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9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21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摘要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伴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况、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9月期间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120例活动期UC伴营养不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接受全肠外营养治疗)和研究组(60例,接受肠内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后的营养状况、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和肠道菌群数量,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90.00%)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8.33%)(P<0.05)。研究组治疗3周后D-乳酸(D-LA)、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研究组治疗3周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研究组治疗3周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同期,大肠杆菌数量则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活动期UC伴营养不良患者选用肠内营养进行治疗,可促进营养状况和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2.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及早期肠内营养对营养不良患者心功能、营养状况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老年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采用微型营养评价简表(MNA-SF)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MNA-SF评分结果分为营养不良组(n=83)和营养正常组(n=97)。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HF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对老年HF营养不良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观察其治疗前、治疗一周后心功能、营养状况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老年HF患者营养不良与性别、居住地、饮酒史、病因、职业类别、谷丙转氨酶、血肌酐、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无关(P>0.05),而与年龄、医保类型、病程、婚姻状况、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文化程度、C反应蛋白(CRP)、家庭人均月收入、B型脑钠肽(BNP)、吸烟史、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偏长、CRP偏高、BNP偏高、NYHA分级为IV级、年龄偏大、吸烟史是老年HF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1周后,营养不良组老年HF患者的LVEF升高,BNP下降(P<0.05)。治疗1周后,营养不良组老年HF患者的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升高(P<0.05)。治疗1周后,营养不良组老年HF患者的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下降(P<0.05)。结论:老年HF患者营养不良受到病程、CRP、BNP、NYHA分级、年龄、吸烟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老年HF患者营养不良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营养状况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993.
口服疫苗因其具有接种方便、能产生黏膜免疫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胃肠道屏障、酸性环境和蛋白酶等不利条件制约了口服疫苗免疫效果的发挥。为提升其免疫效果,将形貌调控与镀层修饰策略结合制备新型口服疫苗载体,具体为将溶剂蒸发法与快速膜乳化法结合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杆状颗粒,并采用能够增强免疫反应的β-葡聚糖及具有更高降解pH的硫醇化修饰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苯二甲酸酯(T-HPMCP)对PLGA杆状颗粒镀层修饰。在制备PLGA杆状颗粒时,通过对外水相条件的摸索制备出了适合小肠上皮细胞摄取的长度在2~4 μm、宽度在1~2 μm的PLGA杆状颗粒。体外实验结果表明通过T-HPMCP修饰的疫苗载体在酸性环境下保持稳定有利于抗原活性保护,同时能够在pH≥7.4时分解而使抗原释放。细胞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其特殊的杆状形貌可实现较高的肠道上皮摄取速率及转运效率,并且β-葡聚糖的修饰能活化树突状细胞(DC),提升OVA特异性IgA和IgG抗体水平。综上,制备的镀层PLGA杆状颗粒作为口服疫苗载体可提升机体免疫应答,为口服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思路。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总结与探讨中国大陆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chronic mucocutaneous candidiasis,CMC)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方法检索分析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等数据库中1980—2020年中国大陆确诊为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的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共纳入文献24篇,病例61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3.38岁,本病以反复发作的皮肤(57.38%)、口腔黏膜(95.08%)、甲(63.93%)念珠菌感染为特点。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子1功能获得性突变(STAT1 gain-of-function,STAT1 GOF)为最常见病因,治疗以唑类药物最常用,复发率高。结论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是一种少见的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多样,可有多器官和系统的异常,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究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胃肠激素和血清5-羟色胺(5-HT)、神经肽Y(SP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IBS-D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各52例。A组给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B组给予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检测并比较两组胃肠激素和血清5-HT、SPY水平,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及治疗疗效。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A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5-HT水平下降,SPY水平上升,且与A组相比,B组治疗后5-HT水平较低,SPY水平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下降,且与A组相比,B组治疗后内毒素、D-乳酸、DAO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B组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低于A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IBS-D患者经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胃肠激素和血清5-HT、SPY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消栓肠溶胶囊联合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神经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ACI患者15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及阿加曲班治疗,75例)及观察组(常规药物、阿加曲班及消栓肠溶胶囊治疗,7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神经损伤指标变化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更高,而NIHSS评分更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S100B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栓肠溶胶囊联合阿加曲班治疗ACI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以及神经损伤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997.
肠球菌高耐庆大霉素(High-level gentamicin-resistant,HLGR)菌株的多重耐药性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由aac(6′)-Ie-aph(2")-Ia编码的双功能酶AAC(6′)-APH(2")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能够导致肠球菌对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的氨基糖甙类钝化酶(AME)。监测肠球菌属对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的情况和检测其耐药基因,将为临床治疗肠球菌感染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肠球菌致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治疗医院肠道菌群失调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的肠球菌致腹泻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2例肠球菌致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多发于婴幼儿(占86.5%);感染的肠球菌以屎肠球菌居多(占67.3%);所有患者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主要是第3代头孢菌素和复合抗生素,累计使用种类多,且多为联合用药。结论肠球菌致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主要危险因素是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应重视早期病原学检查,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注重对粪便标本中条件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及时分析腹泻原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粪便中肠球菌SYBR GreenI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SYBR GreenI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肠球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初步应用于粪便中肠球菌的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肠球菌23S rRNA基因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合成特异性的引物;利用构建的质粒标准品绘制两种标准曲线,构建基因拷贝数、细菌数为分析指标的定量分析模型并初步应用于粪便标本的检测分析。结果所建立的SYBR GreenI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7个拷贝数/reaction。粪便样本根据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所得的理论数值与培养菌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炎性腹泻标本中菌数与健康成人标本中菌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灵敏度曲线所得的数值大于菌数标准曲线,可能由于DNA提取过程中存在部分的损失。检测粪便标本结果显示SYBR GreenI荧光定量PCR方法较平板计数法敏感、快捷、简便。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简便易行的肠球菌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小鼠早期胚胎发育包含原肠运动和器官发生等重要发育过程,这些过程受多种信号通路调控,其中有Wnt、BMP、Nodal、FGF等信号通路,它们之间进行精细严密的协调,保证胚胎发育的正确进行。β-联蛋白作为Wnt配体的共同下游信号分子,在小鼠原肠运动和器官发生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Wntless/GPR177在以前的研究中已被报道参与调节Wnt配体的成熟、分选和分泌等,小鼠全身剔除Wntless(Wls)将严重影响胚胎体轴形成。在该研究中,Wls被特异性地在上胚层、心血管中胚层和心肌祖细胞中剔除,以探索Wls如何参与到小鼠原肠运动和心血管发育中。我们发现,在上胚层剔除Wls后,明显阻断了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这是中胚层迁移中的关键步骤。在Wls条件性剔除的上胚层中,β-联蛋白表达模式发生变化,表达水平明显下降;E-钙黏着蛋白和N 钙黏着蛋白明显上升。此外,被剔除Wls的上胚层中,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不论是在心脏中胚层还是在心脏前体细胞中,剔除Wls都导致严重的心血管发育缺陷和胚胎死亡,证明Wls对心脏发育同样十分重要。这些研究结果证明,Wntless在小鼠原肠运动和心脏发育中均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