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2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花背蟾蜍蝌蚪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作为毒理监测指标,对Gosner 31、42和46期蝌蚪进行观察,研究了复合肥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用复合肥溶液浓度为1、1.5、2、2.5和3g·L-1进行染毒时,红细胞出现了大、小2种类型的微核,在核异常类型中出现了严重的核分叶和双核类型;在3个被观察的蝌蚪发育期中,42期蝌蚪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和核异常细胞率数值明显低于其他两个发育期;在5个浓度的染毒中,2.5g·L-1浓度组在微核、双核和核分叶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花背蟾蜍不同发育时期的蝌蚪,对生境中不良因素的抵抗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且微核和核异常与复合肥浓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蓝斑(LC)、中缝大核(NRM)和迷走神经背核(DMV),及其相关递质和受体对胃运动的调节途径及机制,阐明它们在调节胃运动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实验采用了核团定位电刺激、损毁和核团微量注射等实验方法,以记录胃内压,统计胃收缩幅度作为胃运动变化的指标。结果:①刺激LC显著降低胃收缩幅度(P〈0.01),损毁DMV可以减弱此效应,而阻断DMV上的肾上腺素能α受体,可以反转此抑胃效应。②刺激NRM显著降低胃收缩幅度(P〈0.01),损毁DMV后此效应被消除;阻断DMV上的5-HT2A受体使胃收缩幅度大幅度降低(P〈0.01),此时再刺激NRM不能进一步的抑制胃运动;而损毁LC后刺激NRM,可消除NRM的抑胃效应,在LC注射5-HT2A受体阻断剂也可以消除该效应。结论:①LC可能通过DMV的5-HT2A受体和α受体对生理条件下正常胃的运动起着重要的双向调节作用;②NRM通过LC上的5-HT2A受体而发挥其对胃运动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为兔骨骼肌匀浆多点皮下注射制备多发性肌炎大鼠模型的方法探索最佳的实验对象和实验条件.方法 SD大鼠、Westar大鼠和Lewis大鼠根据品种、性别、免疫物剂量等因素分组建模,取股四头肌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各组之间成模比例、死亡比例、肌肉病理评分等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三个大鼠品种中,Lewis大鼠模型成功率最高,且实验耐受性最好,相同免疫剂量组的死亡比例最低.②相同免疫剂量下雌性组的成模比例均高于雄性组,而肌肉病理评分在不同性别组之间差异不明显.③雌性Lewis大鼠中,注射兔骨骼肌匀浆蛋白剂量从8 mg/kg增加至10mg/kg时,成模比例及模型病理评分明显升高;但从10mg/kg增加至12 mg/kg时,成模比例及模型病理评分无明显变化,而大鼠死亡比例升高.④雌性Lewis成模大鼠中,免疫2周时即可见到骨骼肌纤维大小不一、横纹消失及核内移,免疫4~5周时可见骨骼肌纤维坏死、非坏死肌纤维及间质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等典型病变,继续免疫至7周时骨骼肌病变未继续加重.结论 采用兔骨骼肌匀浆多点皮下注射方法制备多发性肌炎大鼠模型时,选择雌性Lewis大鼠作为实验对象,给予兔骨骼肌匀浆10mg/kg连续免疫5周可出现与人类多发性肌炎非常相似的骨骼肌病变,且成模比例高、死亡比例低,造模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内直肌中Myf-5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共同性外斜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12月-2010年11月住院手术治疗的共同性外斜视病人获得的内直肌段为斜视组,共16例。另选同期行眼球摘除或角膜移植供体取得的内直肌为成人对照组(共6例)。所有的内直肌段固定切片后行Myf-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Myf-5在眼外肌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对两组间平均光密度值进行比较。结果:Myf-5的平均光密度值在斜视组0.024±0.041,对照组0.233±0.02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眼外肌中Myf-5表达的降低可能与斜视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95.
郑丹  朱莉  刁丹  任惠斌  刁芳 《生物磁学》2011,(2):293-296
目的:评价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缝合技术及子宫肌层单层锁边缝合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剖宫产病例1920例,940例采用连续加褥式包埋缝合子宫,为对照组;980例采用子宫肌层单层锁边缝合术,为试验组。结果:试验组总手术时间为(28.08±4.15)min,对照组总手术时间为(36.25±5.6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术后排气时间为(16.10±8.29)h,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为(24.26±4.2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为(210±60)ml,显著低于对照组(280±5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拆线时切口感染率为0.2%,对照组拆线时切口感染率为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人均输血量、术后体温一次〉38℃、术后三天体温〈37℃五项指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层单层锁边缝合优于连续加褥式包埋缝合术,进一步提高了产科手术操作技术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6.
李学东  赵恩阳  王长林  徐万海 《生物磁学》2011,(21):4106-4108,4116
目的:探讨THP在早期非肌层侵润性膀胱癌定位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已诊断非肌层侵润性膀胱癌患者45例,术中均实行THP膀胱灌注,灌注后15min置入膀胱镜,观察膀胱内粘膜,将THP橙色染色区域作为实验组进行活检,其他未染色区域作为对照组随机活检,活检组织行病理检查。TUR—BT术后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不同的时间点开始灌注(术后即刻、术后6小时、术后7天),比较复发率和平均复发时间。结粜: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粘膜吸收THP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63.5%;TUR-BT术后即刻灌注及6小时后灌注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术后7天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P对非肌层侵润性膀胱癌早期定位诊断准确、安全性好,同时术后早期灌注THp可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构建人FGFR2IIIc重组慢病毒表达系统,感染并筛选获得大鼠肌原细胞L6表达人FGFR2IIIc的重组细胞株,初步研究FGFR2IIIc对L6细胞的作用。方法:从人胎盘组织中获得FGFR2IIIc基因,并克隆到Gateway慢病毒系统的入门载体pENTR-11,采用LR重组酶将重组的pENTR-FGFR2IIIc和表达载体pLenti6/V5-DEST进行重组反应得到pLenti6/V5-DEST-FGFR2IIIc。将该重组表达载体和Viral Packaging Mix包装质粒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共转染293FT细胞,待细胞完全裂解后收集重组慢病毒颗粒上清液;取适量上清液感染L6细胞,杀稻瘟毒素筛选2~4周,挑单克隆细胞进一步扩大培养并建立重组细胞株。RT-PCR、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细胞株中目的基因FGFR2IIIc的表达,bFGF和硫酸乙酰肝素共同诱导各重组L6细胞株后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形态观察检测成肌分化水平,并通过相关信号通路抑制剂分析与各信号通路的关系。结果:构建了含人FGFR2IIIc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获得的重组慢病毒颗粒能高效感染L6细胞,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说明正确表达目的基因;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L6中高表达FGFR2IIIc的重组细胞株的G1/G0期的细胞增多;各重组细胞株分别加入Erk1/2和p38通路抑制剂抑制诱导2天,发现重组细胞株发生不同的形态变化。结论:通过慢病毒表达系统,成功构建高表达FGFR2IIIc的重组L6细胞株,FGFR2IIIc通过Erk1/2和p38通路影响了L6细胞的形态发生,该结果为下一步在大鼠L6细胞中研究FGFR2IIIc基因与成肌分化功能相关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8.
剖宫产子宫肌层单层锁边缝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缝合技术及子宫肌层单层锁边缝合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剖宫产病例1920例,940例采用连续加褥式包埋缝合子宫,为对照组;980例采用子宫肌层单层锁边缝合术,为试验组。结果:试验组总手术时间为(28.08±4.15)min,对照组总手术时间为(36.25±5.6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术后排气时间为(16.10±8.29)h,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为(24.26±4.2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为(210±60)ml,显著低于对照组(280±5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拆线时切口感染率为0.2%,对照组拆线时切口感染率为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人均输血量、术后体温一次>38℃、术后三天体温<37℃五项指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层单层锁边缝合优于连续加褥式包埋缝合术,进一步提高了产科手术操作技术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应力-生长(改建)"在细胞水平上的体现,为功能矫形治疗和矫治效果的保持提供新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本实验选用2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其中实验组大鼠经戊巴比妥麻醉后佩戴上颌斜面导板,对照组未佩用。依据时间不同又分为四组:1d,7d,14d,21d。采用RT-PCR技术分析各组大鼠翼外肌组织中肌分化相关基因MyoD、myogenin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未施加功能矫形力的大鼠翼外肌组织MyoD表达伴随其生长发育呈现递减趋势,实验组在第7 d出现表达上调。同时,力学刺激后实验组动物myogenin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在14 d组出现明显上调。结论:功能矫形力作用于翼外肌组织可以诱导MyoD和myogenin的表达上调进而诱导成肌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间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治疗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已确诊的中间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采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4次为一疗程,移植途径采用静脉输注(1次)加蛛网膜下腔注射(3次)的方法,治疗前和治疗后半年均需完善神经系统体检、实验室检查、FIM评分、肌电图等。结果:移植治疗后患儿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FIM评分提高,实验室检查肌酶下降,肌电图提示重收缩每10.0ms所检肌运动单位较前增加。随访10月患儿未出现副反应。结论:应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间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是有效安全的,可以改善患儿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