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2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88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花生壳为研究对象,探索其防治胃炎、胃溃疡的可能性和作用机制。用乙醇进行提取,所得提取物总黄酮含量为29. 5%,其中木犀草素占总黄酮的84. 6%。脲酶活性研究表明,花生壳提取物具有较好抑制作用,IC50达到48. 1±2. 7μg/m L,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动力学亲和分析显示花生壳与脲酶具有较强的亲和力(KD为0. 11±0. 02μg/m L)。与木犀草素的折合活性相比,花生壳提取物具有更高的脲酶抑制活性,表明提取物中还存在其他具有脲酶抑制活性物质,并与木犀草素存在协同增效作用。主要活性成分木犀草素与脲酶活性点的Ni离子和周围的氨基酸残基存在强的配位键和氢键相互作用,占住脲酶活性点而导致脲酶失活。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BRI1基因在巨桉中的功能,采用PCR技术克隆了EgrBRI1基因,分析了EgrBRI1的生物信息学和亚细胞定位,并对EgrBRI1基因响应激素和胁迫的差异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grBRI1基因全长3 893 bp,编码1 197个氨基酸。EgrBRI1蛋白稳定,空间结构复杂,存在3个motifs,主要定位于细胞膜。茉莉酸甲酯和油菜素内酯(BR)处理后,EgrBRI1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上升,而水杨酸处理则没有明显的变化。盐胁迫和冷胁迫下,EgrBRI1基因表达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因此,EgrBRI1基因能快速对外施激素做出响应,并在巨桉抗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可能是通过对BR信号的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大鼠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模型的特点和尿LN对早期DN的诊断价值,探讨周脂素(perilipin,Plin)在DN大鼠肾脏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1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饲料)和糖尿病肾病模型组(高糖高脂饲料),对照组6只,模型组8只,饲养4周后模型组按照30mg/kg剂量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检测血糖≥16.7mmol/L,糖尿病模型制作成功,继续喂养6周,检测24h尿蛋白≥30mg/kg,糖尿病肾病模型制作成功。考马斯亮蓝检测24h尿蛋白、ELISA测尿层粘连蛋白,HE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perilipin表达情况。结果模型鼠24h尿蛋白≥30mg/kg,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制作成功。和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的肾重/体重比明显增高(P<0.05),尿量、尿层粘连蛋白于5周出现升高、24h尿蛋白于6周时出现升高,且三项指标均随着时间不断增高。肾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肾小球肥大,基膜增生,微小血管瘤形成,肾小管管腔变形,上皮脱落、空泡样变,大量单核、淋巴等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内胶原纤维增生。模型组大鼠肾组织Plin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尿层粘连蛋白比24h尿蛋白升高得早,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警示指标。Plin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肾病变过程,为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木豆素于抗抑郁方面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模型(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进行糖水偏好实验评价经木豆素处理的小鼠的快感缺失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小鼠血清皮质酮的含量,采用LC-MS/MS法检测小鼠皮层和海马中多种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木豆素可以逆转CUMS引起的糖水偏爱指数降低和血清皮质酮水平升高。并且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层和海马中相关神经递质的含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而木豆素给药对于CUMS小鼠体内相关神经递质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结论木豆素可能通过降低血清皮质酮水平和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来实现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与年龄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威胁越来越大.研究年龄相关认知功能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有效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衰老小鼠海马中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S-nitrosoglutathione reductase,GSNOR)显著升高,神经元特异性高表达GSNOR转基因小鼠在行为学检测中表现出认知功能障碍.然而,其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在本研究中发现,CREB信号通路在GSNOR高表达转基因小鼠及原代培养小鼠海马神经元中均被GSNOR下调.在Y迷宫中检测表明,连续7 d腹腔注射CREB激活剂川陈皮素,能改善GSNOR过表达小鼠的认知损伤.进一步通过恐惧箱实验及Y迷宫测试研究川陈皮素对自然衰老小鼠认知功能的作用,发现川陈皮素能显著提高自然衰老小鼠在Y迷宫测试中的正确选择率以及在恐惧箱中的冻结时间,表明川陈皮素能显著改善衰老相关的认知功能.同样,川陈皮素上调了CREB磷酸化以及PSD95和Glu R1的水平,表明CREB信号上调在改善自然衰老认知功能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衰老认知功能损伤机制及改善方法提供了新的依据,GSNOR转基因小鼠也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认知功能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实时、定量、动态监测的肝细胞癌原位移植模型,并利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对裸鼠体内原位肝细胞癌生长进行分析。方法: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包装pCDH-GFP-Luc质粒,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萤光素酶(Luc)基因通过病毒感染的方式整合到HepG2肝癌细胞染色体中,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GFP+细胞,扩增培养后,将该细胞注射到裸鼠皮下进行成瘤,成瘤后分离肿瘤组织接种裸鼠肝脏,将造模成功的裸鼠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与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50 mg/kg索拉非尼,2/d,连续28 d,每7 d利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肝癌细胞在对照组和治疗组裸鼠肝脏内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束后,分离裸鼠肝脏肿瘤,拍照称重。结果:建立了稳定表达双荧光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GFP-Luc,体外发光强度与表达萤光素酶的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2=0.9945);建立了肝细胞癌原位移植活体荧光成像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肝脏内肿瘤细胞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治疗组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第24、31和38 d,治疗组荧光总光子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瘤重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建立了一种肝细胞癌原位移植荧光成像模型,可通过活体成像系统对肿瘤大小进行动态定量分析,为抗肝癌药物的药效学评价提供了实时定量分析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97.
作为一种跨膜糖蛋白,神经菌毛素1(NRP1)在轴突导向、血管生成和肿瘤免疫等多种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RP1高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表面,尤其是上皮细胞肿瘤。阻断NRP1不仅能直接对肿瘤细胞的迁移及肿瘤的发生发展产生抑制作用,而且能够间接抑制肿瘤局部血管的生成与发展,继而影响肿瘤的生长发展。因此,NRP1有望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突破点。简要探讨NRP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以NRP1为靶点治疗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8.
蛇床子素是从伞形科植物蛇床中提取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研究显示,蛇床子素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然而尚未有研究揭示其对胃癌N87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本文研究了蛇床子素在体外和荷瘤小鼠体内对胃癌N87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并进一步利用流式细胞术、TUNEL试验及Western印迹检测分析其对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探索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蛇床子素有效地抑制了体外培养的N87细胞生长,并呈浓度依赖效应。本文还建立了N87的荷瘤小鼠模型。结果显示,无论是在低剂量(50 mg/kg)或高剂量(100 mg/kg)情况下,蛇床子素均显示了有效的肿瘤生长抑制效果。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印迹的结果表明,蛇床子素诱导N87细胞阻滞在G_2/M期。通过流式细胞术、TUNEL测试及Western印迹结果证明,蛇床子素通过激活胱天蛋白酶-3依赖的凋亡通路,最终导致了N87细胞凋亡的发生。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蛇床子素在胃癌N87细胞中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抗肿瘤活性,这将为其应用于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从金鱼藻( Ceratophyllum demersum L .) 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其中7 个, 分别为: 苜蓿素-7- O-β- D-葡萄糖苷( 1) , naringenin-7- O-β- D-葡萄糖苷(2 ) , 七叶内酯(3) , β-谷甾醇(4 ) , 7α-羟基-β-谷甾醇(5) , 7α-甲氧基-β-谷甾醇(6) , 十六碳脂肪酸(7) 。化合物(3) 为首次从金鱼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00.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ecombinant human adiponectin on the metabolism of diabeticswine induced by feeding a high-fat/high-sucrose diet (HFSD),diabetic animal models were constructedby feeding swine with HFSD for 6 months.The effects of recombinant adiponectin were assessed bydetecting the change of plasma glucose levels by commercially available enzymatic method test kits andevaluating the insulin sensitivity by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About 1.5 g purified recombinantadiponectin was produced using a 15-liter fermenter.A single injection of purified recombinant humanadiponectin to diabetic swine led to a 2- to 3-fold elevation in circulating adiponectin,which triggered atransient decrease in basal glucose level (P<0.05).This effect on glucose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nincrease in insulin level.Moreover,after adiponectin injection,swine also showed improved insulin sensitivity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P<0.05).Adiponectin might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a glucose-lowering agentfor metabolic disease.Adiponectin as a potent insulin enhancer linking adipose tissue and glucose metabolismcould be useful to treat insulin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