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虽然胸部创伤的处理方法复杂多样,但随着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以及低侵入性诊断手段如电视辅助胸腔镜和血管内修复技术的发展,胸部创伤的诊断与治疗正变得相对快捷和详尽。近年来,体外膜肺氧合(ECMO)疗法进一步降低了胸部创伤患者的死亡率。本文将就不同胸部创伤及对机体的影响、相关诊断与处理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2.
18F-FDG PET显像正在被越来越多用于临床鉴别良、恶性疾病,特别在胸部疾病的诊断中较传统影像发挥着更大的作用.然而,氟脱氧葡萄糖(FDG)不是肿瘤特异性显像示踪剂,由于存在设备显像精确度的局限,造成了它在一些脏器、组织和细胞中的生理性和病理性,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代谢摄取,也造成了假阳性和假阴性的产生.因此,熟悉这些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能帮助临床医生更加正确地解渎PET影像的真实含义,避免误诊和漏诊.本文阐述了18F-FDG PET PET/CT显像在多种胸部疾病中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介绍两例畸形甲虫。一例是触角畸形的光滑鳖甲成虫,发现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新疆昌吉五家渠),为第三次在这一地点发现畸形昆虫。另一例是左侧中胸和后胸体节合并的畸形中华齿刺甲幼虫,发现于新疆大学校园。对光滑鳖甲的畸形触角,使用体视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进行了形态特征的观察。并且测量了触角各节的长度、宽度和横截面积。其结果显示,在触角第5节后,畸形触角的尺寸显著小于正常触角的相应节。  相似文献   
24.
在17只麻醉开胸犬,观察局部充胀胸部降主动脉(TDA)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充胀 TDA 引起心率、心肌收缩力、肾及股薄肌灌注压和全身动脉血压增加;TDA 局部去神经后反应消失,表明上述心血管效应系 TDA 受牵张刺激引起的正反馈性神经反射现象。2.切断动物两侧颈迷走神经和窦神经后,充胀 TDA 引起的心血管效应增大。3.用心得安(1mg/kg)消除心脏的β-效应后,充胀 TDA 引起的升压反应有所减小;用酚妥拉明(3mg/kg)阻断血管的α-受体效应后,多数动物即不再出现血压增高,从而提示充胀TDA 时的血压升高主要是反射性外周阻力增加所致。在缓冲神经完整的条件下,上述 TDA加压效应是存在的,但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缓冲反射对其有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X线对胸部急性创伤的诊断价值及特征,提高对胸部创伤的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60例胸部急性创伤的临床病例资料,对X线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胸部创伤X线上有多种表现,其中肺部渗出性病变61.25%(98/160),肺血肿3.75%(6/160),肺囊肿2.5%(4/160),肺不张2.5%(4/160),血气胸52.5%(84/160),气胸31.25%(50/160),纵隔及皮下气肿40%(64/160),创伤性隔疝2.5%(4/160),肋骨骨折86.25%(138/160)。结论:胸部急性创伤的X线表现多种多样,但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表现,伤后连续的X线复查并紧密结合临床,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急诊胸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18例急诊胸部创伤患者均行胸部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对胸部大血管进行重建、分析。将CT诊断结果与手术、随访复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例中,CT平扫显示胸部主要损伤有:肺挫伤10例(55.56%),血胸及肋骨骨折各9例(50%),气胸8例(44.44%),锁骨骨折6例(33.33%)。CT增强扫描诊断心脏大血管损伤7例,其中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胸主动脉夹层和心包破裂各1例。CT增强扫描结果与手术、临床随访结果相吻合。结论: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是全面而准确地诊断急诊胸部创伤的重要影像技术,可以对CT平扫不能确定的心脏、大血管的损伤情况作出明确判断,对临床救治方案的早期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胸部肿瘤患者放疗中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并分析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100例记为观察对象,按照是否发生放射性肺炎分为肺炎组28例与无肺炎组72例。分别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放疗前后肺功能及放疗参数,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放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用力肺活量(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高于放疗前,且肺炎组放疗前、后FEV_1、FEV_1/FVC、DLCO均低于无肺炎组(均P0.05)。两组年龄、肿瘤类型、化疗史、美国东部肿瘤合作组(ECOG)评分、放疗靶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炎组计划靶区(PTV)、受到一定剂量以上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数(V_(dose))、平均肺计量(MLD)、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总射野数高于无肺炎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胸部肿瘤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肺癌、化疗史、ECOG评分为2分、放疗靶区以肺野为主、PTV、MLD、V_(dose)、NTCP、总射野数、FEV_1、FEV_1/FVC(均P0.05)。结论:放疗可有效改善胸部肿瘤患者的肺功能,其中肺癌、化疗史、ECOG评分为2分、放疗靶区以肺野为主以及PTV、MLD、V_(dose)、NTCP、总射野数、FEV_1、FEV_1/FVC是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与CT对胸部疾病诊断中的运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9例胸部疑难疾病患者采用CT以及电视纵隔镜检查,并对两种方法对肺癌纵膈淋巴转移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采用纵隔镜检查其确诊率为100%,CT诊断诊断符合率为525%;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55.26%、真实性为57.89%、特异度为60.53%、阳性预测值为44.74%以及阴性预测值为81.58%,而电视纵隔镜其分别为94.74%、97.37%、100.00%、100.00%、97.37%.电视纵隔镜在诊断肺癌纵膈淋巴结转移的各项指标中均优于CT.结论:电视纵隔镜对胸部疑难疾病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而且其具有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29.
^18F-FDGPET显像正在被越来越多用于临床鉴别良、恶性疾病,特别在胸部疾病的诊断中较传统影像发挥着更大的作用。然而,氟脱氧葡萄糖(FDG)不是肿瘤特异性显像示踪剂,由于存在设备显像精确度的局限,造成了它在一些脏器、组织和细胞中的生理性和病理性,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代谢摄取,也造成了假阳性和假阴性的产生。因此,熟悉这些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能帮助临床医生更加正确地解读PET影像的真实含义,避免误诊和漏诊。本文阐述了^18F-FDGPETPET/CT显像在多种胸部疾病中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30.
李寨峰 《蛇志》2012,24(2):199-199
在很多的胸部疾病中,胸部侧位像对全面观察疾病的位置和形态是很有价值的,胸部侧位像的一些X线征象对鉴别诊断也很有帮助。现作者将近年来对不同胸部疾病患者的X线影像学诊断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行X线影像学诊断的患者40例,男例,女例,年龄岁,平均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