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71.
为研究TNFα、IL6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我们制备了大鼠70%肝切除后肝再生的模型,以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作为肝再生的指标,对其TNFα、IL6的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PCNA在肝切除后残存肝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于手术后24小时达高峰。手术后3小时,假手术组和肝切除组血中TNFα和IL6的水平均有升高,但假手术组很快恢复至正常,而肝切除组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继续升高,并于术后12小时达高峰(P<005)。研究提示:TNFα、IL6等细胞因子在肝切除后的肝再生中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2.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单操作孔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与单操作孔胸腔镜常规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22年1月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行单操作孔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单操作孔胸腔镜常规肺叶切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情况、肺功能、炎症因子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3 d VAS上升,术后7 d VAS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 VA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无差异,两组患者术后1 m、3 m FEV1、FVC、FEV1/FVC先下降后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CP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 CPR、TNF-α、IL-6先下降后上升(P<0.05),且观察组患者1 d、3 d CPR、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疼痛、降低炎症因子,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73.
摘要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前给予依达拉奉与地塞米松联合BIS监测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肺保护与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来我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80例。麻醉诱导前,A组静脉滴注100 mL 0.9 %生理盐水,B组静脉滴注30 mg依达拉奉,C组静脉滴注4 mg地塞米松注射液,D组静脉滴注30 mg依达拉奉及4 mg地塞米松,并对比四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液体量及失血量对比无差异(P>0.05)。四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在T1-T4点时对比无差异(P>0.05);四组患者的氧合指数、呼吸指数在T1、T2、T4点时对比无差异(P>0.05);D组氧合指数较A、B、C组高,呼吸指数较A、B、C组低,B组与C组对比无差异(P>0.05),但氧合指数高于A组,呼吸指数低于A组(P<0.05)。T1、T2、T4点时,四组患者的血清IL-8、IL-10、TNF-α、SP-A水平及多形中性粒细胞数量对比无差异(P>0.05);D组的SP-A水平较A、B、C组高,IL-8、IL-10、TNF-α及多形中性粒细胞数量较A、B、C组低,B组与C组对比无差异(P>0.05),但SP-A水平高于A组,IL-8、IL-10、TNF-α及多形中性粒细胞数量低于A组(P<0.05)。D组的术后住院时间较A、B、C组低,B组与C组对比无差异(P>0.05),但术后住院时间低于A组(P<0.05)。四组的肺炎、肺不张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地塞米松,同时给予BIS监测,可提高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肺保护作用,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4.
75.
Zhou XJ  Jiang XH  Yu GD  Yin QZ 《生理学报》2000,52(3):215-219
先用持续光照和松果腺切除预处理大鼠,然后制成下丘脑薄片,记录其视交叉上核(SCN)神经元自发放电,观察其昼夜变化和褪黑素(MEL)对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⑴在正常光照(光照:黑暗=12:12)条件下,SCN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呈现昼夜低的节律性。在昼夜时间(CT)6-8出现放电高峰,频率约为8.3Hz;在CT18-20出现低谷,频率约为3.8Hz。松果腺切除后,SCN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昼夜节律性基本  相似文献   
76.
手术预防部分腓骨切除并发症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部分腓骨切除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手术方法屡有报道,本研究首次运用计算机有限元模拟技术,分析不同预防性术式对下肢骨力学性质的影响,实验分两部分进行,首先测定人新鲜腓骨和317L医用不锈钢的弹性模量,然后运用有限元程序软件分别建立各术式下腓骨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应力计算,并经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显示:理想的部分排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是截骨后就立即恢复腓骨的完整性,在避免二次取骨带来的新的损伤,尚无成  相似文献   
77.
目的:比较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其中腔镜甲状腺手术组102例(腔镜组),传统开放手术组98例(传统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及6个月美容效果评分(numerical score system,NS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00例腔镜甲状腺手术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引流总量,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则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腔镜组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及颈部感觉异常等并发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而皮下积液和皮下气肿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腔镜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NSS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临床疗效较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具有手术出血较少,神经损伤率低以及美容效果优异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需严格按照其适应证对患者进行选择,尊重患者自主选择权,增进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究改良根治性与根治性子宫切除治疗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价值,为临床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治疗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91例,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4),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性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性与根治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和5年生存率等。结果: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上,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根治性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复发率,淋巴结清扫术并不能显著改善复发率。  相似文献   
79.
Cisplatin, a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eutic drug, has been used for over 30 years in a wide variety of cancer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success. In particular, cisplatin has been used to treat late 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s the standard of care. However, therapeutic outcomes vary from patient to patient. Considerable efforts have been invested to identify biomark- ers that can be used to predict cisplatin sensitivity in NSCLC. Here we reviewed current evidence for cisplatin sensitivity biomarkers in NSCLC. We focused on several key pathways, including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drug transport and metabolism. Both expression and germline DNA variation were evaluated in these key pathways. Curr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cisplatin-based treatment could be improved by the use of these biomarkers.  相似文献   
80.
摘要 目的:探讨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炎症因子、生活质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12月~2019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39,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B组(n=41,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术中出血量对比无差异(P>0.05),B组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切口长度短于A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3 d、术后7 d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CD8+水平均较术前升高,术后7 d上述指标较术后3 d降低,且B组术后3 d、术后7 d上述指标水平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术后7 d的CD4+、CD4+/CD8+均较术前降低,术后7 d上述指标较术后3 d升高,且B组术后3 d、术后7 d上述指标水平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社会/家庭状况、附加状况、身体状况评分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结论: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相比,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可获得与其相当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减少术中损伤,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免疫抑制和炎症应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