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9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15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肺形侧耳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它属于四极性异宗结合担子菌,但其交配型位点结构仍未被解析。本研究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肺形侧耳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找到了肺形侧耳野生菌株X1菌株后代单核菌株的交配型位点。结果显示肺形侧耳的A交配型位点较为特异,2株原生质体单核化菌株(X1-1和X1-15)的A交配型位点结构差异较大,X1-1含一对保守的HD1和HD2基因,而X1-15除了一对HD1和HD2基因外,还含有额外的2个HD2基因和1个HD1基因。肺形侧耳的B交配型位点与其他担子菌的交配型位点相似,含有8个信息素受体基因和1个信息素前体基因。本研究揭示的肺形侧耳特异的交配型位点结构为后期的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本研究通过杂交构建肺形侧耳同核异质菌株N1M1、N1M2和同质异核菌株N1M1、N2M1,比较菌丝形态与生长速度、营养成分以及常见的细胞核基因与线粒体基因的表达量,分析线粒体基因对肺形侧耳菌丝的影响,探讨线粒体基因与核基因的相互作用。由菌丝生长情况可知N1M1和N1M2菌丝形态相似,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N1M1和N2M1菌丝形态差异大,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在菌丝形态与生长速度上细胞核基因作用大于线粒体基因。进一步检测菌株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发现必需氨基酸与总水解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菌株N1M2蛋白含量显著高于N1M1,N1M1维生素C含量是N1M2的1.67倍,菌株N2M1多糖和蛋白含量显著高于N1M1,铁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低于N1M1。所以细胞核基因、线粒体基因都能影响肺形侧耳营养成分含量。检测同核异质菌株N1M1、N1M2的7个细胞核常见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N1M2菌丝中6个细胞核基因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N1M1,这表明肺形侧耳线粒体基因的不同会影响核基因的表达;同质异核菌株N1M1、N2M1的14个线粒体普通编码蛋白基因表达差异显著,这说明线粒体基因的表达量会因核基因的不同有所差异。综上,肺形侧耳线粒体基因和细胞核基因能够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福多司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接诊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9)。对照组使用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采用沙丁胺醇联合福多司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hs-CRP、肺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5.5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FEV1、FVC、P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19.61%、38.7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福多司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显著优于单用沙丁胺醇治疗,可能与其有效改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联合纤维支气管镜(FB)肺泡灌洗对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82例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IPPV联合FB肺泡灌洗治疗,n=42)与对照组(单独NIPPV治疗,n=40)。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抗菌药静脉滴注时间,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pH值(pH)、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肺功能指标[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H、PaO_2、SaO_2明显上升,而PaCO_2明显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pH、PaO_2、SaO_2明显较高,而PaCO_2明显较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FEV1、FVC、PEF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FEV1、FVC、PEF均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联合FB肺泡灌洗治疗对老年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功能均有较好的改善效果,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抗菌药静脉滴注时间,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肺脏超声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肺超声评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确诊的NRDS患儿4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就诊的非肺病患儿4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行肺脏超声检查。分析NRDS患儿肺脏超声特征性征象,比较肺脏超声对两组患儿各种征象的检出率,分析肺脏超声对NRDS的诊断价值,比较两组肺超声评分。结果:NRDS患儿全部存在肺实质征象,超声下肺组织回声呈肝样伴支气管充气征,轻度的NRDS患儿于肺脏超声下表现为局灶性的肺实质,且支气管充气征不明显;重度的NRDS患儿于肺脏超声下表现为肺实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且支气管充气征随病情的加重而愈发明显。观察组肺实质、胸膜线异常、A线消失、弥漫性肺水肿、支气管充气征等征象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B线存在征象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实质、胸膜线异常和A线消失三种特征征象同时存在时对NRDS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100.00%,肺实质、胸膜线异常和支气管充气征三种特征征象同时存在时对NRDS诊断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性为100.00%。观察组双肺、左肺、右肺、双侧肺、双肺底肺超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脏超声对NRDS的诊断价值较高,且肺超声评分可以评估NRDS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指导患儿的治疗。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介素17(IL-17)与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究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20例,纳入研究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分为单纯AECOPD组60例及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AECOPD+PH)组60例,另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CT水平,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IL-17水平及生化分析仪检测CR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PCT,IL-17与CRP对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结果:AECOPD+PH组及AECOPD组的PCT,IL-17,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而AECOPD+PH组的各指标水平也均高于单纯AE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PCT与IL-17之间存在表达正相关性(r=0.733,P0.05),PCT与CRP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0.817,P0.05)。此外,针对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中P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IL-17为0.71,CRP为0.77,联合三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结论:PCT、IL-17和CRP可能与AE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关,各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联合以上三项生物学指标对诊断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索AXL在肺腺癌细胞(Lung adenocarcinoma cell, LAC)EGFR-TKIs获得性耐药中的作用,为肺癌临床治疗和新型药物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EGFR-TKIs获得性耐药的肺腺癌模型并通过CCK-8法检测耐药株对肺腺癌靶向治疗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和奥希替尼(Osimertinib)的敏感性。基于基因组学分析筛选出潜在的克服耐药的靶点AXL,通过Western blot和qRT-PCR技术检测AXL的表达情况,并同时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分子标志物。R428是AXL的小分子抑制剂,通过CCK-8法、Transwell以及划痕实验等探究靶向AXL对肺腺癌亲本及耐药株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AXL在构建的耐药株中显著高表达,其蛋白表达水平上调15-20倍(P0.001),m RNA水平上调2-5倍(P0.01);EGFR-TKIs耐药株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靶向AXL选择性抑制耐药株的增殖能力并且恢复了耐药株对EGFR-TKIs的敏感性(P0.001);靶向AXL显著抑制耐药株增强的迁移能力,与亲本株相比最高抑制率可达80%左右(P0.001)。结论:用遗传学和药理学手段靶向AXL可以显著逆转肺腺癌对EGFR-TKIs耐药,逆转耐药株所增强的迁移等肿瘤生物学特征,对克服EGFR-TKIs获得性耐药有着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以及转化医学前景。  相似文献   
88.
探讨FGFR1、miR-26a、EZH2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选择100例肺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GFR1和EZH2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miR-26a的相对表达量。肺癌组的FGFR1和EZH2阳性率(56.0%和6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0%和28.0%),而miR-26a在肺癌组(0.6±0.2)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3±0.5)(p0.05)。FGFR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吸烟情况有关(p=0.032和p=0.018)。EZH2的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和吸烟情况有关(p=0.022,p=0.013和p=0.035)。而miR-26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有关(p=0.037和p=0.021)。FGFR1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44.9±4.5)月)显著长于FGFR1阳性患者((39.6±5.4)月)。EZH2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44.7±5.3)月)显著长于EZH2阳性患者((38.5±5.4)月)。然而FGFR1和EZH2不同的是,miR-26a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45.4±6.6)月)显著长于miR-26a低表达患者((39.3±4.6)月)。应用生存分析的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期多因素分析显示,FGFR1 (阳性)、EZH2 (阳性)、miR-26a(低表达)、淋巴结转移(是)、分化程度(中-高)和吸烟情况(是)是肺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FGFR1、miR-26a和EZH2均参与了肺鳞癌的发生发展,并且是肺鳞癌患者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9.
本研究通过心电监护仪引导腔内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为血液疾病患者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尖端定位,探讨该方法对血液病PICC置管患者置管全程中的良莠影响及护理对策。将100例血液病进行超声引导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测量、X线导管尖端定位法进行PICC尖端定位;试验组采用PM-12心电监护仪引导腔内心电引导三向瓣膜PICC尖端定位技术进行PICC置管术。分析、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液病患者置管过程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准确判断尖端位置的时效性,置管后出血、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PICC尖端到位率差异显著(p0.05)、CRBS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导管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局部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操作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血液病患者进行心电定位PICC到端尖的准确率高,患者对该方法比较满意;但置管后穿刺点出血、感染的发生率高于传统体外测量、X线导管尖端定位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理论的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症状控制、细菌感染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34例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69)与对照组(n=65),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肺功能、症状控制情况、细菌感染率、睡眠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情况优于入院时(P0.05)。两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褥疮创面感染和口腔感染。观察组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PSQI量表评分和CAT评分均低于入院前,且观察组患者总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基于奥马哈理论的护理模式下,COPD患者的肺功能得到加强,继发感染的发生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