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张婷  邓立普 《蛇志》2012,24(3):286-290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导致的肺泡渗出液中富含蛋白质的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可伴有肺间质纤维化。病理生理改变以肺顺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观察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呼吸机所致肺组织TNF-α水平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探讨氯沙坦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健康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组(VILI)和氯沙坦干预组(LAP),分别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血管紧张素II(AngⅡ)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大鼠肺组织TNF-α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MPO活性。结果 VILI组大鼠肺组织AngⅡ含量、TNF-α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肺组织匀浆中MPO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氯沙坦干预组大鼠肺组织AngⅡ含量与VILI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肺组织TNF-α蛋白表达水平、肺组织匀浆中MPO活性和肺W/D比值均较VILI组明显降低(均P〈0.01),同时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也较VILI组明显减轻。结论 AngⅡ通过调控肺组织中TNF-α的表达在VILI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氯沙坦可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下调肺组织TNF-α表达,降低MPO的活性,对VILI具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kB(NF-kB)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190-21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LI模型组、胰岛素干预组。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半定量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肺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和核因子-kB(NF-kB)蛋白的表达。结果(1)肺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胰岛素干预组肺病变局限且程度减轻;(2)ALI模型组肺血管内皮细胞ICAM-1mRNA表达(O.456±0.018)和NF-kB核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0.542±0.009)与正常对照组(o.274土0.014,0.308±0.017)比较显著升高(均P〈0.05);(3)胰岛素干预组ICAM-1mRNA表达(0.357±0.024)和NF-kB核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0.427±0.018)比模型组明显减低(均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较高(均P<0.05)。结论ICAM-1和NF-kB在ALI显著增加,胰岛素可以抑制NF-kB和ICAM-1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对抗ALI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PS)对海水淹溺肺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及量-效关系.方法:24只SD大鼠气管内注入海水观察120min,建立海水淹溺肺损伤模型后,随机等分为4个治疗组(n=6):生理盐水对照组,100mg/kgPPS组,150mg/kgPPS组和200mg/kgPPS组.分别监测4组大鼠给药后30min、60min、120min的BR和Pa02,120min后放血处死,计算大鼠存活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浓度和TP含量,取肺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各剂量PPS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BR、TNF-α浓度和TP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Pa02及存活率上升(P<0.05),肺脏的病理形态学有明显改变.结论:单独应用PPS能明显减轻海水淹溺肺损伤.并且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Tacrolimus)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的潜在治疗作用并探究其机制.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AP模型组、SAP Tacrolimus治疗组(0.5、1.0、1.5mg/kg),逆行胆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观察肺组织及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及MMP-9表达、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D蛋白含量、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SAP组胰腺、肺组织病理损伤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经tacrolimus治疗后缓解.SAP大鼠组血清TNF-α及MMP-9表达、肺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及胰腺组织MPO活性较对照显著升高(P<0.01),但是经tacrolimus治疗后升高幅度呈非浓度依赖性的明显降低(P<0.01),各组大鼠存活率提高(P<0.01).结论:Tacrolimus可有效降低SAP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其机制可能包括减少肺脏的毛细血管渗透性,抑制由TNF-α,MMP-9以及中性粒细胞(PMN)所释放的MPO等炎症介质产生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6.
实验性腹膜炎肺损伤时大黄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黄对实验性腹膜炎时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酵母多糖A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急性腹膜炎模型,诱发肺脏损伤.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正常组,(2)模型组,(3)大黄实验组,(4)抗生素实验组(氨苄西林组).测定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谷光甘肽(GSH)和血清内毒素水平,并进行血气分析及外周血WBC计数.结果大黄组内毒素、肺组织匀浆中MDA和XOD,以及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还原GSH变化不明显.结论大黄可能通过降低外周及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抑制脂质过氧化和加强自由基的清除,从而减轻实验性腹膜炎引起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实验性腹膜炎时,内毒素与肺损伤的变化.方法用酵母多糖A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急性实验性腹膜炎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观察实验性腹膜炎时,肺损伤变化.结果模型组内毒素、肺匀浆脂质过氧化物,以及白细胞计数均明显增高;而还原谷胱甘肽(GSH)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验性腹膜炎时,内毒素的形成、细菌因子的释放及脂质过化与肺损害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从病理学和组织化学角度观察内毒素性肺损伤时肺组织超微结构和 NOS阳性染色细胞数的变化。方法 采用电镜、还原型辅酶 - -黄递酶 (NADPH- d)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和肺内小血管、细小支气管、肺泡的 NOS阳性染色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 :内毒素注射后观察 30分钟组 (I3 0′组 )与内毒素注射后观察 1周组 (Iw 组 ) ,肺内小血管、 NOS阳性染色细胞数明显增多 ,细小支气管和肺泡则减少。 I3 0′组与 Iw 组分别与 C组比较 :(小动脉 :I3 0 vs C,P<0 .0 1;Iwvs C,P<0 .0 0 1;小静脉 :I3 0 vs C,P<0 .0 1;Iw vs C,P<0 .0 5 ;细小支气管 :I3 0vs C与 Iwvs C均为 P<0 .0 2 ;肺泡 :I3 0 vs C与 Iwvs C均为 P<0 .0 1)。电镜结果显示 ,I3 0′组部分肺毛细血管内见有大量红细胞集聚 ,毛细血管内皮变薄 ,微细结构不甚清楚 ,Iw组部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状况较 I3 0′组更显严重 ,除较多见红细胞渗入肺泡腔外 ,尚见部分肺泡上皮结构不甚完整而呈泡状改变。结论 内毒素性肺损伤 ,肺内 NOS阳性染色细胞数在小血管明显增加 ,在支气管内 ,肺泡内则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早期肺组织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脓毒症时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3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盐水组(NS组)和血必净组(XBJ组)。应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术后6 h处死动物,通过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及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测定各组肺组织湿干重比,采用RT-PCR检测肺组织内皮素-1(ET-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mRNA的表达。结果:XBJ组肺泡及肺间质水肿和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均较NS组明显减轻。术后6 h,NS组大鼠肺组织湿干重比(W/D)显著高于Sham组(5.37±0.12 vs 4.33±0.06,P0.01),XBJ组肺组织W/D较NS组显著降低(4.67±0.09 vs 5.37±0.12,P0.05)。此外,XBJ组大鼠肺组织ET-1(0.511±0.111 vs 0.705±0.122,P0.01)、iNOS(0.456±0.075 vs 0.548±0.098,P0.05),MMP-9(0.617±0.079 vs 0.732±0.131,P0.05)、TIMP-1(0.438±0.043vs 0.515±0.049,P0.01)mRNA的表达均较NS组明显降低,而NS组大鼠肺组织ET-1(0.705±0.122 vs 0.400±0.033,P0.01)、iNOS(0.548±0.098 vs 0.334±0.027,P0.01)、MMP-9(0.732±0.131 vs 0.352±0.061,P0.01)、TIMP-1mRNA(0.515±0.049 vs 0.365±0.068,P0.01)水平均较Sham组明显升高。结论:血必净治疗对脓毒症大鼠的肺组织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肺组织ET-1、iNOS、MMP-9、TIM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血必净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10 mg/kg)组与血必净低、中、高剂量(5、10、15 ml/kg)组,每组10只。通过腹腔注射5 mg/kg内毒素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模型成功4 h后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正常对照组和ALI模型组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7 d后采集动脉血,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取肺组织,检测肺系数(LI)、左肺湿/干质量比(W/D)、肺含水率[(W-D)/W],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I、W/D、(W-D)/W,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以及血清MDA含量升高,PaO2,IL-10蛋白表达和血清SOD活性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低、中、高剂量组大鼠LI、W/D及(W-D)/W,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以及血清MDA含量降低,PaO2,IL-10蛋白表达和血清SOD活性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血必净高剂量组效果较好,与中、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5)。结论:血必净能减轻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其药理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和血清MDA水平和上调IL-10蛋白表达和血清SOD活性有关,且以高剂量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