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6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了解本地区社区感染支原体的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门诊标本培养出的384例支原体进行药敏试验(微量肉汤法)。结果:Uu对交沙霉素、克拉霉素及罗红霉素敏感性高,敏感率分别为98%、94%及93%;对环丙沙星、大观霉素耐药性高,敏感率分别为8%及11%。Mh对交沙霉素敏感率为89%、对大现霉素、多西环素、美满霉素的敏感率均为78%;对罗红霉素、红霉素耐药性高,敏感率分别为0%及11%。Uu合并Mh对交沙霉素、多西环素、美满霉素敏感性高,敏感率分别为85%、73%及69%,对红霉素、克拉霉素、大观霉素的敏感性均为0%,对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为4%。结论:支原体的敏感性存在时空差异,且不同类型的支原体对抗菌素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应采用实验室结果而非经验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92.
探讨迷迭香酸对穿透支原体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穿透支原体脂蛋白损伤RAW264.7细胞为模型,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状况,DNA片断化分析观察穿透支原体脂蛋白对RAW264.7细胞DNA降解的影响,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7.5mg/L穿透支原体脂蛋白可引起RAW264.7细胞存活率降低,出现细胞凋亡特征性“DNA梯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出现凋亡亚G1期峰,凋亡率为31.9%;100μmol/L迷迭香酸预处理1小时后可以升高RAW264.7细胞的存活率,凋亡细胞特征性的梯状梯带消失,细胞凋亡亚G1期峰消失,并使RAW264.7细胞的凋亡率下降为7.9%。结论:迷迭香酸有抗穿透支原体脂蛋白诱导RAW264.7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硝黄散外敷联合加味五虎汤口服治疗痰热闭肺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对肺功能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6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MPP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0,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和研究组(n=40,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硝黄散外敷联合加味五虎汤口服治疗),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 d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和血清TNF-α、IFN-γ、IL-4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7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症状(咳嗽憋喘、发热、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时间均更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7 d后用力肺活量(FVC)、最高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FEV1)、FEV1/FVC均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7 d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TNF-α、IFN-γ和IL-4水平均更低(P<0.05)。结论:痰热闭肺型MPP患儿采用硝黄散外敷联合加味五虎汤口服治疗,可有效缩短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显著改善其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4.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SVP)患儿T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05例RSVP患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连续给予治疗7 d。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的一般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CD3+、CD4+、CD8+水平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及咳嗽减轻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D3+、CD4+水平升高,外周血CD8+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外周血CD8+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比治疗前低(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CRP、IL-6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x2=0.501,P=0.479)。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RSVP患儿的临床疗效较好,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控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5.
回春生胶囊治疗婴幼儿肺炎腹泻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1997年我科呼吸组共收活婴幼儿肺炎369人次,其中107例次有腹泻,占293%。70例用回春生治疗,收到良效,交流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婴幼儿肺炎指肺炎腹泻患孩除发热、咳喘外伴有腹泻或肺炎期间出现腹泻者。腹泻病的诊断、轻重程度按1993...  相似文献   
96.
为了解广州市儿童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情况,用一条共同的上游引物,二条特异性的下游引物建立的PCR方法能同时扩增MP的691bp和MG的438bp粘附因子基因片段,但不会扩增其他支原体和细菌的DNA。  相似文献   
97.
对9例新型植生克雷伯菌引起的院内获得性肺炎作了临床分析。年龄均在40岁以上,平均年龄65岁;基础病为Ⅲ型肺结核,多有空洞并咯血;诱发因素为感染前长期使用抗痨药物并使用青霉素、氨苄或羧苄二种以上抗生素;有3例使用了激素;临床表现以肺部罗音,咳嗽、咳痰为主,发热与白细胞增高不多见;有8例患者合并其它致病菌感染,其中7例为白色念珠菌。药敏试验结果:全部菌株对青霉素、氨苄与羧苄耐药;对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多不敏感;对第二、三代头孢敏感率较高;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无耐药株。文中对该菌引起的院内获得性肺炎临床表现、致病特点、治疗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
朱威  连石  张维京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6):339-340
本文对100例性罪错人员应用三重聚合酶链反应(PCR)一次扩增快速检测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混合感染,三种病原体的检出率分别为24%、38%、37%,混合感染率为22.22%,提示在STD诊治中必须重视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另外,对三重PCR法与常规方法和经典PCR进行比较有良好的符合率,显示其在临床检测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
SP0306蛋白是肺炎链球菌TIGR4菌株中的一种假想的转录因子,但其蛋白三维结构及生物学功能尚未明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其可能调控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成功构建了SP0306蛋白的全长表达载体PET28a-sp0306,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进行原核表达,获得了以可溶形式表达的目的蛋白。经Ni-NTA柱亲和层析及DEAE阴性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获得了高纯度的目的蛋白。采用悬滴气相扩散法获得了质量较好的SP0306蛋白晶体,并初步进行了晶体X射线衍射,为其最终的三维结构解析及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
为评估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 )对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的可行性,分别采用多重PCR和荚膜肿胀试验对568株肺炎链球菌进行血清分型,并对分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568株肺炎链球菌中,213株通过荚膜肿胀试验分出16个血清群,主要有血清群19(23.1%,131/568)、6(5.3%,30/568)、23(1.6%,9/568)、14(1.4%,8/568)、9(1.1%,6/568)、15(1.1%,6/568)等,分型率为37.5%(213/568);356株通过多重PCR分出21个血清群,主要有血清群19(27.8%,158/568)、23(8.5%,48/568)、6(7.4%,42/568)、14(4.4%,25/568)、3(4.2%,24/568)、15(3.5%,20/568)等,分型率为62.7%(356/568)。荚膜肿胀试验鉴定出血清群4和18,但多重PCR未能鉴定;多重PCR鉴定出血清群5、12、35、16、17和22,但荚膜肿胀试验未能鉴定。多重PCR与荚膜肿胀试验对19F、19A血清型的鉴定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这2种方法对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结果有差别,多重PCR的分型率高于荚膜肿胀试验。对来源复杂的标本进行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2种方法可相互补充,以提高分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