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桫椤科植物是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的桫椤天然群落极为罕见,为了解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及桫椤科(Cyatheaceae)植物在生物群落的中生存与保育状态研究现状,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关于桫椤及桫椤科植物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桫椤科植物分布于高温潮湿、光斑直射的生境,常以斑块状分布于常绿阔叶林林缘。现阶段,桫椤科植物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态旅游、毁林开荒、环境污染、药材的违法采摘和挖掘等,这导致桫椤科植物的生境遭受干扰和破碎,桫椤科植株数量下降。对桫椤科植物的保护方式主要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桫椤科植物繁育中应用逐渐增加。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制约着桫椤科植物的分布和多样性,其中,生物因素特别是种间关系对桫椤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从种间关系的视角出发探讨桫椤科植物的保护或许不失为新时代桫椤科植物保护的有效方式。讨论了桫椤植科物相关的种间关系:桫椤科植物-微生物互作、桫椤科植物-其他植物互作、桫椤科植物-动物互作,探讨了桫椤科植物面临灭绝的因素以及近年来桫椤科植物相关的保护策略及成效,为桫椤科植物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永泰县青云山风景区刺桫椤数量、树高、胸径、冠幅、生长环境等的调查和对刺桫椤的生长更新与生境关系的分析,提出保护这一孑遗植物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永泰县青云山风景区刺桫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永泰县青云山风景区刺桫椤数量,树高,胸径,冠幅,生长环境等的调查和对刺桫椤的生长更新与生境关系的分析,提出保护这一孓遗植物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鑫  任亦钊  黄琴  邓小兵  陈才文  邓洪平 《生态学报》2021,41(15):6123-6133
桫椤有"蕨类植物之王"赞誉,有"活化石"之称,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同期。由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目前只能在极少数的"避难所"才能寻其踪迹,而赤水河地区是当下桫椤种群较为集中分布的区域。所以,了解桫椤在赤水河地区的适生区分布,对于桫椤种质资源保护、桫椤种群的恢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桫椤在赤水河流域的80个桫椤分布点位、20个样地信息和22个环境因子变量,借助ArcGIS运用Maxent模型软件预测了桫椤的潜在地理分布,综合环境因子变量贡献率、刀切法检验和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对赤水河地区桫椤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确定桫椤的生境适宜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和面积。研究表明:(1)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极高,模型的预测结果为"极好";(2)最暖季的降水(39.65%)、温度日平均范围(18.21%)、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12.69%)和降水量季节性变异性系数(6.87%)是影响桫椤生长和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累积贡献率达77.42%,可见桫椤在生长过程中对降水、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3)模型预测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四川(泸州、宜宾、自贡)、重庆、贵州(遵义),在空间上存在明显连续性,从高适生区到不适生区呈辐射状由中心向外围逐渐递减;虽桫椤高适生区面积高达49842 km2,但现状生境破碎化,人为干扰,人工植被较多等的影响会对桫椤种群造成不利影响。综上,赤水河地区桫椤适生生境面积大、连通性好,为本地区的桫椤提供了优质的生存环境,森林的人工抚育可促进桫椤种群的延续。  相似文献   

5.
桫椤(Cyathea spinulosa Wall.)俗称树蕨,属蕨类植物真蕨纲,薄囊蕨亚纲、真蕨目、桫椤科、桫椤属,是孑遗植物的一种,我国的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桫椤的孢子体呈树状,茎高5—8米,最高的可达20米。茎干不分枝,基部一米左右生有一团圆锥状的不定根。茎内有狭窄的皮层和粗大的中柱。叶为大形二回羽状,长达3米多,丛生于茎顶成树冠形。叶柄基部生有数  相似文献   

6.
运用对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克隆后测序的方法测定了蚌壳蕨科1种和桫椤科11种(其中桫椤分别测定19株:小羽桫椤测定2株)植物的叶绿体trnL基因内含子和trnL-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12种植物相应的长度介亍l004-l082之间,A T平均含量60.9%,G C平均含量39.1%。计算了不同种间以及种内不同个体间序列的碱基差别(转换值/颠换值)和Kimura遗传距离。序列数据经排列后分别进行最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分析,结果显示:(1)白桫椤、海南白桫椤和大羽桫椤构成的分支最早和该科内其余植物组成的另一分支分歧,而后者又进一步分为刃个亚分支,分别和桫椤亚属、黑桫椤亚属对应,支持夏群的分类处理:(2)大桫椤~狭羽桫椤~毛轴桫椤~篦齿桫椤、多羽桫椤一白桫椤~海南白桫椤以及小羽桫椤一桫椤各自构成独立、自然的末端分支,再参照分支内植物间的遗传距蔼取值,建议将此3个末端分支依次归并为3种:大桫椤、白桫椤和桫椤;(3)白桫椤属在科内处于基部位置,桫椤属奇桫椤亚属和黑桫椤亚属为衍生分支,赞同Tryon关于桫椤科进化和囊群盖起源的假说。  相似文献   

7.
贵州桫椤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在贵州分布较多,局部地段形成以桫椤为主的植物群落。本文就贵州赤水县金沙沟桫椤群落的区系组成、群落外貌、结构等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分析表明赤水桫椤群落是保存完好、结构典型、类型多样的珍贵群落,应注意很好保护。  相似文献   

8.
1987年间,我校部分教师在野外考察活动中,在龙岩市的紫金山东南坡发现了“活化石”、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之一的刺桫椤。经送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的植物分类学专家林来官教授鉴定加以证实。刺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HOOK)Tryen],属于真蕨纲、桫椤科。因为它茎上密生小刺,所以称刺桫椤。它大量生长在距今二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是恐龙的主要食物之一。现存的桫椤是遭受第四纪冰川多次摧毁而幸存下来的古老孑遗植物。在世界和我国  相似文献   

9.
广东阳春百涌自然保护区桫椤科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阳春百涌自然保护区属云开山脉,区内桫椤科植物资源丰富,但具体种类及其资源量并无准确资料,为此我们开展了相关野外调查和统计。调查表明,保护区内共有4种桫椤科植物,即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大叶黑桫椤Gymnosphaera gigantea、小黑桫椤G. metteniana和黑桫椤G. podophylla。依据保护区内桫椤科植物主要沿林道分布的特点,提出了按林道长度估算资源量的方法,据估算,保护区内有桫椤约900株,大叶黑桫椤约1.5万株,小黑桫椤约320株,黑桫椤约4500株。阳春百涌保护区是华南地区大叶黑桫椤的主要保存地。  相似文献   

10.
桫椤濒危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文观察了西双版纳生境下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 (Hook.) Tryon)生物学特性。桫椤濒危的可能原因是:1.桫椤孢子寿命短,难萌发。2.孢子—原叶体—孢子体的生活周期长,并且在丝状体、原叶体和幼孢子体阶段,无特殊结构去抵抗和忍耐一切不利环境因子的影响。3.孢子萌发、形成配子和胚胎建成等过程对生境条件的要求严格,因此桫椤的分布受到很大的限制。在现代气候条件下,桫椤只能在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林地生存下来。一旦桫椤生栖的森林遭到破坏,桫椤随之死亡。4.桫椤是木本植物,生殖周期很长,不利于生存发展。5.桫椤根很不发达,树干内部的输导系统也较原始,只能适应空气和土壤湿润的生境。6.桫椤被人为的掠夺式的砍伐。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保护这一种质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鼎湖山森林群落β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林国俊  黄忠良  竺琳  欧阳学军 《生态学报》2010,30(18):4875-4880
β多样性反映了环境被物种分割的程度或生境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南亚热带,植被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而当前对其β多样性的研究则相对缺乏。以鼎湖山一条10m×1160m植被样带数据为基础,从不同尺度单元研究了鼎湖山森林群落β多样性。发现:(1)β多样性依赖于尺度,对于南亚热带森林群落要得到比较稳定可靠的β多样性测度数据,乔木层取样尺度应该在10m×20m附近,而灌草层应该在2m×20m或相应面积以上。(2)数量数据β多样性测度总体上优于二元属性数据测度,对于数量属性数据测度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而Cody指数则能指示群落交错区。(3)鼎湖山样带β多样性随海拔呈现不规律变化的格局,而沿纬度梯度,鼎湖山森林群落βc大于东灵山森林群落,与Rapoport法则预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昆嵛山老杨坟阳坡与阴坡半天然植被植物群落的上层(乔木层)和下层(灌木层)的物种优势度、多样性指数、群落的均匀度、相似性指数以及群落的最小面积进行了分析。昆嵛山老杨坟半天然植物群落上层的最小面积应为300m2,下层应为225m2。阳坡与阴坡植物群落的上层和下层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存在一定差异;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阴坡大于阳坡,灌木层阳坡大于阴坡,但二者的差异水平不显著;两群落乔木层的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阳坡与阴坡植物群落乔木层的相似性指数低于灌木层,并且以相对盖度和相对优势度(相对重要值)为基础统计所得到的群落相似性指数更好地反映了群落间乔木层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黄土高原丘陵区文冠果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分析了不同生境文冠果种群的有性和无性繁殖方式及其在种群更新中的地位.结果表明:不同坡向文冠果种群均能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在阳坡、半阴坡生境,文冠果以有性繁殖为主,实生苗数量和占据空间的能力均大于萌生苗,有性繁殖在这2个生境中对种群的更新贡献较大;在半阳坡生境,文冠果以无性繁殖为主,萌生苗数量和占据空间的能力均大于实生苗,无性繁殖对种群更新的贡献较大.在相同生境条件下,文冠果幼苗生长状况均表现为萌生苗>实生苗.同一起源的文冠果幼苗生长状况均表现为阳坡>半阳坡>半阴坡.2种繁殖的瓶颈期在实生苗的种子-幼苗阶段和萌生苗的幼树-成株阶段.黄土丘陵区文冠果种群在新生境定居下来的过程中,首先以实生苗入侵,当水分、光照、养分条件较好时,文冠果又以无性繁殖方式迅速占领空间,繁衍后代.  相似文献   

14.
鼎湖山马尾松径向生长动态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Dendroclimatology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ng index of Pinus massoniana and three climate factors in Dinghushan,South China.The ring indic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June,August and September,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March,where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with monthly precipitation,showing that high summer temperature could limit the radial growth of the species,Meanwhile,tree ring indices showed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relative humidity of April June,August,September,October and November,and also with the average humidity of the whole year,indicating that atmospheric moisture could not fully satisfy the growth of Pinus massoniana despite of abundant rainfall,The possibl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growth of Pinus massoniana was discussed accordingly.  相似文献   

15.
浙江及邻近地区蛇足石杉依存环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及邻近地区产的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ct)7个种群的自然环境进行野外观察,测定了土壤含水量、电导率、有机质含量、pH值,植株和土壤中K、Ca、Mg、Fe、Zn、Cu、Mn、Na、A1、Pb、Cd 11种元素的含量,以及植株中石杉碱甲(HupA)含量。结果表明,蛇足石杉种群多分布于海拔350-1700m的山地密林下或沟谷阴湿土中,郁闭度、年均降雨量、空气相对湿度均较大:环境中土壤含水量为10%-30%,pH值4.57—5.31,电导率0.061—0.385mscm^-1,有机质含量6.18%-9.75%;蛇足石杉对K、Ca、Zn和Na的需要程度较高,对Pb、Cu、Cd3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在人工栽培中应注意协调各元素的合理配给:蛇足石杉较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为:土壤电导率以及pH值相对较低;郁闭度高,年均降雨量和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基于土壤理化性质,对7个种群分布点进行除趋势对应分析,表明石杉碱甲含量高的磐安种群分布点具有特殊性,提示环境条件对蛇足石杉中HupA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峨眉黄连(Coptis omeiensis(Chen)C.Y.Cheng)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解剖的方法,详细描述和分析了峨眉黄连的生活史、繁殖特性及生态特征,并寻找致危因子。结果表明:峨眉黄连从种子萌发至自然死亡,其生活史可分为4个时期,寿命长达15年以上。峨眉黄连行有性繁殖,无侧生无性繁殖枝;顶生芽是一个混合芽,由侧生花序和1个定芽组成;花的各部分均发育正常,花瓣原基和雄蕊原基同源;花粉粒直径16-24μm,有刺状雕纹。种子腹面有窄翼状突起,胚后熟,翌年萌发。海拔1100-1700m的阴湿岩壁是其最适生长环境,降雨量、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对其生存与分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对7种保护植物分布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分类和回归树)模型,采用A2和B2气候变化情景,模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wall.ex hook.)Tryon)、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Oliv)、十齿花(Dipentondon sinicus Dunn)、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emodi(Wall.)Ying)、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 Beissn)和山白树(Sinowilsonia henryi Hemsl)的分布范围及空间格局的可能影响。结果显示:在气候变化下,这些植物目前适宜分布范围将缩小,其中太白红杉、山白树和水青树减少幅度较大,十齿花和青檀次之,桫椤和桃儿七较小。就植物新适宜及总适宜分布范围,太白红杉和山白树从1991~2020年到2081~2100年时段呈现减少趋势,其它植物却呈现增加趋势。气候变化下,这些植物空间分布格局将发生较大改变,太白红杉将失去适宜分布范围,其它植物目前适宜分布区的西部、南部、西南、东部和东南部一些区域将不再适宜,新适宜分布区将主要向北部、东北部、西部、西南或西北部一些区域扩展。气候变化下,这些植物适宜分布范围与年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相关性并不一致,一些植物适宜分布范围与年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相关系数并不显著(p〉0.05);除了桫椤新适宜及总适宜、十齿花和桃儿七目前适宜分布范围与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回归关系较密切外,其它植物适宜分布范围与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都较弱。这说明,在气候变化情况下,这些植物空间分布格局将发生改变,目前适宜分布范围缩小,除太白红杉和山白树外,其他几种植物新适宜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