后判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索人参苷皂Rd对人脑胶质瘤的作用。方法: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系细胞培养,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d处理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端粒酶活性以及h TERT表达水平。结果:随着GSRd浓度的升高,U251细胞的生长被明显抑制,出现了细胞凋亡和凋亡小体的现象;在经GSRd处理后U251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对照组和溶媒组类似,而GSRd药物处理24 h后,细胞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其中20μg/L组端粒酶活性降低极显著,P0.01,40μg/L和80μg/L组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GSRd药物处理48 h后,细胞端粒酶在20、40、80μg/L处理后,端粒酶活性降低极显著,P0.01;20μg/L、40μg/L和80μg/L的GSRd处理细胞后,相比于对照和溶媒组,h TER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人参皂苷Rd能够促进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对于临床治疗脑胶质瘤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脑功能区胶质瘤术中唤醒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行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实验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比较术前与唤醒期间两组患者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唤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成功率、呛咳次数、术中躁动次数、术中知晓例数,其数据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加以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HR、MAP比较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HR及MAP较低(P0.05);唤醒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较短(P0.05),唤醒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呛咳次数、术中躁动次数及术中知晓例数较少(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影响较小,且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苏醒,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睾酮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到2015年6月我院脑胶质瘤患者80例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颅脑良性肿瘤患者8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手术治疗,检测术前和术后3天、术后1周患者睾酮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后各病理类型睾酮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睾酮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睾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术后一周研究组睾酮水平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研究组睾酮水平与术后3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睾酮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会出现睾酮水平紊乱,当睾酮水平明显增高时应警惕脑胶质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联合丁基苯酞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实验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丁基苯酞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微循环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8.9%)高于对照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水平均增高,平均通过时间(MTT)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BV和CBF水平较高,MTT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评分较高、临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6个月病死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丁基苯酞可有效改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微循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丹参单用与丹参冰片合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损伤的影响。方法:结扎颈总动脉缺血2 h再灌注48 h复制CI/R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组以及丹参-冰片组,每组8只。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蓝(TTC)染法测定脑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病理学形态变化,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以及细胞核Nr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单用与丹参-冰片组神经功能学评分均明显降低,脑梗死面积缩小,脑组织的病理损伤改善,MDA的含量显著降低,SOD的含量以及细胞核Nrf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且丹参-冰片组效果优于丹参组(P0.05)。结论:丹参单用与丹参冰片合用均能发挥脑保护作用,且丹参冰片配伍发挥脑保护作用明显优于丹参单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