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扁担塘底栖动物群落的能量流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云君  梁彦龄 《生态学报》2003,23(3):527-528
1996年4月至1997年3月对典型草型湖泊--扁担塘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能量流动及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扁担塘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总摄食能为2119.5kJ.m^-2.a^-1,代谢能为389.7kJ.m^-2.a^-1,排粪能为1642.1kJ.m^-2.a^-2,排泄能为34.6kJ.m^-2.a^-1,生长能(生产量)为53.1kJ.m^-2.a^-1;群落的平均同化效率为22.5%,表明77.5%的摄食能被排泄掉;净生长效率为11.8%,明在中营养水平的水环境中该群落对食物的利用效率极低。  相似文献   
802.
许雪峰  吴义莲  欧永跃  吴霖生 《生态学报》2008,28(10):4782-4786
研究白条草蜥卵在温、湿度分别为30℃、-12kPa的条件下,孵化过程中胚胎生长以及对物质和能量的动用。孵化过程中,每隔5d测定卵重。孵化第10、15、20天,分别解剖来自不同窝的卵15、15、12枚,分离为胚胎、卵黄和卵壳。初生幼体测量、称再后冰冻处死,随后解剖分离为躯干、剩余卵黄和腹脂肪体。所有材料65℃恒温干燥,用索氏脂肪提取仪测定脂肪含量,氧弹式热量计测定能量含量,马福炉测定无机物含量。白条草蜥卵的平均孵化期为24.7d。卵孵化时从基质中吸水导致重量增加。卵孵化0—15d、15~20d、20~24.7d,胚胎分别利用新生卵能量的11%、14%和75%。0—20d,胚胎生长缓慢;20d后生长迅速。卵孵化过程中,干重、非极性脂肪和能量的转化率分别为50.3%、24.9%和51.9%。初生幼体的能量组分为:躯干95.2%,脂肪2.2%,剩余卵黄2.6%。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无机物来自卵黄和卵壳。结果显示,白条草蜥从卵到孵出幼体物质和能量较低的转化率主要与较高胚胎发育投资和较小的剩余卵黄有关。  相似文献   
803.
石油钻井噪声与振动对鲤鱼(Cyprinus carpio)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耀  陈民山  陈聚法  赵俊  宋云利 《生态学报》2008,28(8):3527-3534
应用现场模拟实验方法测定了石油钻井噪声与振动对鲤鱼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污染对鲤鱼摄食、生长、代谢和排泄等各能量收支组分均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程度和趋势却不尽相同.鲤鱼摄食、生长和生长转换效率均随噪声与振动强度增大呈减小趋势;其中摄食较为敏感,但生长的受影响程度却显著大于摄食.与摄食和生长的变化趋势不同,在受到显著影响范围内,排泄能和代谢能随噪声与振动强度增大呈U型变化趋势;其敏感程度与摄食相同,受影响程度也显著低于生长.钻井噪声与振动对鲤鱼影响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鲤鱼能量摄入量降低导致各能量支出水平不同程度的下降;第二阶段为,噪声与振动进一步增强,除使摄食量继续减小外,同时造成体内代谢量和排泄量的增大,这两种影响的协同作用使鲤鱼生长大幅度降低.通过所建立的不同钻井噪声与振动强度下鲤鱼的能量收支模型,可以看出,鲤鱼生长大幅度降低总是与代谢量和排泄量增大相对应.  相似文献   
804.
徐姗楠  陈作志  何培民   《生态学报》2008,28(5):2065-2065~2072
根据2006年在杭州湾北岸大型围隔海域进行的生态调查数据,利用EwE软件构建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模型由13个功能组构成,分别是肉食性鱼类、底栖捕食鱼类、浮游动物性鱼类、草食性鱼类、蟹类、虾类、软体动物、底栖动物、肉食性浮游动物、植食性浮游动物、大型藻类、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每一组都代表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相似地位的有机体,基本覆盖了该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能量流动分析表明,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主要以碎屑食物链途径为主,其中植食性浮游动物在能量从低级向高层次转换中起关键作用.人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范围为1.00~3.90级,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有6级,来自初级生产者的能流效率为9.4%,来自碎屑的转换效率为9.8%,平均能量转换效率为9.6%.经生态网络分析,直接来源于碎屑的比例占总流量的57%,而直接来源于初级生产者的比例为43%,生态系统特征参数:总初级生产计算量/总呼吸量(TPP/TR)、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率(FCI)和系统聚合度(A)值分别为2.672、0.25、0.315,表明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目前正处于发育时期.该研究为首次利用Ecopath模型分析大型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旨在为富营养化近岸海域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5.
天山北坡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以阜康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万羽  李建龙  陈亚宁 《生态学报》2008,28(9):4363-4371
应用生态足迹法剖析位于天山北坡的新疆阜康市近20多年来承载力变化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对煤炭等本地优势资源需求和重新配置加速了本区域快速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的结果引导了能源消费迅速增加和城市化发展,生物资源消费快速增加,生态消费足迹逐年显著增加.20多年来,林地人均承载力提高而草地和农耕地人均承载力下降,土地总承载力略有下降.在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化的带动和刺激下,能源和草地消费足迹急剧增加,生态由赢余转为赤字并呈现出赤字快速增加的趋势.草地需求旺盛导致了草地掠夺经营的现状愈演愈烈,生态风险逐渐向草地倾斜,已构成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因素.天山北坡草地承载和可持续发展与牧业落后生产方式紧密联系,也与人们的认识观念有关,实现草地生态的逆转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806.
骨髓造血干细胞微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成体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为许多重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造血干细胞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是迄今认识到的最为典型的成体干细胞, 骨髓是干细胞研究的主要组织, 许多成体干细胞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源于对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近年来的重要进展之一是微环境对HSCs的调节功能, 干细胞微环境有准确的解剖学定位, 也是一个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整合介导机体对干细胞需求的反应信号, 从而调节干细胞的数量和命运.在病理条件下, 微环境仍然调节干细胞的功能, 因此对造血微环境的认识已成为干细胞研究的中心内容.现对骨髓造血干细胞微环境的组成、信号及修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深入研究干细胞微环境的结构和功能提供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807.
淡水海绵、水螅和涡虫的常年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金鱼藻、浮游动物、淡水针海绵(Spongilla lacustris)、水螅(Hydra)、涡虫等材料建立室内小型水体生态环境,以大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培养废弃液或小麦粒为食物链的基础能量,不需换水、充氧,可以连续数年维持一定数量的上述动物.  相似文献   
808.
尖叶拟船叶藓种群能量生殖配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苔藓类植物的能量生殖配置情况.在尖叶拟船藓(Dolichomitriopsis diversiformis)种群整个生长周期中,各器官热值由大到小顺序为:雌器苞(9305.1 J/g)>成熟孢子体(9196.1 J/g)>配子体(4075.6 ~ 6558.6 J/g).能量配置比例的顺序为:配子体>孢子体>雌器苞.配子体生长所分配的能量占绝对优势,成熟孢子体的能量配置仅为3.2 %.实验结果表明:尖叶拟船叶藓生殖器官(雌器苞和孢子体)的能量配置较低,但具有较高的热值,生殖期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  相似文献   
809.
采用外加0.1 mmol/L ATP或0.5 mmol/L二硝基苯酚(DNP)的方法,研究了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 L.)切花在25±1℃和80%~90%相对湿度下瓶插期间呼吸电子传递途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香石竹切花在瓶插7 d时的呼吸速率达到高峰;ATP处理明显加快切花的呼吸速率,在瓶插7 d时呼吸速率高峰值较对照(未用ATP处理)升高1倍.细胞色素途径与总呼吸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细胞色素途径占总呼吸的比重在切花瓶插4 d后上升,并且线粒体电子传递主要依靠细胞色素主路途径进行.经ATP处理后香石竹切花的交替呼吸途径的容量、实际运行活性和运行系数明显增加;交替呼吸途径占总呼吸活性比重在瓶插4 d后迅速上升,并且交替呼吸途径容量与总呼吸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而DNP处理则降低交替呼吸途径容量.这说明外源ATP处理加强了香石竹切花在整个瓶插期间的呼吸作用,增加了呼吸速率的高峰值,提高了抗氰呼吸作用.  相似文献   
810.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保护光合机构免受强光破坏的光破坏防御机制,本文仅就近年来光破坏防御机制中3Chl途径、能量耗散和叶绿体呼吸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