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16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抗生素对老年前期及老年患者所致肠菌群紊乱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3例联合用广谱抗生素的老年前期及老年患者发生腹泻后,进行了肠菌群分析,部分做了难辨梭菌的培养。结果表明,全部被检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后都发生腹泻,应用抗生素种类繁多,其中以氨苄加庆大或先锋加庆大最多。取患者新鲜便作肠菌群分析,6例曾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其中2例肠粘膜有小片状伪膜附着。在使用大量、多种抗生素后,最短在半天内,大多在2周内即发生腹泻,菌群中肠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酵母菌、小梭菌及真杆菌有显著的差异,均明显低于正常,6/15例难辨梭菌为阳性,检出率40%。治疗先停用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或用健康人粪便滤液灌肠,15例停止腹泻,2例使用万古霉素才停止。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RP13-514E23.1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观察上调该基因后其下游基因MAPK10的变化及对肝癌细胞Hep G2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RP13-514E23.1在正常肝细胞与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进一步构建质粒转染肝癌Hep G2细胞上调RP13-514E23.1的表达,以Mock组(只加转染试剂)和NC组(转染空载体pc DNA3.1-NC)作为对照评估转染效率及对MAPK10表达的影响。用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Hep G2细胞的增殖、凋亡的变化。结果:Lnc RNA RP13-514E23.1在大部分肝癌细胞系(Hep G2,SMMC,Huh7,Hep3B)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肝细胞(0.58±0.05 vs 1.00,P0.05);转染pc DNA-RP13-514E23.1后,q RT-PCR检测Hep G2细胞的RP13-514E23.1和MAPK10m RNA表达量显著升高(分别为29.90±1.40、2.42±0.25,P0.05),western blot检测MAPK10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也升高(2.10±0.16,P0.05);CCK-8结果显示Hep G2细胞在各个时间段增殖均受到抑制(P0.01),Mock组、NC组和实验组的凋亡率分别为(5.53±1.17)%、(6.40±2.84)%和(46.87±3.45)%(P0.01)。结论:Lnc RNA RP13-514E23.1在肝癌细胞系中表达异常降低,上调其表达后MAPK10的表达升高,且Hep G2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包皮切割缝合器与商环及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或包茎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40例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包皮环切术组、商环组及包皮切割缝合器组(PCSD)。对比分析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疼痛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感染、切口裂开、术后水肿、术后出血等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疼痛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感染、切口裂开、术后水肿方面,PCSD组都明显优于传统包皮环切术组及商环组(P0.05);PCSD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包皮环切术组(P0.05),而与商环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别;在术后出血方面,三组比较未见明显的差异。结论:PCSD可以明显缩短包皮过长或包茎的手术时间,降低术中、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针对脑卒中患者,在护理干预中使家属配合护理人员广泛参与其中,分析家属参与护理干预是否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5月的178例脑卒中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与护理人员的配合下,从饮食、心理、康复训练等多个角度展开护理干预。结果通过两种护理干预方法对比可知,对照组的满意率为54%,观察组满意率为75%满意率差异明显,说明家属参与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结论通过对比观察可知,观察组的家属参与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制备抗人Dysbindin-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DAS-ELISA检测体系,并初步应用于肝癌血清的检测。方法:采用合成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抗Dysbindin-1单克隆抗体,用HRP标记单克隆抗体,ELISA和SDS-PAGE电泳法检测抗体的亚类、滴度;采用DAS-ELISA技术制备Dysbindin-1检测试剂盒,检测正常、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各30例血清并比较其差异。结果:细胞融合后获得了4株稳定产生抗Dysbindin-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C6A11、1E8H3、2D1C11、5B6D4),抗体亚类分别为IgG2b,IgG2b,IgG1和IgG2a,杂交瘤细胞诱生的腹水抗体效价达106以上,通过抗体配对实验筛选确定2D1C11作为包被抗体,1E8H3作为酶标抗体。该ELISA方法线性范围为62.5-1000ng/mL,检测限为62.5ng/mL;应用该方法检测显示正常组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间差异显著(P0.001),Dysbindin-1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93.3%。结论:Dysbindin-1可以成为新的候选的肝癌血清标志物,抗Dysbindin-1多肽双抗夹心ELISA体系可以初步应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在肝癌治疗中分别应用腹腔镜切除术与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从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选取90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例,B组45例,A组行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治疗,B组行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预后效果。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为6.67%,同B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A组局部复发率为20.00%,同B组8.89%比较,明显较高(P0.05),总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年存活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肝癌治疗中,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与腹腔镜切除远期疗效均较好,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对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基因(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MC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与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Sequenom i PLEX分型技术对830例原发性HCC患者MCT家族(MCT1、MCT2和MCT4)基因上的8个功能性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这些SNP与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MCT1基因rs1049434位点和MCT2基因rs995343位点基因型与HCC患者总体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均显著相关(P0.05)。携带MCT1 AT基因型或TT基因型的患者死亡及复发风险均显著低于携带AA基因型的患者(HR=0.72;P=0.042或HR=0.64;P=0.002);携带MCT2 CT基因型或TT基因型的患者死亡及复发风险均显著高于携带CC基因型的患者(HR=1.64;P=0.018或HR=1.52;P=0.026)。而且,MCT1基因rs1049434位点和MCT2基因rs995343位点对HCC预后存在显著的累积效应,携带2个危险基因型的患者死亡及复发风险分别是没有危险基因型患者的2.16倍和2.54倍。此外,携带2个危险基因型的HCC患者在术后行TACE辅助治疗后死亡及复发风险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MCT1和MCT2基因上的功能性SNP位点有可能作为HCC根治术后预后评估和TACE辅助治疗反应预测的独立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究CXCL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二步法)检测48例原发性肝癌组织、13正常肝脏组织中CXCL1表达情况;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CXCL1对HepG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CXCL1在77.1%的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同时CXCL1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脏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浓度CXCL1处理人肝癌HepG2细胞后,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结论:CXCL1在原发性肝癌中表达上调;CXCL1能够促进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AFP,GP73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FP及GP73水平、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AFP、GP73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AFP、GP73水平较高,生活质量提高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总稳定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AFP,GP73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ERα-29位基因多态性与HBV相关原发性肝癌(PH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我院100例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PHC组)与9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ERα-29位基因多态性并对两组间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进行比较。结果:PHC组ERα-29位基因的TT、TC和CC基因型分别有31例(31.00%)、45例(45.00%)和24例(24.00%),T与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3.50%和46.50%,对照组ERα-29位基因的TT、TC和CC型基因型分别有11例(11.58%)、39例(41.05%)和45例(47.37%),T与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2.11%和67.89%,两组间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等位基因发生PHC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2.43倍(OR=2.43,95%CI:1.37~4.32)。结论:ERα-29位基因与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易感性有关,其中T等位基因可增加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