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舟山群岛野生山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利用筛选的20条引物对舟山群岛4个野生山茶(Camellia japonic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茶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64.0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390,Shannon信息多态性指数(H)为0.3548,种群水平遗传多样性较高。基因分化系数Gst = 0.2241,表明种群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分化。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具有显著相关性(r = 0.9653,P<0.05),表明岛屿隔离对山茶种群的遗传分化具有重要影响。UPGMA聚类表明同岛种群间的亲缘关系更近。基于舟山群岛山茶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建议在其自然生长地加强就地保护。  相似文献   
52.
罗强  刘建林  蔡光泽  袁颖 《广西植物》2012,32(3):285-292
对金沙江中游地区4个山茶组居群进行长期形态特征观察,并对其中32株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扫描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居群及同一居群内不同植株间具有某些共同的形态特征,但具有明显的多样性、连续的变异性和性状的交叉性;花粉粒多为大型,形状为长球形,偶有超长球形、近长球形和不规则形状,极面观为三裂圆形、三裂近圆形和三裂钝三角形;花粉粒的外壁纹饰具有较明显差异,具皱疣状、皱网状、皱穴状、脑纹状、条状和网穴状等多种纹饰类型,但属于种内多型现象。研究结果认为该地区山茶虽在某些表征上差异明显,但幼枝和叶背无毛,叶片先端长渐尖或尾尖,花丝无毛,花柱合生,花、果及叶均较大等共同特征,均应属于山茶组的西南山茶。  相似文献   
53.
中日5个岛屿山茶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立  倪穗  李纪元  陈越  应震 《广西植物》2012,32(3):298-303
运用ISSR分子标记法对中、日两国5个岛屿天然山茶种群共15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0条引物扩增得到205条清晰条带,其中183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89.27%。经POPGENE软件分析,山茶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72.0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743,Shannon信息多态性指数(H)为0.4023,种群水平遗传多样性较高。基因分化系数Gst=0.2033,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个体间。Mantel检验(r=0.7989,P<0.05)和UPGMA聚类表明岛屿地理隔离对山茶种群遗传分化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岛屿山茶种群遗传结构的分析,建议加强我国岛屿自然种群的就地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54.
山茶属金花茶组金花茶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方法,对分布于我国的金花茶组金花茶系的35个样品进行了分析,样品包括了《中国植物志》收录的该类群的15种2变种、2个未收录的种和4个已归并但在分类处理上存在分歧的种。4对引物组合:E—ACG/M—CAG,E—ACG/M—CTG,E—AGG/M—CTG,E—AGG/M—CAT用于选择性扩增,其中EcoRI引物的5′端用荧光染料进行标记。这4个引物组合共得到298条扩增带,其中278条带是多态性的。计算了样品间的Nei和Li(1979)相似性系数,基于这一相似性系数应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树状分枝图。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金花茶是一个好种;(2)支持将毛籽金花茶、陇瑞金花茶、弄岗金花茶和大样弄岗金花茶归并到淡黄金花茶的观点;(3)薄叶金花茶、小花金花茶、夏石金花茶和小瓣金花茶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55.
天然食用色素新秀毛药红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药红淡,又名黄瑞木(Adinandra millettii),属山茶科植物。福建省内各地常见,多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地路旁灌丛或山地阳坡沟谷疏林中,同时也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浙江及安徽南部。毛药红淡作为药用植物,其根、叶入药。味苦,性凉。功能凉血止血,消肿解毒,主治衄血、尿血、肝炎、痄腮、疖肿、蛇虫咬伤。但其中的药效成分目前尚未见报道分析。  相似文献   
56.
山茶属的叶表皮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山茶属(Camellia)19个组36个代表种的叶表皮形态,发现上述植物的叶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形状均为不规则形,气孔器仅在下表皮存在,且一致为环列型;对上述植物中18个组30个种的叶下表皮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其特片为:气孔形状为梭形或长卵形,气孔外拱盖内缘光滑或呈浅波状,波状,气孔器附近的角质膜平坦或皱褶,表面光滑或有多种纹饰,这些特征可作为区分种或变种的依据,但与植物的外部形态等特征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7.
山茶属花粉外壁表面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山茶属17个组34个代表种(含变种)的花粉形态;按照韦仲新划分山茶属花粉类型的标准,对其进行归类,所有花粉分为3类:颗粒状至皱颗粒状纹饰、皱沟状纹饰和穴-网状纹饰;发现1种新的花粉类型:拟穴-网状纹饰。本文还对山茶属的某些分类学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8.
唐梅  赵立春  徐敏  冷静  唐农  扈芷怡  张谦华 《广西植物》2017,37(1):1614-1627
长柱红山茶、美丽红山茶、贵州红山茶、皱叶瘤果茶和小黄花茶是颇具经济价值的稀有濒危植物,局部分布于贵州高原亚地区(ⅢD10 d)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针对其物种濒危以及种子繁殖困难等问题,该研究对其种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长柱红山茶千粒重最大(3 289.70 g)、发芽率最高(81.67%),贵州红山茶千粒重最小(786.33 g)、发芽率最低(46.00%);(2)小黄花茶含水率最高(48.85%),长柱红山茶含水率最低(39.52%);(3)长柱红山茶生活力最大(98.33%),皱叶瘤果茶生活力最小(63.33%);(4)5种供试山茶种子的千粒重与生活力、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772,P<0.01),种子生活力与发芽率和发芽势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8,P<0.01)、与发芽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532,P<0.05)。以上结果说明,种皮较坚硬而不易吸水萌发,种子遭遇动物摄食和病虫侵蚀损耗而不利于种群繁衍是其物种濒危的重要原因。该研究结果为其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Camellia nitidissimaChi和Camellia petelotii(Merr.)Sealy的核糖体DNAITS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ITS区序列存在一定的差异,Camellianitidissima与Camelliatunghinensis,Camellialimonia和Camelliapingguoensis的亲缘关系比与Camelliapetelotii的关系更近,说明两者是相互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60.
珍稀濒危植物,中国山茶属(山茶科)一新变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表了山茶属(山茶科)西南山茶一新变种,即攀西黄花茶(Camellia pitardii Cohen Stuart panxiensis J. L. Li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