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股骨上部骨松质的X线测量及其年龄判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丰春  孟晔 《人类学学报》1998,17(2):147-157
为积累国人资料,本文对167例10-83岁正常人的股骨上部和36套已知性别2与年龄的股骨标本进行了摄片测量。经统计学分析,得出股骨上部骨松质长度、指数与年龄的回归方程4个。结果表明,股骨上部骨松质的长度和指数均与年龄呈高度负相关,对年龄的判定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2.
目的:为制备新型复合血管,对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进行研究。材料和方法:新生儿脐带静脉48条,分别应用酶消化法,巾壁法和机械刮取法获得内皮细胞,以含20%的胎牛血清M199液进行培养,相关镜下观察其巾壁和生长规律。结果:以酶灌注法优于内膜刮取法和内膜贴壁法;而酶灌注法以消化15至20分钟获取细胞和贴壁较多,采取两次消化法较一次消化法效果为佳。结论:三种方法获得和培养的内皮细胞,在数量上用于制备新型复合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尖顶距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中的作用和意义,为骨外科手术疗效的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对2006年8月-200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FNA治疗的32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AO/ASIF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标准对骨折进行分类,应用术中和术后即刻X光射线照片对骨折复位情况、远端锁定类型和股骨头内刀片位置进行记录。患者术后常规X光照片观察切出情况,用Oxford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期间共有37例PFNA植入,纳入本研究的共32例,27例获得随访。其中,3例切出(2例内侧穿孔和1例内侧塌陷)TAD小于20mm。4例植入相关股骨骨折,2例不愈合,1例复位失败。结论:PFNA是治疗股骨近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有效装置。我们认为TAD应尽量20 mm或30 mm以避免股骨头穿透。  相似文献   
34.
聚氨酯泡沫材料被用于标本制作当中给我国的动物标本制作者们一个全新的理念,使这个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本文介绍聚氨酯泡沫的性能特点及在动物标本制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1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Harris疗效和手术时间、失血量、下地时间、再手术率和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大于对照组,失血量和下地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82.54%,对照组优良率66.13%,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z=11.574,P=0.000);对照组共发生并发症15例(24.19%),再手术率6.4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3例(4.76%),无再手术患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PFN与DHS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PFN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下骨折的预后及评其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共收治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129例,男59例,女70例,年龄51~86岁,平均61.7岁随机选择PFN或DHS内固定,PFN组62例,DHS组67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二天CRP值、张力侧出现骨痂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等6项指标。结果:116例获得13~48个月的随访,平均18.7月,除手术时间及Harris评分无差异外,PFN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二天CRP值、张力侧出现骨痂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等方面与DHS组比较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PFN内固定创伤小、术后并发症率较低,可以成为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髋螺钉结合转子稳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动力髋螺钉结合转子稳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共22例,统计骨折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所有病人骨折全部愈合,术后半年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90.9%。结论:正确的手术操作和恰当的术后康复锻炼,应用DHS结合TSP,治疗A2.2、A2.3型不稳定性骨折及外侧壁薄弱的经大转子骨折的转子间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8.
葛根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3月龄Wister大鼠,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后7天,每天灌胃TIP40mg/kg和10mg/kg,并设去卵巢组(OVX)、假手术组(Sham)和尼尔雌醇阳性对照组(OVX-E2),在给药3个月时,测定大鼠股骨骨矿密度(BMD)、骨钙及血清钙水平等,研究葛根异黄酮(TIP)对由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结果TIP40mg/kg的BMD比去卵巢组显著提高了18.1%;使胫骨和血清钙含量显著增加;使去卵巢大鼠的脾脏重量系数和胸腺重量系数明显恢复;并可明显控制大鼠的体重。葛根异黄酮可能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并有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及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植骨融合组(25例)和假体置换组(23例),其中植骨融合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假体置换组采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上邻近节段活动度、下邻近节段活动度,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假体置换组的NDI评分明显低于植骨融合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组的颈椎活动度低于假体置换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假体置换组的手术节段活动度高于植骨融合组(P0.05);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组的上邻近节段活动度、下邻近节段活动度高于假体置换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比较,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远期疗效更佳,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颈椎生物力学,降低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微创锁定钢板接骨术治疗老年股骨近端粉碎骨折临床效果,旨在找出最佳治疗方式。方法:自2007年12月~2010年03月,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近端粉碎骨折23例。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最后一次随访时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2~28周,平均16周。除1例患者髋内翻畸形,1例锁定加压钢板断裂外,其他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满意的特点,尤其适用于老年股骨近端粉碎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