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探讨适合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BFF)的体外培养体系,采用常规组织块法和胰蛋白酶消化法原代培养BFF均获得了较多的成纤维细胞,但后者所得细胞的活力不如前者高,且死细胞也较多;传代或冻存成纤维细胞时用4℃预冷的胰蛋白酶室温下消化所得的细胞比37℃热消化的细胞更圆、更有光泽;跟踪32代的细胞冷冻复苏率均达70%~80%;染色体分析结果显示,二倍体细胞所占比例始终保持在80%~90%之间,各代细胞(5th、10th、15th)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 表明,组织块法原代培养、4℃预冷胰蛋白酶室温消化传代细胞的培养体系比较适合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培养.  相似文献   
42.
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活动性水平,变态时的体重、增长率和完成变态所需时间考察同水塘分布的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和高原林蛙蝌蚪(Rana kukunoris)的竞争策略。实验按照2×3因子设计,即:食物资源2个水平(高、低),组合方式3个水平(10只中华蟾蜍蝌蚪,记为B组;5只中华蟾蜍蝌蚪和5只高原林蛙蝌蚪,记为BR组;10只高原林蛙蝌蚪,记为R组)。中华蟾蜍蝌蚪的活动性在食物水平低时显著低于食物水平高时,而高原林蛙蝌蚪的活动性在不同食物水平下无显著差异;食物水平低时,混合组的高原林蛙蝌蚪变态时体重和体重增长率都显著高于R组,而混合组中华蟾蜍蝌蚪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在不同处理组中,食物水平低时混合组中华蟾蜍蝌蚪幼体期最短。这些结果表明:中华蟾蜍蝌蚪在不同食物资源条件下所选择的生存策略可能不同,即食物资源充足时,增加活动性获取更多食物;食物资源有限时,降低活动性且提前完成变态;与中华蟾蜍蝌蚪相比,在食物资源有限时高原林蛙蝌蚪获取食物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43.
食物温度对大鼠体重、血糖、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食物温度对大鼠体重、血糖、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B组、C组、D组),分别喂食不同温度(10~15℃、22~32℃、42~52℃、52~62℃)的食物和饮水,饲养35d后测量体重,测定血糖(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和蛋白含量。结果:采用不同温度的饮食喂养35d后,各组大鼠的体重、血糖、血脂无显著差异(P〉0.05);C组大鼠的血浆SOD和GSH-Px活性明显高于A组(P〈0.05),MDA和蛋白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不同温度的饮食对代谢的影响不明显.42~52℃饮食组大鼠的生化指标较为稳定,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过低温度的饮食使机体处于应急状态。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特殊配方饲料引起实验动物体重增长缓慢的原因。方法将文献提供的特殊饲料配方加以改进,合理配比各种营养成分,特别是提高了蛋白质的含量。结果经过改进的特殊配方饲料饲喂大鼠后,其体重增长恢复正常。结论在使用特殊配方饲料时,蛋白质含量偏低往往是引起实验动物体重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人胎儿卵巢组织异体移植的最佳条件。方法观察胎儿卵巢进行异种移植后的组织学变化,并计算各组移植卵巢内各期卵泡的发育情况及卵泡构成比。结果新鲜的卵巢组织、体外培养的卵巢组织以及冷冻复苏后经体外培养的卵巢组织移植后,其内有原始卵泡发育,而且可见丰富的血管网;未见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现象。结论人胎儿卵巢组织(包括新鲜的卵巢组织、体外培养的卵巢组织以及冷冻复苏后经体外培养的卵巢组织)异种移植后原始卵泡在受体体内能进一步发育,生长卵泡分泌的雌激素有调节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张义红  代红梅 《蛇志》2007,19(2):152-153
活跃期延长是产程进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活跃期延长会造成产妇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严重后果。为寻求较好的处理方法,对2003~2005年在我院产科确诊为产程活跃期延长的192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阻断子宫动脉建立FGR大鼠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暂时阻断妊娠期大鼠子宫血供的方法建立子宫缺血引起胎儿生长受限的动物模型。方法根据大鼠子宫动脉是卵巢动脉的一个分支的解剖特点,于孕鼠妊娠第15天时施行手术暂时阻断卵巢动脉并于第21天行剖宫产术,术后称量新生胎仔体重及胎盘、脑、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重量,对比各组间新生胎仔的预后的不同,并对照研究阻断血供10、20、30及40 min对胎仔的不同影响。结果妊娠晚期阻断孕鼠卵巢动脉20min可成功构建胎儿生长受限模型,这种方法与阻断动脉血流30或40 min相比,手术时间短,技术要求不高,胎仔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实验组较对照组新生胎仔体重及胎盘、各重要脏器重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过阻断卵巢动脉从而阻断子宫动脉血流,成功建立缺血缺氧性FGR孕鼠模型。该模型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并可成功设立同体对照,为进行FGR相关的产科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48.
袁秀堂  杨红生  王丽丽  周毅  张涛  刘鹰 《生态学报》2007,27(8):3155-3161
夏眠是刺参最重要的生理特征;水温升高是其夏眠的主要诱发因子,而夏眠的临界温度与刺参体重密切相关。为揭示刺参夏眠对其能量利用对策的影响,测定了2种体重规格(134.0±13.5)g和(73.6±2.2)g刺参在10、15、20、25℃和30℃5个温度梯度下的能量收支。结果表明,温度和体重及其交互作用对刺参能量的摄入均有显著影响;而温度是影响其摄食能分配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刺参在非夏眠期、夏眠临界期和完全夏眠期的能量利用对策有所不同:在非夏眠期,刺参摄食能支出的最大组分是粪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超过50%,其次为呼吸耗能,占19.8%~39.4%,而生长能和排泄能占的比例较小,分别为5.7%~10.7%和2.9%~3.7%;在夏眠临界温度下,呼吸和排泄耗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均显著增大(分别为88.3%和13.6%),而生长能所占比例降为负值(-55.3%),刺参表现为负生长;而在夏眠期,刺参的摄食能和排粪能为零,为维持其基本生理活动,不得不动用以往贮存于体内的能量,消耗于呼吸和排泄等生理过程,供维持生命之用。总之,从能量生物学的角度看,夏眠的主要生态学意义在于刺参长时间处于相对高温环境,进而导致摄食受阻条件下的一种能量节约方式。  相似文献   
49.
胎儿血红蛋白是胎儿体内主要的血红蛋白类型,是由两条α肽链和两条γ肽链组成的四聚体。出生后胎儿血红蛋白在人体中的表达急剧降低至1%,由两条α肽链和两条β肽链组成的成人血红蛋白取而代之成为主要的血红蛋白类型。β地中海贫血和镰刀型细胞贫血发病原因均基于β-珠蛋白基因发生突变,致使β-珠蛋白合成不足或异常,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诸多实验结果及临床疗效表明,提高患者体内γ-珠蛋白的表达可部分替代异常β-珠蛋白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随着基因治疗的发展,如何安全高效的再激活胎儿血红蛋白的表达成为治疗β型地中海贫血和镰刀型细胞贫血患者的重要科学命题。本文重点回顾近年来γ-珠蛋白表达的调控机制,以期对寻找更加有效激活胎儿血红蛋白的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人β类珠蛋白基因的表达存在从胎儿(γ)到成人(β)珠蛋白基因的表达转换(或称开关).β-地中海贫血和镰刀型贫血症是两种最为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单基因遗传病,通过诱导胎儿期血红蛋白(HbF,α2γ2)在成人期表达对该病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策略.一些活化γ珠蛋白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和辅助因子已经被鉴定,一些可以增加胎儿血红蛋白在成人红细胞中表达的药物也已被鉴别和实验,它们的作用机制被部分揭示,这些研究为发展通过活化γ-珠蛋白基因治疗镰刀形细胞贫血和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方法提供了重要线索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