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61.
犬脾切除对阻断冠脉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旨在观察切除脾脏对犬心肌缺血时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切除脾脏后,阻断冠脉血流120min内血细胞比容与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升高程度明显减轻;心肌缺血40min和80min时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升高程度减轻;但对心肌缺血120min时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变化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浆粘度变化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2.
 通过带有选择标志的质粒pSV_2Neo的基因共转染和第一轮转化的XP细胞DNA的再转染,进一步证明了前文报道的HeLaS3 DNA的切除修复基因在XP细胞中的稳定表达,以及受体细胞UV抗性的稳定增加。通过五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DNA片段的转染,初步寻找出切除修复基因位于Bg1 Ⅰ,xhoⅠ 酶切片段之中。  相似文献   
63.
胸腺嘧啶乙二醇(thymine glycol,Tg)是常见的氧化性DNA损伤碱基之一。DNA中的Tg能够分别阻止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进行DNA复制和转录,导致相应的生物学过程终止,进而会引起细胞的死亡,因此DNA中的Tg需要被修复。核酸内切酶Ⅲ(endonuclease Ⅲ,EndoⅢ)是一种双功能DNA糖苷酶,能够切除DNA中的Tg,从而启动碱基切除修复途径进行修复DNA中的Tg。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序列中均存在有EndoⅢ蛋白的编码基因。目前,源自于细菌和真核生物的EndoⅢ已有较多的研究,而古菌EndoⅢ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目前已有的极端嗜热古菌EndoⅢ的研究报道,本文综述了极端嗜热古菌EndoⅢ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4.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叉头框蛋白Q1(FOXQ1)联合检测对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拟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110例,术前均检测血清AGR、NLR、FOXQ1水平。随访3~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5个月,失访9例,101例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16)和未复发组(n=85)。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AGR、NLR、FOXQ1水平,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判定术前血清AGR、NLR、FOXQ1水平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术前血清AGR水平低于未复发组,术前血清NLR、FOXQ1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患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为低分化、TNM分期为Ⅲ期、糖链抗原19-9(CA19-9)阳性占比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术后化疗占比低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期、细胞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术前血清AGR降低、NLR升高、FOXQ1升高均为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前血清AGR、NLR、FOXQ1水平及三者联合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38、0.747、0.731、0.842。结论:术前检测血清AGR、NLR、FOXQ1水平对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后复发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且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究羊膜移植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8例(8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40眼)和对照组(28例,40眼),观察组行小梁切除、羊膜移植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治疗,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优良率为97%(38/4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64,P=0.008);两组术后1、6个月眼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功能性滤泡明显多于对照组(x2=4.943,P=0.026),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501,P=0.034),复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x2=3.914,P=0.047)。结论:羊膜移植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治疗原发性青光眼能够有效控制眼压,减缓患者视力的丧失,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6.
目的:了解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到2011年2月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02例,其中高龄组(≧70岁)24例;非高龄组(70岁)78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住院时间、术后的输血量、胸液总量、胸管放置时间、术后并发症、止痛药使用的次数等情况,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早期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胸液的总量、胸管放置的时间、止痛药的使用次数、术后的并发症、平均的淋巴结数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高龄组1年生存率为98.1%,2年生存率为80.3%,高龄组1年生存率为95.3%,2年生存率为73.1%,非高龄组与高龄组早期生存状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与非高龄病人进行比较,高龄病人能获得同样的治疗疗效和早期预后,所以,可在临床上采纳。  相似文献   
67.
杨青 《蛇志》2010,22(3):298-299
腮腺肿瘤是涎腺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其中良性肿瘤约占2/3。恶性肿瘤占1/3。腮腺肿瘤80%发生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以混合瘤最多见,其次为腺淋巴瘤。良、恶性腮腺肿瘤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目前手术治疗仍是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根治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的原因,以寻求针对性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67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共6例。结果4例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成功,2例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后成功。结论在手术过程中尽量避免输卵管妊娠物直接经Troca钳夹取出,防止残留于Troca、勺状钳、冲洗棒头端等操作器械上的绒毛组织再次带入腹腔,可能有助于有效阻断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形成。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早期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入组时间为1997年1月-2005年5月.118例早期直肠癌患者分为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组(A组,58例)及经腹前切除术组(B组,60例).分析术后直肠功能,并发症,复发,转移以及随访术后1,3,5年生存率.结果:在侵犯粘膜及粘膜下直肠癌中,局部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控便率均低于前切组,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转移及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侵犯肌层的直肠癌中,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早期直肠癌(T1期)简单易行,并发症少,并有益于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T2期患者应谨慎选择.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0.
在克隆了大鼠热休克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hsbp1)全长cDNA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它在肝再生中作用。用SD纯系大鼠为材料。按Higgens等方法建立大鼠部分肝切除(PH)模型;用原位杂交等方法分析凤6pJ在肝再生中表达变化;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凤如1、hsf1、如,2和hsp70在肝再生中表达变化。原位杂交和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表明。PH后6h和66-144h,hsbp1表达发生了有意义上调;8-16h,nsf1表达发生了有意义上调;2-16h,hsf2表达发生了有意义上调;0.5—24h,hsp70表达发生了有意义上调。假手术(只打开腹腔和翻动肝叶。但不进行部分肝切除)后0.5-2h,hsbp1表达发生了有意义下调;8—16h,hsf1表达发生了有意义上调;0—144h,hsf2未发生有意义表达变化;0.5—30h,hsp70表达发生了有意义上调。根据实验结果推测,PH后hsbp1表达上调可增加细胞内HSBP1量。促进生长、发育、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和再生肝的组织结构功能重建;(假)手术后hsbp1表达下调可减少细胞内HSBP1量,有利于HSF1上调hsp70表达,提高机体和肝脏抗损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