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17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李强 《化石》2016,(1):72-73
近期,英国《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期刊上在线发表了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曾志杰博士、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王晓鸣博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强博士和甘肃省博物馆颉光普研究员的合作研究成果.他们联合报道了产自西藏阿里地区札达盆地400多万年前的佩里耶上新鬣狗(Pliocrocuta perrieri)化石,这是继雪山豹鬣狗(Chasmaporthetes gangsriensis)之后在该地区发现的第二种鬣狗类化石,也是大型碎骨型鬣狗在青藏高原上的首次出现,对于研究鬣狗类的起源、多样性和古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目的:以生物制备骨形成蛋白10(BMP10)为目标,研究BMP10成熟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活性。方法:以人源BMP10成熟肽基因为模板,PCR获得N端带有组氨酸标签(6×His)的融合基因6×His-m BMP10,构建p ET28a/m BMP10表达载体;热击转染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卡那霉素抗性筛选获得重组表达菌株BL21/p ET28a-6×His-m BMP10,IPTG诱导表达后利用SDS-PAGE电泳、Western印迹对蛋白进行分析;超声波破碎菌体,收集包涵体,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电泳纯目的蛋白;透析复性后,非还原SDS-PAGE检验目标蛋白的二聚体形成;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检测蛋白活性。结果:纯化得到纯度90%以上的m BMP10,复性后二聚体得率约为40%;活性实验测得P19细胞的Smad6蛋白表达上调3倍左右。结论:通过大肠杆菌表达体系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BMP10,为后续作用机理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3.
目的:对比内侧间室性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应用腓骨近端截骨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到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内侧间室性KOA患者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腓骨近端截骨组与胫骨高位截骨组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股胫角(FT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腓骨近端截骨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胫骨高位截骨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胫骨高位截骨组(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HSS评分、KS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VAS评分、FTA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HSS评分、KSS评分、VAS评分、FTA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均可有效治疗内侧间室性KOA,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疼痛感,纠正内翻畸形,但腓骨近端截骨术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更少。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椎体静脉稀疏区注入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1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骨水泥注入区域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30例)及B组(31例),A组骨水泥注入区域为椎体静脉密集区(椎体中1/3平面处),B组骨水泥注入区域为椎体静脉稀疏区(椎体上1/3及下1/3平面处),对比两组的骨水泥渗漏率,术前、术后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治疗中的骨水泥用量、椎体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恢复度数。结果:B组的骨水泥渗漏率及骨水泥用量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的VAS评分、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恢复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椎体静脉密集区相比,在椎体静脉稀疏区注入骨水泥可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椎体静脉稀疏区可作为PVP术中骨水泥注射的一个相对安全区域。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到2017年6月期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43例。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后足功能优良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B?hler角、Gissane角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踝-后足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术前和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Gissane角、B?hler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B?hler角及Gissane角明显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和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均可有效治疗跟骨骨折,但跗骨窦入路可更有效地改善踝-后足功能,且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腓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河池医院收治的KOA患者99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6,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和B组(n=53,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腓骨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膝关节相关角,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炎性因子变化,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B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低于A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则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术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膝关节相关角[股骨干与股骨双髁连线夹角(F角)、股骨胫骨角(FT角)、胫股关节间隙角(JS角)]均低于术前以及A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OA患者经关节镜下清理术、腓骨截骨术联合治疗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及膝关节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手术方案安全且可改善患者下肢力线。  相似文献   
67.
为了系统评估高粘度骨水泥的应用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微创治疗术中渗漏发生率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所在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盲取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及住院时间。术后均随访6个月,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及运动功能。并进行CT复查,以确定伤椎高度、Cobb角情况及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及其它并发症情况。于末次随访采用满意度评定量表,评定手术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见失访病例,实验组渗漏率6.67%低于对照组23.33%(p0.05),未见其它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前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及VAS、ODI指数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伤椎Cobb角及VAS、ODI指数与同组术前同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周、3个月、6个月Cobb角及VAS、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末次随访实验组总满意度高达96.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微创治疗术中应用高粘度骨水泥可降低渗漏发生率,提高脊柱功能,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68.
为了研究抑制素α亚基(inhibinα-subunit INH-α)对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9,BMP9)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第3天、第5天、第7天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的变化。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的成骨分化早期标志物(Runx2)和晚期标志物(OPN)的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水平。茜素红S染色法检测第21天细胞中的钙盐沉积变化。发现BMP9组ALP活性明显增高,INH-α组AL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但联合运用BMP9和INH-α组ALP活性较BMP9组明显降低。此外,BMP9组Runx2和OPN的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联用BMP9和INH-α组中的Runx2和OPN水平较BMP9组显著下降(p<0.01)。同样,在茜素红S染色实验中,BMP9组钙盐结节明显增多,染色深;而在联合运用BMP9和INH-α组钙盐结节较BMP9组明显减少,染色变浅。说明INH-α能够抑制BMP9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69.
为探讨龈下菌斑对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后牙缺失患者,根据种植后3个月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 m PLI)分为A组54例(m PLI为0分)和B组26例(mPLI为1~3分),观察两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及龈沟出血指数(sulcular bleeding index,SBI),同时检测龈下菌斑微生物。结果表明:A组种植后SBI为(1.06±0.11)分,明显低于B组的(1.20±0.16)分(p0.05);A组近中和远中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1.20±0.16) mm和(1.23±0.18) mm,明显低于B组的(1.40±0.15) mm和(1.37±0.16) mm (p0.05);种植前,A组中间普氏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拟杆菌和齿垢密螺旋体比例分别为33.33%、18.52%、14.81%和22.22%,明显低于B组的65.38%、61.54%、73.08%和84.62%(p0.05),而直肠弯曲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初步结论表明龈下菌斑对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有影响,与菌斑微生物可能有一定关系,故在种植体修复时,应注意牙周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70.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性腺完整的动物为模型调查左乙拉西坦(LEV)是否对于骨矿物质密度、骨结构和骨代谢生化指标产生影响,探究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LEV)是否对骨骼健康存在显著风险。本研究将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只。对照大鼠接受标准实验室饮食(SLD),而试验组中的大鼠喂食富含LEV的实验室饮食12周,并以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全身、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在骨组织中检查骨标记的浓度,股骨和胫骨均用于生物力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LEV组中,脂肪组织的绝对值和相对值显著降低,全身骨密度增高,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1)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浓度显著增加。本研究初步得出结论:在性腺完整的大鼠模型中长期施用LEV对骨质不具有负面影响。骨矿物质密度(BMD)的显著增加可能表明LEV对骨质可能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