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诊治的135例胃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ESD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胃肠激素变化,根据患者ESD治疗后是否发生出血将其进一步分为术后出血组12例和术后未出血组123例,分析胃间质瘤患者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13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5.89±8.79)min,平均术后进食时间为(3.05±0.98)d,平均住院时间为(6.11±0.95)d,完整切除率为96.30%,术后出血发生率为8.89%,术后穿孔发生率为5.19%,术后感染发生率为9.63%。经单因素分析发现,ESD治疗胃间质瘤术后出血与高血压、糖尿病、血小板(PLT)、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有关(P<0.05)。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和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水平明显下降,而CD8+明显升高(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胃间质瘤患者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PCT>2.73 ng/mL以及CRP>62.19 ng/mL(P<0.05),而保护因素则为PLT>151.38×109/L(P<0.05)。结论:ESD治疗胃间质瘤患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但其会引起胃间质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胃肠激素分泌下降。同时,高血压、糖尿病、PCT>2.73 ng/mL和CRP>62.19 ng/mL是胃间质瘤患者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2.
胃肠宁对利血平所致大鼠脾虚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胃肠宁对大鼠脾虚证模型的影响.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虚模型组、四君子汤组和胃肠宁组,每组9只.采用利血平复制大鼠脾虚模型,连续灌胃14 d后,处死大鼠,分离肝、十二指肠和血清,测定各组大鼠血浆LDH、AKP、AchE、CK和肝组织匀浆中SOD、MDA、GSH-Px、NOS含量变化,并观察各组大...  相似文献   
63.
流行病学是现代医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应用学科。流行病学作为方法学在复杂疾病研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糖尿病具有复杂疾病属性,应该以系统的多层次的流行病学方法为研究策略。本文从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交叉所形成的分支学科--临床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及分子流行病学三个方面对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列举了部分糖尿病的候选基因。提出糖尿病的研究应该从宏观流行病学(如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微观流行病学(如分子遗传等)结合系统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4.
随着人们对肠道菌群认识的深入,其在胃肠肿瘤发生、发展和防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研究表明:失调的肠道菌群可通过产生促肿瘤代谢产物及毒素、影响宿主免疫等促进胃肠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反,健康且平衡的肠道菌群可增强宿主的抗肿瘤效应而抑制胃肠肿瘤发生发展、改善其预后。本文从肠道菌群与胃肠肿瘤的相关性、肠道菌群对胃肠肿瘤的影响机制及防治应用等角度,对二者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胃肠肿瘤的预防、早诊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5.
为更快、更好地传播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领域的研究发展和成果,提高本刊刊登的论文质量,提升作者论文的撰写水平,《微生物与感染》编委会决定每年举行优秀论文年度评选活动。从本刊当年刊登的文章中选取优秀论文予以表彰,设一等奖(奖金 3 000 元)、二等奖(奖金 1 000 元),所有奖金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一健康基金”提供。获奖者除获得奖金之外,还将获取相应的荣誉证书和本刊次年全年杂志。敬请广大作者积极投稿。  相似文献   
66.
Tang JJ  Tian BJ  Luo M  Zhang J  Kang WY  Yu W  Ding ZR 《病毒学报》2011,27(3):283-287
本调查旨在了解2010年云南省昭通市1株脊髓灰质炎Ⅱ型疫苗衍生毒株(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引起的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该病例的排毒情况及其周围健康儿童的肠道病毒(EV)携带情况和病毒型别特征。在该病例的发生地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连续采集病例粪便标本,采集密切接触者及病例居住地健康儿童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型别鉴定。经省级专家组最终分类诊断为VDPV病例;实验室结果显示病例标本中未再检出VDPV;密切接触者及周围健康儿童标本中均未检测到脊灰疫苗株病毒及VDPV,AFP病例入户主动搜索未发现类似病例,表明该病毒未在当地造成循环;在健康儿童中检测到NPEV 21株,病毒携带率为20.0%;经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21株NPEV分别属于HEV-A组(11株,3个血清型,占52.4%)和HEV-B组(10株,4个血清型,47.6%)。  相似文献   
67.
Solis M  Goubau D  Hiscott J 《Cell research》2007,17(12):974-975
Countries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have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inflammatory disorder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he prevalence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 which comprise Crohn's disease (CD) and ulcerative colitis (UC), now ranges from 10-200 cases per 100 000 individuals [ 1 ]. Although new therapeutic approach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improve current treatments, the etiology of this disorder remains elusive. Crohn's disease and ulcerative colitis are known to show similar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it is now believed that these two forms of IBD are entirely different. Epidemio- logical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these differences might be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factor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susceptibility to IBD [ 1 ].  相似文献   
68.
厚朴叶和皮不同提取部位的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小鼠最大耐受量测定法进行厚朴叶的急性毒性研究,采用小鼠浓氨水引咳法、炭末推进法对厚朴叶和皮不同溶剂部位提取物的镇咳和胃肠推进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厚朴叶小鼠最大耐受量为112g/kg,为厚朴成人每日用量的747倍,且7日内均未出现中毒和死亡现象。厚朴叶石油醚提取部位低剂量组、厚朴皮乙醚提取部位低剂量组和石油醚提取部位能明显延长氨水致小鼠咳嗽潜伏期或减少咳嗽的频率。同时,厚朴叶乙醚提取部位低剂量组能明显提高炭末在小肠中的推进率,厚朴皮乙醚提取部位低剂量组能显著减少炭末在胃中的残留率。以上结果表明: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厚朴叶几无毒性;其低剂量的石油醚和乙醚提取部位有较强的镇咳和胃肠推进效果。提示其药用价值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新建ICU病区启用后患者医院感染状况,探讨其流行菌株和易感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新建ICU病区的患者和环境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新ICU病区患者医院感染率为36.7%。所有病原菌中鲍氏不动杆菌占28.2%,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0.5%,铜绿假单胞菌占15.4%。且环境中空气、陪护人员手、医护人员鼻前庭等亦培养出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药敏显示各菌耐药水平较高。结论医院必须加强室内外环境和空气监控,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无菌侵入性操作和抗生素的使用原则,从而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描述2021年1月广西1例本地新冠肺炎病例发现和感染的溯源过程,旨在为今后类似疫情溯源调查工作提供经验参考。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七版)》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发病诊疗情况等,对病例、密接者标本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新冠病毒核酸和胶体金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同时对重点场所环境采样进行核酸检测,对核酸阳性标本开展全基因组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发现本地病例A和印度尼西亚入境的无症状感染者C同属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2.3,共享25个核苷酸变异位点;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推测本次疫情的感染来源与印度尼西亚入境的无症状感染者密切相关,可能的传播途径为无症状感染者污染入住隔离酒店环境,本地病例在对酒店消毒作业中因防护不规范暴露于病毒污染环境而导致感染。境外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土疫情是我国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