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辽宁地区水稻资源抗稻瘟病基因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辽宁地区水稻资源中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布情况及抗病效应,选取辽宁地区水稻资源176份,鉴定了抗稻瘟病基因pi21、Pi36、Pi37、Pita、Pid2、Pid3、Pi5及Pib在这些材料中的分布情况,并接种鉴定了这些材料对稻瘟病的抗性。结果表明:176份供试材料中,83份对稻瘟病表现抗病,栽培稻、杂草稻及农家种中抗病品种所占的比率分别为41.48%、1.14%及4.54%。抗稻瘟病基因pi21、Pi36和Pi37在所有参试材料中均未检测到,且分别有74份、49份、47份、52份及89份材料携带Pita、Pid2、Pid3、Pi5及Pib的抗病等位基因。抗病基因绝大部分分布在栽培种中,农家种和杂草稻中分布较少。不含有抗稻瘟病基因和只携带单个抗病基因的材料对稻瘟病的抗性均较差,而抗病基因聚合可不同程度提高材料的抗性。经检测,不含有本试验鉴定的pi21等8个已克隆抗病基因的材料共32份,其中表现抗病的占21.87%;只携带1个抗稻瘟病基因的材料为52份,表现抗病的占17.31%;携带2个抗稻瘟病基因的材料为39份,表现抗病的占69.23%,其中以携带Pita+Pi5的材料最多(14份),且均表现抗病;携带3个抗稻瘟病基因的材料为31份,表现抗病的占77.42%,以携带Pita+Pid3+Pi5的材料抗性最强;携带4个抗稻瘟病基因的水稻材料22份,表现抗病的占72.73%,携带5个抗病基因的水稻材料未检测到。  相似文献   
52.
为了明确灌溉麦黄水引起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面团流变学特性劣变与籽粒贮藏蛋白聚合程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在防雨池栽条件下, 以‘济麦20’为供试品种, 设置花后不灌水(W0), 花后灌1水(花后14 d, W1)和花后灌2水(花后14 d和花后28 d, W2) 3个处理, 分析了花后灌水对籽粒产量、贮藏蛋白聚合程度相关参数及其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籽粒产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以花后灌1水时达到最优, 再增加一次灌水(麦黄水), 导致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缩短, 筋力变弱。同时观察到谷蛋白聚合指数和谷蛋白大聚合体平均粒径也因灌麦黄水而显著降低。回归分析表明, 灌麦黄水条件下谷蛋白大聚合体粒径变小是导致面团流变学特性变差和筋力变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重组姊妹系中14+15和5+10亚基聚合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常规杂交和生化鉴定方法将小麦品系 94 34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14 +15与 92 5 7的 5 +10优质亚基聚合 ,获得 8个重组姊妹系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组成为 1、14 +15、2 +12与亚基组成为 1、14 +15、5 +10的姊妹系相比较 :硬度、Zeleny沉降值、干面筋和湿面筋没有差别 P>0 .1 ,出粉率略有差别但不显著 P>0 .0 5 ,蛋白质含量低 3.5 %~ 11.6 % P<0 .0 1 ;粉质仪各参数指标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 ,吸水率低 1.2 %~ 3.2 % P<0 .0 5 ,形成时间平均差 1m in P<0 .0 5 ,稳定时间相差 0 .5~ 1.5 min P<0 .0 1 ;弱化度高 5 0~ 5 FU P<0 .0 5 ,评价值平均低 7.6左右 P<0 .0 5 ,FQN值低 3~ 15 P<0 .0 5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组成为 1、7+8、5 +10与亚基组成为1、14 +15、5 +10的姊妹系的单样本平均数测验表明 :后者在湿面筋、出粉率和形成时间显著高于前者 ,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4.
55.
多种优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聚合育种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用携带HMW-GS14 15的小偃6号作为轮回亲本,携带HMW-GS5 10的法国优质面包小麦品系707作为供体亲本,在回交后代的BC1、BC2、BC3、BC3F1、BC3F2代其它农艺性状选择的基础上,利用1对特异引物逐代检测出携带优质,Dx5基因的单株进行回交和自交。BC1代中随机检测的58个单株的Dx5基因分布符合1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分离比例1:1;BC1代小麦相同3个单株3个不同生长季节Dx5基因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检测结果非常稳定;已将优质Dx5基因导入BC3F2后代的部分单株内;携带Dx5基因的株系XN89-7-3微量SDS沉淀值为18.8mL,比小偃6号提高了23.68%;蛋白质电泳筛选出了6个聚合多种优质亚基且编码基因纯合的单株,微量SDS沉淀值为19.9mL,比小偃6号提高了30.92%;选择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相似并具有Dx5基因特异扩增产物的单株进行回交或自交,可加快回交转育的进度。实践证明,回交转育与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相结合的育种方法是快速定向聚合多种优质HMW-GS基因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6.
菠菜乙醇酸氧化酶同工酶GO Ⅰ的纯化和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菠菜绿叶中获得SDS-PAGE为40000±2000M  相似文献   
57.
采用抗原加倍方法用于成率率低于705群的巴匹免疫,结果显示,进一步免疫成功的马匹明显多于常规免疫(P<0.05),免疫效价和死亡率无明显变化(P>0.05)。  相似文献   
58.
含环碳酸酯基固定化酶载体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碳酸酯基具有于温和条件下与氨基反应形成羟基与氨基甲酸酯的特征 .通过反相悬浮聚合 ,以乙烯撑碳酸酯为反应性单体 ,亲水性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分别选用N 乙烯基吡咯烷酮和丙烯酸 β 羟乙酯两种亲水性共单体为合成酶载体的成分 ,首次以二甲基甲酰胺和线型高分子聚乙二醇 40 0为复合致孔剂合成了两种性能优越的 ,可快速且可保持酶活力的固载胰蛋白酶的大孔型交联高分子酶载体 .其以σ共价键形成的固定化酶和以纯物理吸附形式吸附的酶同时存在于树脂骨架之中 ,根据相似相容原理 ,固载于载体上的酶分子容易吸附溶液中酶分子使其以物理吸附的形式存在 ,后者在经过 6次使用后近乎定量脱落 ,最终保持 85%活力不变者当为σ共价键结合酶 .纯σ共价键结合于高分子骨架的酶不易脱落 ,利用这一特性可使固定化酶的催化过程简化 ,可避免繁杂而冗长的分离脱落酶的过程 .可望将这种高分子酶载体用于临床医学中属于多肽类的分子量为 2 0 0 0左右的中级分子量毒素的无泄露排除 .  相似文献   
59.
分支系统学和种系发生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评述进化系统学和分支系统学的物种概念问题。介绍了关系物种问题研究的一些新进展,特别是种系发生种概念和种系发生种的划定方法-居群聚合分析和分支单型聚合。  相似文献   
60.
PEP对露花叶片PEP羧化酶聚合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