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评估心肺运动试验(CPET)相关指标对于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56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年龄在18~80岁)行CPET、运动负荷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分析CPET相关指标(峰值摄氧量%预计值Peak VO2%pred、峰值氧脉搏%预计值Peak O2 pulse%pred、摄氧量对应功率的做功效率(ΔVO2/ΔWR)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Peak VO2%pred的最佳截断点是≤69%pred,其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55.1%,特异度为77.0%,AUC为0.698。Peak O2 pulse%pred最佳截断点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50.7%,特异度为72.4%,AUC为 0.58。ΔVO2/ΔWR最佳截断点处其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44.9%,特异度为87.4%,AUC为0.647。Peak VO2%pred及ΔVO2/ΔWR敏感度远高于负荷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PET部分指标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优于运动负荷心电图,最佳截断点处特异度及诊断价值均较高,而且CPET本身也包括连续动态全程心电图分析,不建议各自分割使用,主张所有指标整体整合分析使用。CPET相关指标对冠心病诊断有预测价值,可以早期、较准确的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研究长期慢病患者的静息桡动脉脉搏波及单次个体化运动后脉搏波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被明确诊断为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和(或)高脂血症的长期(病程≥5年)慢病患者16例,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计算Δ50%功率为个体化精准运动强度,完成持续30 min的单次个体化运动。于运动前和运动后10 min、20 min、30 min分别测量50 s桡动脉脉搏波,得到每个脉搏波特征点:起始点(B)、主波波峰点(P1)、重搏波波谷点(PL)、重搏波波峰点(P2)、结束点(E),从仪器中导出各点对应的横坐标(时间T)和纵坐标(幅值Y)的原始数据,将上一个脉搏波的结束点E视为下一个波的起始点B,TB归零,得到主要观察指标:YB、YP1、YPL、YP2及TP1、TPL、TP2、TE,并计算出ΔYP1、ΔYPL、ΔYP2,TE-TPL、(TE-TPL)/TPL、脉率,S1、S2,ΔYP2-ΔYPL、TP2-TPL作为次要观察指标;计算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出现率;对每位患者运动前后的50 s脉搏波数据个体化分析,再将所有数据求均值进行整体分析。结果: ①16例长期慢病患者(男14女2),年龄(53.7±12.6,28~80)岁,身高(171.7±6.6, 155~183)cm,体质量(80.0±13.5, 54~98)kg。2静息时YB(91.5±10.8,71.1~108.6)、YP1(203.6±24.7,162.7~236.3)、YPL(127.1±6.2,118.2~140.3)、YP2(125.9±6.2,115.7~137.7)、TP1(137.2±22.3,103.0~197.1)、TPL(368.7±29.5,316.3~434.0)、TP2(422.7±32.8,376.9~494.7)、TE(883.4±95.0,672.2~1003.3),ΔYP1(112.1±33.8,60.3~157.5)、ΔYPL(35.5±14.2,17.5~66.2)、ΔYP2(34.4±13.3,20.0~62.9)、TE-TPL(514.6±85.4,341.4~621.9)、(TE-TPL)/TPL(1.4±0.2,1.0~1.7)、脉率(68.8±8.4,59.8~89.3)、S1(0.9±0.3,0.4~1.4)、S2(0.0±0.0,-0.1~0.0)、ΔYP2-ΔYPL(-1.2±2.6, -6.5 ~2.5)、TP2-TPL(54.0±10.8,33.6~81.1)。③运动后10 min,YB、 YPL、YP2、TPL、TE减小,YP1增大;ΔYPL、TE-TPL、(TE-TPL)/TPL减小,而ΔYP1、脉率、S1、ΔYP2-ΔYPL、 TP2-TPL增大(P均<0.05)。运动后20 min和30 min的脉搏波变化趋势与运动后10 min保持一致,但从10 min后大部分指标逐渐向静息水平恢复。④静息时16例长期慢病患者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出现率为28.6%,运动后10 min(65.7%)、20 min(77.1%)、30 min(73.7%)的出现率明显提高(P均<0.01)。其中6例患者运动后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出现率显著升高,且能持续到30 min;3例患者运动后10 min出现率上升明显,20 min时开始下降;1例患者运动后20 min出现率才开始升高;2例患者运动后10 min出现率升高后随即下降;1例患者运动后20 min出现率短暂升高后下降;1例患者运动后出现率下降,20 min时开始回升;2例患者运动后出现率不升,30 min时稍有升高。结论: 长期慢病患者的桡动脉脉搏波波形矮小,重搏波不明显甚至消失,单次精准功率运动后,主波增高,重搏波位置降低、幅度增大;具体反应情况应个体化分析。  相似文献   
23.
杨东伟  刘新叶  许富英  池豪  程晓丹 《生物磁学》2013,(34):6673-6675,6756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o—anklepulsewavevelocity,baPW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8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分为非冠心病组(对照组,50例)和冠心病组(148例);并将冠-22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48例)、双支病变组(56例)及多支病变组(4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baPWV,观察各组baPWV值及Gensini积分的变化,并对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AD组多支病变、双支病变、单支病变亚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分别为45.06±7.27、30.83±4.50、24.83±4.94和13.75±1.74,baPWV值分别为2.13±0.32、1.68±0.14、1.12±0.13和0.93±0.17m/s,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baPWV值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baPWV值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范围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和预测其病变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4.
王燕  张颖  张毅  王伟  刘薇  周静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2):4307-4311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检测在评估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弹性中的应用价值与影响因素分析 方法:采用分层整体抽样法随机抽取高血压病患者2178例,同时抽取非高血压2182人作为对照组.应用Complior SP VP-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颈一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评估大动脉弹性.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FPG)和尿酸(UA)等指标与高血压痛患者大动脉弹性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C-FPWV平均值高血压组(1594± 264cm/s)显著高于对照组(1216± 231cm/s),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1.659,P=0.00).>40岁各年龄段PWV值上升程度,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 18.954~36.924,P=0.00),两组PWV值上升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BMI≥28kg/m2、SBP≥ 140mmHg、DBP≥90mmHg、TC>5.28± 0.62 mmol/L、TG> 1.68± 0.64mmol/L等指标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14.314~17.428,P<0.05).在性别、UA和FPG等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X2=6.368~13.618,P>0.05).结论:高血压痛患者PWV值上升程度显著高于非高血压者,BMI、SBP、TG、TC是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弹性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PWV值可作为评价大动脉弹性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颈股搏波传导速度(cfPWV)及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0例,依据心脏彩超EF值分别分为三组,A组(EF值>40%),B组(30%0.05)。C组的cfPWV明显快于A、B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收缩压、Gensini积分和血清BNP水平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B组间脉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A组、B组脉压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fPWV与血清BNP水平、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cfPWV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7,其预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灵敏度为81.8%,特异性为60.9%;血清BNP水平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7,其预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灵敏度为93.2%,特异性为56.5%。结论:cfPWV与血清BNP水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具有相关性,cfPWV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具有中等的预测价值,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有限。  相似文献   
26.
向美荣  赵海燕 《蛇志》2005,17(1):40-41
大多数胸外科病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需要给予氧疗。如何做到合理有效给氧,以往缺乏可测量的客观指标,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与SaO2的相关性很好,仅有1%~2%的误差,所以SPO2的临床应用,不仅为患者合理给氧提供了科学客观的指标,同时对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动脉硬化情况及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上海普陀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者共1000人.所有对象完成常规的体检、生化检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等检查.结果:(1)2型糖尿病人群的平均PWV值为1668 cm/秒.(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与PWV显著相关的因素依次是有收缩压、年龄、舒张压、糖尿病病程、尿蛋白指数、腰围、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LDL及TC,相关系数分别为0.429、0.360、0.317、0.225、0.163、0.159、0.157、0.110、0.092、0.085(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PWV的因素有收缩压、年龄、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病程,β系数分别为:0.334、0.276、0.103、0.067(P<0.05).结论:2型糖尿病人群中平均脉搏波传播速度高于基准值.血压、年龄、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病程均为糖尿病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新理论指导下,根据心肺运动试验(CPET)制定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对整体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李xx,女,31岁,自幼心率快(90~100 bpm),平时手脚冰凉,秋冬季为甚,既往体健。2019年9月底在阜外医院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CPET,峰值摄氧量、无氧阈(AT)和峰值心排量分别为(69~72)%pred,摄氧通气效率和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效率基本正常(96~100)%pred。静息心率快、血压偏低,运动过程中血压反应弱,以心率升高为主。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理论认为其自身虚弱,且以心脏弱为主。以CPET指导个体化精准运动强度进行滴定,结合连续逐搏血压、心电、脉搏和血糖动态监测制定个体化定量运动整体方案,实施8周强化管理后复查CPET等。结果: 经整体强化管理8周后四肢温暖,发凉症状消失。复查CPET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和峰值心排量分别为(90~98)%pred,分别提高30%~36%,虚弱的整体功能状态得到显著提升;基本正常的摄氧通气效率和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效率也分别提高10%~37%;静息心率和血压基本恢复正常,运动中血压和心率反应均正常。连续动态血糖监测提示血糖平均水平略下降,更趋于平稳,连续心电、逐搏血压等的重复测定结果也提示静息、运动全程和睡眠期间的心率降低、血压提升,桡动脉脉搏波的重搏波幅度加大,变得更加明显。结论: 新理论体系指导CPET制定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可以安全有效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每搏输出量,提升血压、降低心率,稳定并略降低血糖,提高整体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9.
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健康状态可以在脉搏信息中反映出来,要使脉诊技术客观化,除了获取准确的脉搏信息外,还必须对大量不同人群的脉搏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提取有关的特征参量。利用PVDF压力传感器并垫一水囊间接接触法拾取脉搏信息,通过调理放大硬件电路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实现人体脉搏的测量,给出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脉图及对应的频谱图,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的患者3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13例与非冠心病组111例,根据不同冠脉病变程度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87例,双支病变组74例,多支病变组52例,检测并对比所有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分析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较非冠心病组升高(P0.05)。冠心病组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高于单支病变组,且多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hs-CRP及baPWV均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高于非冠心病者,且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随着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