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41.
膜周蛋白PICK1(protein interactingC-kinase-1)参与多种膜受体与膜上蛋白的运输并影响细胞的功能。本研究旨在探索小胶质细胞PICK1与P2Y6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否可改变P2Y6受体在细胞膜上的表达,以及对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小鼠脑内皮层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揭示,与PICK1敲除小鼠比较,野生小鼠皮层小胶质细胞内存在PICK1-P2Y6受体相互作用。生物素化、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蛋白质印迹实验证明,PICK1基因敲除小鼠的小胶质细胞膜表面P2Y6受体表达水平降低。荧光胶珠吞噬实验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ICK1基因敲除小鼠的小胶质细胞对UDP(刺激)引起的荧光胶珠吞噬作用减弱。蛋白质印迹实验显示,与野生型小鼠比较,PICK1基因敲除小鼠小胶质细胞中的Akt 308T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使用Akt抑制剂API-2能有效抑制Akt 在小胶质细胞内的(磷酸化)激活及UDP刺激引起的吞噬作用。上述结果表明,敲除PICK1能下调小胶质细胞膜上P2Y6受体的表达,并降低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且这一过程依赖Akt磷酸化修饰。总之,PICK1可促进P2Y6受体在细胞膜上的表达,是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重要调节子|敲除PICK1可下调P2Y6膜受体表达,并降低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这一结果可加深对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及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642.
为了探讨小胶质细胞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激活状态对Aβ42诱导下的细胞应激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磷酸化及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在不同模式识别受体(SRA,TRL2,SRB,CD36)的抗体存在的条件下用寡聚物Aβ42蛋白(oAβ42)孵育并活化小胶质细胞,测定细胞活化后的p38-MAPK激酶磷酸化水平和小胶质细胞模式识别受体TLR2的阻断对细胞Aβ42吞噬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正常小胶质细胞对比,模式识别受体SRA(scavenger receptor A)及TLR2受体(toll-like receptor 2)被相应抗体阻断的小胶质细胞在受到Aβ42蛋白激活时,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TLR2受体被其抗体阻断后小胶质细胞对Aβ42的吞噬量降低,说明该模式识别受体激活状态影响胶质细胞吞噬能力,该过程与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相关。而受体内吞抑制剂对小胶质细胞的Aβ42蛋白的吞入量没有显著影响,说明上述细胞对寡聚物Aβ42的吞入过程并非经典的受体内吞过程。TLR家族受体有望成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i Disease, AD)免疫治疗的潜在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643.
乙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HBV DNA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动态观察肝纤维化活动性与肝脏病变程度。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连蛋白(I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肝纤维化标志物;采用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HBVDNA。结果 随着年龄的不同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变化呈多样性,而各年龄组间的病毒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肝炎患者HBV复制活跃,传染性强,但并不表明肝炎后肝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44.
李兆英 《昆虫学报》2012,55(3):309-315
神经胶质作为视觉系统的重要成分之一, 对视觉系统的发育及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组织解剖观察、 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 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幼虫和蛹的视觉系统中神经胶质的类型和发育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 在中华蜜蜂视觉系统中, 根据神经胶质的位置和形态主要分为表面神经胶质、 皮层神经胶质和神经纤维网神经胶质3种类型; 神经胶质主要来源于视柄和视叶中的神经胶质前体中心; 神经胶质细胞数量的增加一方面来自于细胞的迁移, 另一方面来自于神经胶质细胞自身的分裂增殖。本研究为昆虫神经胶质的发育以及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45.
从人星形胶质细胞瘤BT-325细胞中克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cDNA序列.以大肠杆菌作为表达系统,GDNF蛋白在大肠杆菌JM103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纯化、复性后,以8日龄鸡胚背根节(DRG)、14日龄胎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以及新生大鼠大脑皮层胶质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GDNF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 rhGDNF可有效地促进DRG突起的生长,rhGDNF对体外培养的运动神经元表现出明显的促突起生长作用,并可显著提高体外培养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rhGDNF 对体外培养的胶质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646.
为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刺激纯化培养的海马星形胶持细胞,将此条件培养基(astrocytic conditioned medium,ACM)10μl注入大鼠侧脑室,观察动物的行为,脑电图及杏仁核内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表明,侧脑室注射ACM可引起大鼠癫痫样发作,脑电图出现阵发性痫样放电;杏仁核内Glu免疫阳性反应增强,经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分析系统(MPIAS)检测。阳性细胞面密度和平均光密度高于对照组,本实验为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复发中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647.
异常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的特征与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经系统的各种损伤均可以引起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发挥免疫功能的细胞,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以及其他的循环系统来源的白细胞共同参与神经损伤后的免疫反应.一般情况下,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可以中止或者降低受累组织或细胞的生化代谢紊乱.但是持续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释放的大量炎性因子能够对正常组织造成损害,加重神经损伤.关于小胶质细胞激活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在最近几年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将主要介绍小胶质细胞在病理情况下激活的过程、特征,以及激活后发挥的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648.
猫运动皮层神经元和S100、GFAP阳性细胞的年龄相关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青、老年猫运动皮层神经元与S100、GFAP免疫阳性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探讨其与衰老过程中运动功能衰退的关系。采用Nissl染色显示青、老年猫运动皮层分层结构和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显示青、老年猫运动皮层S100免疫反应阳性(S100-immunoreactive,S100-IR)细胞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反应阳性(GFAP-immunoreactive,GFAP-IR)细胞。在Olympus显微镜下,用Moitcam5000数码成像与分析系统计数运动皮层各层神经元、S100-IR细胞及GFAP-IR细胞的数量,并随机抽样测量S100-IR、GFAP-IR细胞的胞体直径。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运动皮层Ⅴ、Ⅵ层神经元密度显著下降(P<0.01),老年猫运动皮层中S100-IR和GFAP-IR细胞密度与胞体直径均显著增加(P<0.01),且细胞的免疫阳性反应较强。研究结果表明,猫运动皮层的神经元密度在衰老过程中Ⅴ、Ⅵ层神经元密度显著下降,有可能会降低老年个体运动皮层对运动的调控能力;随着衰老、运动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出现明显的反应性活化与增生,这对维持大脑运动皮层神经元的活性和神经元之间的通讯联系,从而延缓老年性运动功能衰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9.
Neurotrophins are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both high and low threshold mechanoreceptors (HTMRs and LTMRs). In this series of studies, the effects of constitutive overexpression of two different neurotrophins, neurotrophin-3 (NT-3) and 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hic factor (GDNF), were examined. 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d that both of them may be implicated in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mouse dorsal root ganglion (DRG) neurons. Neurons from mice transgenically altered to overexpress NT-3 or GDNF (NT-3-OE or GDNF-OE mice) in the skin were examined using several physiological,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molecular techniques. Ex vivo skin/nerve/DRG/spinal cord and skin/nerve preparation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taneous neuron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biochemical phenotype of DRG cells and the skin; RT-PCR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levels of candidate ion channels in skin and DRG that may correlate with changes in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In GDNF-OE mice, I-isolectin B4 (IB4)-immunopositive C-HTMRs (nociceptors), a large percentage of which are sensitive to GDNF,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mechanical thresholds than wildtype (WT) neurons. Heat thresholds for the same cells were not different. Mechanical sensitivity changes in GDNF-OE mice were correlated with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acid sensing ion channels 2a (ASIC2a) and 2b (ASIC2b) and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AI (TRPAI), all of which are putative mechanosensitive ion channels. Overexpression of NT-3 affected the responses of A-LTMRs and A-HTMRs, hut had no effect on C-HTMRs. Slowly adapting type 1 (SA1) LTMRs and A-HTMRs had increased mechanical sensitivity compared to WT. Mechanical sensitivity was correlated with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acid-sensing ion channels ASIC1 and ASIC3. This data indicates that both neurotrophins play roles in determining mechanical thresholds of cutaneous HTMRs and LTMRs and that sensitivity changes involve the ASIC family of putative mechanoreceptive ion channels.  相似文献   
650.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结合数学形态学技术观察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视网膜的分布及与衰老相关性变化。结果显示,GFAP免疫阳性结果主要位于视网膜的Müller细胞内侧端的胞体、突起和膨大的终足,胞体外侧端呈弱阳性。比较成年组与老年组视网膜中央区GFAP免疫阳性形态学参数显示:老年组GFAP免疫阳性Müller细胞短径较成年组增粗;老年组GFAP免疫阳性细胞的光密度值较成年组增高;老年组视网膜各层GFAP免疫阳性面积占视网膜总面积的百分率较成年组增高。GFAP在无蹼壁虎视网膜的分布特点及年龄相关性变化,提示Müller细胞可能通过增加GFAP表达或减弱分解来参与视网膜衰老过程中的生理功能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