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8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目的了解医院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161株屎肠球菌;用WHONET5.6软件分析耐药率变迁。结果临床分离的1161株屎肠球菌,在同期分离的1944株肠球菌属中占59.72%。主要分离自尿液和血液,分别占40.91%和26.87%;主要分离自外科病区、内科病区、ICU和儿科病区的菌株,分别占29.37%、25.15%、13.95%和13.53%;屎肠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04%、0.94%和1.85%。结论屎肠球菌在临床的分离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多药耐药和高耐药现象相当严重,目前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仍然是治疗肠球菌属引起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2.
目的调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病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基因的分布以及与耐药谱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在分子流行病学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1-9月ICU病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76株进行qnr基因检测,并通过DNA直接测序确定;分析qnr基因在ICU病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结果根据PCR产物片段大小及测序分析,76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有qm基因阳性菌株46株,阳性率为60. 5% ;对阳性菌株进行DNA测序、BLAST比对,其中25株为qnrB基因,17株为qnrS基因阳性,12株基因阳性,未检测到qwC和qnrD基因。在46株qnr基因阳性菌株中有38株为产ESBL菌株,而在qnr阴性菌株中仅有5株ESBL阳性。结论该院ICU分离大肠埃希菌qnr基因携带严重,呈现出多重耐药性,多伴随呈现为产ESBL菌株。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调查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和产β-内酰胺酶情况,研究分离株β-内酰胺酶基因的特征.方法 2011年1月到2012年6月,从儿童呼吸道分离流感嗜血杆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常用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用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用PCR扩增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对分离株β-内酰胺酶基因进行分型;比较TEM+菌株和ROB-1+菌株、TEM-1+菌株和TEM-2+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537株流感嗜血杆菌的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52.3%(281/537);产酶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的MIC50、MIC90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P<0.05);产酶株TEM基因阳性率为91.8%(258/281),其中90.3%为TEM-1型(233/258),7.4%为TEM-2型(19/258),ROB-1基因阳性率为8.2%(23/281);ROB-1+菌株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MIC50和MIC90高于TEM+菌株,但头孢菌素类的MIC50和MIC90低于TEM+菌株;除头孢呋辛外,TEM-1+菌株和TEM-2+菌株对β-内酰胺类的MIC50和MIC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都地区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β-内酰胺酶产酶率较高,产酶株主要携带TEM-1基因,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和头孢呋辛等β-内酰胺类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44.
目的调查和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菌株的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分析2009年至2012年血培养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及菌株资料。结果2009年至2012年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液分离株共80株,其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e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MRSA)占50%。2009年至2011年对甲氧西林的耐药率逐年提高,2012年呈下降趋势。其中MRSA血流感染患者多为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留置静脉导管及体腔引流管、气管插管、联合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长为易感因素。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液分离株中,MRSA检出率高,占50%,临床表现大多较重,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及重视和预防院内感染后能明显降低MRS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宁波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必要的病原学依据.方法 对慈溪市红十字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住院的233例成年CA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3例CAP患者中,134例病原学检查阳性,病原菌102株,其中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42株,肺炎链球菌36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6株.非典型病原阳性32例,主要为肺炎支原体27例.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5.6%;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35.1%,对阿齐霉素耐药率为62.4%;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为11.8%.结论 宁波地区CAP患者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对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可以选择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和碳青酶烯类抗生素.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CVP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婴儿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某院门诊及住院婴儿送检的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婴儿泌尿道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46.24%),其余依次是粪肠球菌(22.04%)、肺炎克雷伯菌(7.80%)、屎肠球菌(5.37%)、铜绿假单胞菌(4.3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46.51%和58.62%。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8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对苯唑西林、妥布霉素的耐药率100%。结论婴儿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高,应引起重视;临床医师要根据药敏结果指导用药,对危重病例和存在泌尿道畸形反复发作病例,革兰阴性菌可选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革兰阳性菌可选用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确定脑卒中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脑卒中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3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0例肺炎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640株,G-菌396株,前三位的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G+菌184株.真菌60株,以白色念珠菌最多.结论 综合ICU病房中脑卒中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48.
目的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对2710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进行培养,用VITEK-2Compact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菌种和药敏试验,WHO-NET5.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75株,革兰阴性杆菌457株,占67.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159株,占23.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真菌59株,占8.7%,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较为严重,应不断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与病原学特点,为临床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住院患者中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及病原特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为3.5%,主要为革兰阴性菌(71.5%),多重耐药菌居前7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主要来自于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等.多重耐药菌对选用的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多重耐药菌耐药率普遍较高,临床医师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监测,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质粒介导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大肠埃希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该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常规培养的耐左氧氟沙星的大肠埃希菌株100株,提取DNA后PCR扩增qnrA、qnrB、qnrC、qnrD、qnrS、aac(6’)-Ib和qepA基因,并对aac(6’)-Ib阳性产物测序比对.结果 (1)7株细菌检测出qnr基因,其中qnrA2株,qnrS 5株,1株qnrS和qnrA同时阳性,qnrB、qnrC和qnrD均未检出.(2)5株检测出aac(6’)-Ib基因,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均为野生型,未发现aac(6’)-Ib-cr基因.(3)所有菌株均未检测出qepA基因.结论 该院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机制主要还是靶位突变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的,但7%的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也提醒我们要密切关注质粒介导的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