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作为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作物,从有性生殖F1选择优良实生系进行选择育种一直是甘薯育种的重要方式。为了优化甘薯杂交育种方法,合理选配杂交组合,提高育种效率,本试验利用SSR标记研究了甘薯杂交群体基于SSR标记及13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得到了群体内的聚类图,并且筛选出了甘薯的高产株系。群体SSR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群体材料与各亲本遗传距离比较远,被聚为3类,而亲本单独聚在另外一类。13个农艺性状的聚类将亲本与部分群体材料聚在了一起,且将群体材料和亲本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时,其遗传距离的变异高达30%以上,远远高于SSR标记所获得的遗传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992.
西藏齿突蟾蝌蚪的发育和群体年龄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志明  黄大明 《动物学报》1990,36(2):187-193
西藏齿突蟾是一种冷域性两栖动物,其蝌蚪和幼蟾大多群集在海拔2100—2400米的山区溪流或草丛中。6—7月初孵出蝌蚪,冰下越冬,经五年发育成幼蟾。由5月份所得蝌蚪的群体年龄结构统计,一和二龄蝌蚪占79%,三年以上个体明显减少,五龄变态幼蟾仅占2%。四龄个体的死率最高,仅有32%的四龄蝌蚪变成五龄幼蟾。  相似文献   
993.
高产麦田群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麦田群体结构研究张庆会徐步东(山东潍坊教育学院,青州262500)(山东师范大学北院教务处,济南250033)AComparativeStudyoftheColonyStructuresinHigh┐YieldWheatField.ZhangQi...  相似文献   
994.
真菌中的群体感应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曼  邱健  宋水山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3):0566-0568
以胞间通讯信号分子介导的细菌群体感应参与细菌多种生理功能的调控是非常普遍的。近年的研究表明,真菌中也存在类似于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调节分子,并且介导着真菌某些生理行为的调节。这一过程也称为真菌的群体感应系统。文中简要介绍真菌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真菌群体感应系统作为抗真菌感染靶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5.
陈留勤 《化石》2007,(4):21-23
“叠层石”这一术语是1908年Kalkowsky首先定义的,用来描述具有多少近似平面状、生物成因细纹层构造的灰岩体。叠层石这个词的使用和定义经历了逐渐的变化,现在大家一致认为叠层石是蓝细菌等微生物群体形成的一种层状的生物沉积构造,如下图所示。近代叠层石主要形成于清水环境、海边缘、潮间带的浅水环境。叠层石并不一定是碳酸盐岩,也可以是硅质岩、蒸发岩或磷酸盐。许多金属矿沉积都与叠层石有密切联系,尤其是叠层石礁。在叠层石形成过程中,微生物对于各种自生矿物的沉淀起到了重要作用,包括碳酸盐、磷酸盐、氧化物、硫化物和硒酸盐。微…  相似文献   
996.
不同环境对蔊菜群体变异式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蔊菜(Rorippa indica(L.)Hiern))和无瓣蔊菜(R.dubia(Pers.Hara)是两个形态相似的近缘种,还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变异式样,分类学家历来有不同看法。本文通过不同生境的7个自然群体取样和2个人工控制的栽培群体栽种,以群体为单位,分别测算花蕾中花瓣数和果实内种子列数;对具代表性不同生境的群体取花粉粒进行电镜扫描。结论是:蔊菜和无瓣蔊菜可能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变异式样,作为同一种植物来对待也许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997.
囟土白蚁蚁后体形与巢内群体发育及数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文报道研究林地囟土白蚁Odontotcrmcs fontanellus Kemner 蚁后体形与巢内群体发育和数量关系的结果.幼年蚁群与成熟蚁群蚁后体长(X)与蚁后体积(YV)之间成幂函数关系:Yv=3.5250×10-4,蚁后体长与兵蚁、工蚁、幼蚁和整巢蚁群总数之间也成幂函数关系.蚁后体长(X)与蚁群总数的关系是:Yt=0.02491X4.2628,蚁后体长(X)与蚁巢深度(Yd)之间的关系是:Yd=0.50009X1.325,蚁后体长(X)与蚁巢体积(Yn)的关系是:Yn=0.00098X4.5611,在一般情况下,根据蚁后体长大小就可预测蚁群量的多少及蚁巢深浅、巢积大小以及蚁路远近,可给治理林地及水库堤坝白蚁的危害提供有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998.
按照Kalow等的方法对中国3个人群的血清胆硷酯酶(简称ChE)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3个人群是四川省布拖县彝族(197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藏族(100人)及云南省元江县哈尼族(170人)。根据每一个体的地布卡因值和氟化钠值,按Motulsky的分型标准进行分型。结果表明,在彝族中有3人属一般型+抗氟化物型(UF);在藏族中有2名UF;在哈尼族中也有3名UF,未发现不典型型(即抗地布卡因型的纯合子与杂合子),也未发现抗氟化物型的纯合子。因此,E_1~f基因频率在彝族、藏族与哈尼族中分别为0.0076、0.0100及0.0088。正常的常见等位基因E_1~(?)的频率分别为0.9924、0.9900及0.9912。这3个人群ChE表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他们的基因频率与蒙古人种其他人群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99.
白、苗、土家、彝族组特异性成分亚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结合免疫固定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四个少数民族的组特异性成分(Gc)的亚型分布。白族、苗族、土家族、彝族Gc~1F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082,0.4229,0.3592,0.4248;Gc~1S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3035,0.2687,0.2864,0.3301,Gc~2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0.2577,0.3035,0.3342,0.2208。另外,在四个民族中发现十六个个体带有Gc的罕见变异型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层析结合PAGE回收蛋白的方法对临床分离的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tragilis)55的β-内酰胺酶进行纯化,纯酶与Liposome-CPS-K混合制备抗血清,并建立了lgG—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其测定结果表明,脆弱拟杆菌的β-内酰胺酶不同于其它拟杆菌和肠道杆菌染色体编码的β-内酰胺酶(p<0.001),具有种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