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25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55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紫膜碎片的电二色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悬浮在水中的嗜盐菌紫膜碎片,在外电场作用下产主定向排列.在20℃时,568nm的电二色性研究表明:外加电场为2kV/m时取向程度可达60%以上;大于5.5kV/m时,取向作用趋于饱和状态;饱和时简约电二色性为-0.437左右,视黄醛生色团的跃迁矩方向与电偶极矩方向形成60.9°夹角;紫膜的永久偶极短为9.2×10~(-24)C、M,剩余电极化率为3.0×10~(-27)m~2;紫膜的旋转扩散常数为0.53秒~(-1).曲线拟合分析表明,感应偶极对紫膜碎片的定向的贡献应予考虑.本文对紫膜碎片的定向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2.
本文报道了经GH一401 型电诱导细胞融合、基因转移仪诱导实现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NK491) 与出芽短梗霉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NKB93—0061eu)的原生质体电诱导融合。在融合小罐中用3个强度为11 Kv/cm,时程为10μs的高压电脉冲处理原生质体,获得的融合子营养互补的融合频率为5.8×10-5。在选择培养基上连续传代10次,然后在完全培养基上传代20次,最终得到4株稳定的融台子。融合子的细胞形态、大小、核的DNA含量以及酒精发酵等特性的观察和测定表明,4株融合子与双亲均有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电诱导原生质体融台对酵母菌的属间融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融合频率。  相似文献   
23.
刺激中缝背核(dorsalraphenucleus,DR)可以引起小脑间位核(interposednucleus,IN)神经元抑制,兴奋和双相(抑制-兴奋和兴奋-抑制)3种不同类型的反应,其中以抑制反应为主(76.0%),多数细胞的反应潜伏期〈30ms。IN细胞的自发放电频率为5-120Hz,自发放电频率高的神经元群体对DR刺激的反应率却比自发放电频率低的群体低。静脉注射5-HT2/1c受体阻断剂  相似文献   
24.
离体小鼠胃切片高亲和性GABA摄取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在37℃Krebs-henseleitbicarbonatebuffer中培育的小鼠胃切片的^3H-GABA摄取及其特性,表明小鼠胃中存在一种高亲和性的(Krn=4μM),最大摄取速度Vmax为2.78Pmol/mg组织/n的,可饱和的,Na^+依赖的GABA摄取系统,摄取的最佳条件为pH7.4,温度37℃,K^+,Ca^2+浓度5mmol/L,Mg^2+浓度2.5mm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从幽门螺杆菌(HP)的流行病学、胃内定居及定居相关因子、胃内生长代谢及代谢产物(包括多种酶和毒素)以及免疫病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对该菌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6.
等电聚焦表明,北京鸭红细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由等电点分别为5.0,5.3,5.9,6.1和6.5的五个主要的活性组分(电荷异构体)构成,利用分析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进行电荷异构体的制备级分离,采用三氯乙酸沉淀法快速确定蛋白条带的位置,电渗洗脱法回收蛋白,获得其中两个电荷异构体,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电荷异构体的活性,氨基酸组成,二级结构等性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7.
实验以强度为0.45KVcm,持续不同时间(80、160、320、640μs)的电脉冲刺激不同卵龄(注hCG后13、15、17、19小时)小鼠卵母细胞,观察电刺激后第二极体形成和原核发育情况。实验结果说明:(1)卵母细胞守全活化(形成原核)率随卵母细胞也出现MⅢ现象,未活化卵母细胞形成第二极体(MⅢ)者随卵龄增加而明显增多;(3)电刺激活化小鼠卵母细胞在培养6-9小时之间仍有6.7%形成原核。  相似文献   
28.
将手术切除的原发性人胃癌新鲜组织移植于BALB/c裸鼠皮下获得成功,并已传至15代。建立的人胃粘液腺癌裸鼠移植瘤株(GC-916)具有移植成功率高,带瘤时间长的特点。总移植成活率99%,生长潜伏期14天,荷瘤裸鼠最长存活时间为160天,平均带瘤存活时间为89天。经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病理学和超微结构观察,证实裸鼠移植瘤保持了原发人体胃癌的结构和功能,并具有表达突变型P_(53)蛋白及产生癌胚抗原的特性。该移植瘤株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人胃癌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提供了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9.
性激素对大白鼠胃粘液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逵  刘世强 《动物学报》1994,40(2):149-154
通过雄、雌性大鼠去势,怀孕鼠,以及肌肉注射性激素的方法,观察内,外源性激素对胃粘液分泌的影响,采用Alcian blue与胃液和胃壁粘液中糖蛋白结合的方法进行胃粘液测定,结果表明:雄、雌鼠胃粘液分泌无性别差异,去势夺雄、雌鼠胃粘液分泌无明显影响;怀孕鼠胃粘液分泌增加,丙酶睾酮对去势雄、雌鼠胃粘液分泌无影响,而戊酸雌二醇和孕酮可增加胃粘液分泌,提示:怀孕鼠胃粘液分泌的增加可能与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增多  相似文献   
30.
采用Rotofor等电聚焦和分子筛技术纯化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链激酶(r—SK),其纯度为97%。比活性1×106IU/mg,回收率41%。分析所纯化的r—SK N端氨基酸顺序证实其1—15个氨基酸顺序与SK基因的核苷酸顺序所示3联密码子一致。以纯化r—SK为抗原,通过杂交瘤技术构建了分泌抗r—SK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4D11),该McAb属IgG1亚型.特异地作用于r-SK和C组口溶血性链球菌分泌的SK。用底物显色法测定该McAb可抑制SK对纤溶酶原的激活。Western blot法证实该McAb能识别分子量为16 250Da的r—SK的CNBr裂解片段。推测SK蛋白中第71残基至第237残基间的氨基酸顺序参与SK与纤溶酶原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