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2篇
  免费   550篇
  国内免费   94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9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991.
变温条件下禾谷缢管蚜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测定了禾谷缢管蚜的生长发育速率。对试验结果采用2种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直接最优化法稍优于直线回归法,由前者得出的发育起点温度为:无翅蚜全若蚜期5.50℃、有翅蚜全若蚜期5.36℃和全世代5.26℃;有效积温分别为105.69、132.28和125.40日度。根据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预测了199年平凉、甘谷和兰州的理论发生代数;用有效积温公式预测了各发育阶段的历期;各发育阶段的最适温度由多项式回归法求得。  相似文献   
992.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研究培养液的浓度、盐度、pH值及环境温度对旋毛蟹栖拟阿脑虫在单因子和综合因子作用下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证明:在单因子作用条件下,随着培养液浓度的增加,其虫体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随之增加,达一定浓度时则停止增加,盐度在8—55g·L-1时,虫体可繁殖生长,35g·L-1时,rm最大;温度在4—32℃范围内可生长繁殖,25℃时rm最大;pH为5—9时,虫体可生长繁殖,pH为7时,rm最大。综合因子作用分析表明:温度与盐度对rm的影响显著,pH值在实验范围(5—9)无显著影响。当pH=5—9、温度22.1℃、盐度22.4g·L-1时,旋毛蟹栖拟阿脑虫的rm最大,而盐度和温度间具明显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团头鲂线粒体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BamHⅠ,BglⅠ,BglⅡ,EcoRⅠ,HpaⅠ,KpnⅠ,PstⅠ,SacⅠSalⅠ,XbaⅠ,和XhoⅠ11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Yih)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单酶切,其切点数依次为2,3,2,3,3,1、0,1,0,0和0;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测算出各酶切片断大小,得出团头鲂mtDNA分子长约16020±356碱基对(bp),分子量6.37×1018u(原子质量),构建了团头鲂mtDNA的限制酶图。  相似文献   
994.
肝癌细胞与胶原蛋白Ⅰ裱衬表面粘附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以正常胎肝细胞的原代培养及肝癌细胞的传代培养为基础,应用微管吸吮技术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研究肝实质细胞癌细胞在胶原蛋白Ⅰ裱衬表面的粘附力学特性。实验将正常原代肝细胞与肝癌细胞进行对照,阐明肝癌细胞与胶原蛋白Ⅰ裱衬表面粘附行为的时间与浓度依赖性,结果表明肝癌细胞与胶原蛋白Ⅰ裱衬表面具有更强的粘附力。这一研究对肝癌转移的定量研究有方法学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肝再生刺激物及其mRNA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先制备大鼠肝再生模型,在该模型中大鼠成活率达95%以上,肝再生情况良好,适合于进行下一步的研究。随后,通过耐热性和肝细胞特异性的检测,初步认为从该模型中所提取的活性成分即为肝再生刺激物(HSS)。用3H胸腺嘧啶核苷测定HSS及其mRNA体外翻译产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二者在肝再生过程中均存在动态变化,但前者在肝部分(2/3)切除后72h活性最高,后者则在24h达高峰。这一结果为后续的分子克隆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本文通过复制CCL_4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证实养肝解郁方剂能保持动物正常生长、肝功能正常;血清转氨酶、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肝组织病变;脾细胞数及它们产生IL-1,TNFa、NO的量明显低于禾给药的肝纤维化组,接近或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显示养肝解郁方剂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抵抗肝损伤,是有效的抗肝纤维化中药方剂。  相似文献   
997.
木兰科种子内种皮合点区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冰  黄云晖 《生态科学》1996,15(1):30-34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10属32种木兰科植物种子内种皮合点区的形态,发现可分为孔状和具管的窝状两大类型,且在不同的属种间有所差别,可以用来作为木兰科分类的新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张庆林  吴祖泽 《生理学报》1997,49(3):327-332
胎儿组织中存在低分子肿瘤抑制物。胎肝细胞的甲醇-丙酮提取物中保留有大部分抑瘤活性。用体外液体培养条件下对人急性粒系白血病细胞系(HL-60)的抑制作用为指标,跟踪分离过程。提取物经反相C18中压液相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及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两种活性物质,经NMR和HRMS鉴定为7-酮基胆固醇(7-ketocholesterol,7-KC)和7-β-羟基胆固醇(7-β-hy  相似文献   
999.
水稻胚囊壁的形成与发育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透射电镜对水稻(Oryza sativa L.)功能大孢子形成开始至胚囊成熟期间胚囊壁的形成与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水稻胚囊壁是在原有功能大孢子壁的基础上,通过与其周围退化珠心细胞留下的壁相叠合,使壁加厚。功能大孢子近合点端壁存在胞间连丝,其中个别胞间连丝可保留到八核胚囊。胚囊壁上内突最早于四核胚囊近珠孔端发生。八核胚囊形成后,内突的发育在胚囊不同的细胞中表现不同,其中以中央细胞最具特点,表现为先在中央细胞与珠心相接的近珠孔端和近合点端两个区域的胚囊壁上形成,以后近珠孔端胚囊壁上的内突大量增加,而近合点端的却增加不明显,中部胚囊壁上的内突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到胚囊成熟时,近珠孔端胚囊壁上内突的分布密度最大,中部次之,近合点端的最小,三个区域上内突的形态各异。反足细胞与珠心相接的胚囊壁上内突的形成时间较早,但以后的发育却相对缓慢,数量增加不明显。2个助细胞交界处胚囊壁上的丝状器在胚囊未明显膨大时已形成。卵细胞除在与助细胞交界处的壁外,其它部位不形成明显的内突结构。  相似文献   
1000.
肝星状细胞是肝脏中重要的间质细胞,是肝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表皮形态发生素(epimorphin、EPM、syntaxin2)在肝脏发育、再生及癌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其表达变化的调控机制及对肝星状细胞的作用还未有报道.通过对肝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发现肝纤维化过程中肝星状细胞表达EPM上调.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对EPM表达变化调控机制进行研究,发现DNA去甲基化促进了EPM的表达.为了研究EPM对肝星状细胞的可能的调节作用,将EPM表达质粒转染肝星状细胞,之后检测了EPM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证明EPM能够促进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本研究发现,激活的肝星状细胞高表达EPM可能是由于DNA去甲基化引起的,同时,高表达的EPM能够促进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进而促进肝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