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3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81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6 毫秒
41.
摘要 目的:探讨尿铜蓝蛋白(CP)、肾损伤因子1(KIM-1)与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肾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60例DKD患者(DKD组)的临床资料,随访3年,根据是否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分为预后不良组42例和预后良好组118例,另选取同期56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T2DM组和47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微量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尿CP、KIM-1水平,并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DKD患者尿CP、KIM-1与UACR、eGFR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K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尿CP、KIM-1对DKD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3年,160例DKD患者有42例发展为ESRD,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6.25%(42/160)。DKD组尿CP、KIM-1、UACR高于T2DM组、对照组,eGFR低于T2DM组、对照组(P<0.05);T2DM组尿CP、KIM-1、UACR高于对照组,eGFR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DKD患者尿CP、KIM-1与UACR呈正相关(P均<0.001),与eGFR呈负相关(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DKD分期4期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高)、UACR(较高)、尿CP(较高)、尿KIM-1(较高)为DK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eGFR(较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尿CP、KIM-1联合预测DKD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DKD患者尿CP、KIM-1升高与肾功能降低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尿CP、KIM-1联合预测DKD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2.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在心脑保护中的作用。方法:纳入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4月~2021年6月间接收的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97例,根据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芬太尼,48例)和观察组(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49例)。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脑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细胞免疫功能、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CPB开始后10 min(T2)时间点HR、MAP低于对照组,CPB结束(T3)、术毕(T4)时间点HR、MA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T1)、术后24 h、术后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升高后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48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 h 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 h cTnI、CK-MB、HFAB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 h NSE、S100B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选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麻醉方案,有助于减轻疼痛,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免疫抑制,同时还可发挥心脑保护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可靠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43.
摘要 目的:分析铜蓝蛋白(CER)、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关系及对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接诊的16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尿白蛋白定量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200 mg/24 h,102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200 mg/24 h,67例)。比较两组各项实验室指标及血清CER、SCCA水平,分析CER、SCCA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指标的关系。随访12个月,观察病情进展,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CER联合SCCA对病情进展的预测效能。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均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CER、SCCA水平均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CER、SCCA水平均与Scr、BUN呈正相关,与GFR呈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FR、CER、SCCA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CER联合SCCA预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病情进展的AUC为0.925,明显大于GFR的0.620(P<0.05)。结论:血清CER、SCCA水平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呈负相关,联合预测病情进展效能较好,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相似文献   
44.
摘要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对苏醒质量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4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96例,按照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8,接受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和观察组(n=48,接受丙泊酚、七氟醚麻醉)。对比两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苏醒质量、心肌损伤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置喉罩时(T1)~拔除喉罩(T4)时间点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下降后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毕、术后24 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升高后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术毕、术后24 h血糖、皮质醇升高后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中,可减轻患儿的应激反应,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波动,同时还可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45.
46.
在有氧条件下,脓青素可以缓解强光对菠菜叶绿体电子传递的抑制作用。加入解联剂尼日利亚菌素消除跨膜质子梯度会加剧叶绿体的光抑制,但脓青素的保护作用并不消失。脓青素对光系统Ⅰ与光系统Ⅱ均表现出保护作用,但对PSⅡ的保护在光抑制初期较明显;在厌氧条件下,脓青素加剧叶绿体的光抑制,引起DCIP光还原与水到p-BQ电子传递活力的降低。推测脓青素可能通过促进细胞色素b559介导的PSⅡ循环电子传递,减轻了叶绿体的光抑制。  相似文献   
47.
Harr.  RB 蔡桂全 《兽类学报》1996,16(2):113-118
作者于1990~1992年在青海省中部未受保护的野牛沟地区进行以有蹄类物种为重点的野生动物考察。考察结果表明:藏羚羊、藏原羚、野牦牛和岩羊的数量都超过1000只,藏野驴约800只,盘羊近250只,白唇鹿未估计数量。对其他10种兽类也进行了考察。尽管有法律保护野生动物,但偷猎行为并没有得到控制。因此,必须尽快建立野牛沟自然保护区或野生动物管理区。  相似文献   
48.
鼎湖山桫椤的繁殖栽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俊浩  黄玉佳  石国良   《广西植物》1996,16(3):283-286
桫椤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分布于我国台湾、福建、海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1),在我国最北可达北纬30°,海拔250—750m的静风、高湿、荫蔽的生境中.鼎湖山自然生长的桫椤已人为砍伐殆尽,为保存植物的种质资源,恢复鼎湖山为华南植物种于基因库的作用,进行了桫椤的引种和孢子繁殖栽培,并模拟高湿、荫蔽的生境建立自然的生态群落进行就地保护.  相似文献   
49.
不同浓度四氯化碳(CCl4)对草鱼肝原代细胞的损伤实验中,CCl4浓度为10μl/ml可引起细胞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逸出量与细胞破损率显著增高,培养液中添加亚硒酸钠(Na2SeO3)0.2μg/ml,则可降低ALT、AST、LDH的逸出量,减轻细胞破损程度。Na2SeO3保护实验中,Na2SeO2+CCl4组预先腹腔注射(ip)0.1mg/kg.bw连续三日,末次ipCCl4混合液1ml/kg.bw,24h内肝组织超氧物歧化酶(SOD)相对活性比CCl4组提高达91.5%,第七日仍提高达54.5%,与对照组的水平基本接近;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水平逐渐降低。本实验还观察到Na2SeO3可引起肝脂质过氧化物显著降低,肝微粒体蛋白含量与细胞色素P—450活性升高;组织切片观察显示肝组织损伤程度减轻,72h后细胞核增多。表明Na2SeO3可提高草鱼肝清除自由基能力,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相似文献   
50.
对原核细胞表达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核蛋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表达的核蛋白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免疫小白鼠血清中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荧光抗体滴度达1:12800;用免疫小鼠脾细胞和血情做被动免疫保护实验,结果显示脾细胞对部分乳鼠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致死感染有保护作用,保护率可达38%,而血清不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同时也未观察到核蛋白免疫血清具有促感染乳鼠早死作用。表明核蛋白能诱导细胞免疫保护但不诱导抗体介导的免疫保护,同时也不引起抗体介导的早死,这就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核蛋白作为该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成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