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益血降浊解毒汤对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临床疗效。方法:选择LN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使用激素(强的松)联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血降浊解毒汤。两组患者均治疗1年,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肝功能、肾功能、血糖)、SLE临床活动度(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及副作用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白蛋白升高,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含量降低,且治疗组的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3,6,9,12月SLEDAI评分逐渐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更低(P0.05)。结论:益血降浊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狼疮性肾炎具有明显优势,且能降低西药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联合冬虫夏草对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40名尿检符合蛋白尿或血尿的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按治疗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单纯百令组)、B组(奥美沙坦组)、C组(除去奥美沙坦外的其他ARB组)、D组(所有ARB组)、E组(奥美沙坦联合百令组)、F组(除去奥美沙坦外的其他ARB联合百令组)、G组(所有ARB联合百令组),于服药1、2、3个月跟踪随访尿微量白蛋白、尿a1微量球蛋白、血尿、血生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单纯百令组相比,单独应用ARB组或ARB联合百令胶囊组在降低肾小球性蛋白尿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P0.05);在降低肾小管蛋白尿方面,单独应用ARB仅在1月组显示出明显效果,而ARB联合百令治疗则在1-3个月均显示出持续的缓解(P0.05);无论单用ARB还是ARB联合百令对于血生化指标的显著影响仅体现在治疗1个月内(P0.05)。结论:常规应用ARB类药物治疗同时,加用冬虫夏草治疗,可以更加有效的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小管功能,对于改善患者病情及延缓疾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狼疮肾炎的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6名狼疮肾炎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sCysC)、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 24小时尿蛋白(uTP)、血清白蛋白(sAlb)、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sCysC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与传统肾功能指标(sCr、BUN)进行比较。结果:①治疗前,血清sCysC水平与uTP、sAlb、SLEDAI、CRP均显著相关,且优于sCr及BUN。②治疗中血清sCysC水平与uTP、sAlb的相关性均优于sCr及BUN。③血清sCysC水平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显著改善这一趋势见于BUN并未见于Scr;激素及CTX治疗结束后血清sCysC水平显著改善这一趋势见于Scr并未见于BUN。④治疗前/sCr与sCysC联合计算所得eGFR与各项指标相关性最高。结论:sCysC在狼疮肾炎早期肾损害诊断、治疗过程以及监测疗效的敏感性均优于传统sCr和BUN。sCysC单独及sCysC联合sCr计算的GFR均优于单独sCr计算获得的GFR。sCysC在LN中不仅可作为肾功能的新型评价标志物,可能也作为炎症反应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94.
为探讨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实验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病理形态学改善及肾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通过实验建立改良的慢性血清病性MsPGN动物模型,光镜观察肾小球以及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改变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CAM-1的表达并分别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光镜下,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系膜基质指数显著升高(P<0.01),肾小球毛细血管直径明显缩小(P<0.01);青藤碱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系膜基质指数显著下降(P<0.01),肾小球毛细血管直径明显改善(P<0.01)。肾组织中ICAM-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青藤碱可明显下调ICAM-1的表达,肾组织ICAM-1的相对含量、积分光密度,均显著下降(P<0.01),青藤碱组与雷公藤多苷组相比,二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表明青藤碱能够有效减轻肾脏病理损害,抑制MsPGN大鼠肾组织ICAM-1的表达,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95.
郭郁郁  朱慧  翟华玲  施超  陆颖理 《生物磁学》2011,(23):4515-4517,4535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有微量蛋白尿期糖尿病患者分为缬沙坦对照组(A组)和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缬沙坦160mg,每日1次口服;B组给予肾炎康复片(薄膜衣片)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和缬沙坦16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12w。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第4、8和12w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治疗前、后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及肌酐50%倍增率。结果:2组治疗后血压、Scr、CRP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血FBG、PBG、HbAlc、Alb、BUN、24h尿蛋白定量指标变化无差异(P〉0.05);B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组有较低Scr、CRP值(P〈0.05),而余生化指标及血压变化无差异(P〉0.05),B组第8、12w时尿蛋白排泄率下降幅度低于A组(P〈0.05),B组治疗中12w的肌酐50%倍增率低于A组(P〈0.05)。结论:缬沙坦胶囊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微量蛋白尿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有微量蛋白尿期糖尿病患者分为缬沙坦对照组(A组)和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缬沙坦160mg,每日1次口服;B组给予肾炎康复片(薄膜衣片)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和缬沙坦16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12w。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第4、8和12 w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治疗前、后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及肌酐50%倍增率。结果:2组治疗后血压、Scr、CRP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血FBG、PBG、HbAlc、Alb、BUN、24h尿蛋白定量指标变化无差异(P>0.05);B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组有较低Scr、CRP值(P<0.05),而余生化指标及血压变化无差异(P>0.05),B组第8、12 w时尿蛋白排泄率下降幅度低于A组(P<0.05),B组治疗中12 w的肌酐50%倍增率低于A组(P<0.05)。结论:缬沙坦胶囊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微量蛋白尿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97.
探讨中成药肾络通胶囊对实验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 PGN)的血脂代谢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采用改良的慢性血清病性Ms PGN模型,检测血清TC、TG、HDL、LDL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TNF-α及TNF-αmRNA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两治疗组血清TC、TG、LDL明显降低(P0.01,P0.05),HDL则显著升高(P0.01)。肾络通组TC略高于雷公藤多甙组,TG、HDL略低于雷公藤多甙组,LDL与雷公藤多甙组相等,但两治疗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中TNF-α免疫组化及RT-PCR结果显示肾络通可有效下调TNF-α及TNF-α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P0.05),肾络通组与雷公藤多甙组相比,二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以上结果说明肾络通能够有效改善高血脂,抑制肾小球分泌TNF-α及下调TNF-αmRNA的表达,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98.
目的:比较分析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儿血清、肾脏和肝脏组织内HBV感染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方法:45例血清HBV感染标志物阳性的HBV-GN患儿经肾脏组织活检确诊,其中13例同时进行肝脏组织活检,且行HBV感染标志物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45例HBV-GN肾脏病理改变为:膜性肾病(MN)25例(55.6%)、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11例(24.4%)、膜增生性肾炎(MPGN)5例(11.1%)、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肾炎(EPGN)4例(8.9%),免疫荧光检查显示肾脏组织内以IgG(40例,88.9%)和C3(34例,75.6%)沉积为主。血清HBV感染标志物HBeAg( )组25例(55.6%),HBeAg(-)组20例(44.4%);肾脏组织中HBcAg的阳性率为80.0%(36/45),其中,血清HBeAg(-)组肾脏组织HBcAg阳性率(100.0%)明显高于血清HBeAg( )组(64.0%),(P=0.002)。肝肾同检结果显示HBV感染标志物(HBsAg和HBcAg)在肝脏组织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4.6%和53.8%,在肾脏组织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4.6%和76.9%,且肝、肾组织中HBV感染标志物表达不同步。结论:HBV-GN患儿血清、肾脏和肝脏组织内HBV感染标志物表达呈明显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
摘要 目的:探讨昆仙胶囊联合来氟米特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昆仙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肾功能和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73.33%(44/6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血肌酐(Scr)、SLEDAI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Alb)、补体C3与C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8.33%)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3%、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仙胶囊联合来氟米特可以有效治疗狼疮性肾炎,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活动度和肾功能,同时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
摘要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和尿液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63(sCD163)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90例LN患者,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2000(SLEDAI-2000)评分将LN患者分为活动期LN组(>4分,53例)和非活动期LN组(≤4分,37例),另选取45例于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和尿液中sCD14、sCD163水平,分析其与SLEDAI-2000评分及常规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N患者处于疾病活动期的危险因素。结果:活动期LN组血清和尿sCD14、血清和尿sCD163水平均高于非活动期LN组、对照组(P<0.05),且非活动期LN组血清和尿sCD14、血清和尿sCD16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LN患者血清和尿sCD14、血清和尿sCD163水平与SLEDAI-2000评分、尿蛋白、尿素氮、肌酐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和尿sCD14、血清和尿sCD163及尿蛋白水平升高是LN患者处于疾病活动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N活动期患者血清和尿液sCD14、sCD163水平显著增高,高水平sCD14、sCD163与LN患者肾功能损伤以及LN疾病活动度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