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31篇
  免费   1838篇
  国内免费   12736篇
  2024年   227篇
  2023年   934篇
  2022年   977篇
  2021年   1042篇
  2020年   1015篇
  2019年   983篇
  2018年   763篇
  2017年   900篇
  2016年   945篇
  2015年   1170篇
  2014年   1802篇
  2013年   1349篇
  2012年   1740篇
  2011年   1869篇
  2010年   1767篇
  2009年   2003篇
  2008年   2749篇
  2007年   1862篇
  2006年   1774篇
  2005年   1825篇
  2004年   1632篇
  2003年   1572篇
  2002年   1654篇
  2001年   1494篇
  2000年   1206篇
  1999年   966篇
  1998年   782篇
  1997年   784篇
  1996年   746篇
  1995年   695篇
  1994年   632篇
  1993年   575篇
  1992年   549篇
  1991年   519篇
  1990年   477篇
  1989年   493篇
  1988年   171篇
  1987年   131篇
  1986年   113篇
  1985年   184篇
  1984年   96篇
  1983年   94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11篇
  1963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5年   6篇
  1953年   13篇
  195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 毫秒
21.
22.
23.
日前,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小型SPECT/CT系统,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设备的先进水平,通过了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24.
《昆虫知识》2010,(1):15-15
一项新研究发现,蝗虫并不是靠“感觉”走路,而是依靠“视觉”精确定位自己的每一步,这表明人类可能低估了蝗虫的视觉导向系统。此前研究表明,昆虫大多靠触角等器官凭“感觉”行走或飞行,依靠视觉引导行走对于脑部较小的昆虫来说似乎过于高级。  相似文献   
25.
26.
报道广东省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2属——甜茅属(Glyceria R. Br.)及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2个新记录种——甜茅[Glyceria acutiflora subsp. japonica (Steud.) T. Koyama et Kawano]及锦鸡儿[Caragana sinica (Buc’hoz) Rehder],均发现于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记录的发现对于研究丹霞山的区系发生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7.
28.
对同一菌物不同形态型分别命名的做法于2011年结束,这就需要对非地衣化的多型性子囊菌和担子菌采用统一的命名。地衣生的Koordersiella属因此也只需要单一的名称,而后发表的Hansfordiellopsis就是该属的异名。此属共有5个种,包括在此发表的2个新组合:K.tenuissima和K.variegate combs.Nov.。本文列举了该属的地衣寄主和已报道的地理分布,同时也提供了已被接受的物种检索表。此外,在Hansfordiellopsis下发表的1个种和在Koordersiella下发表的2个种,因与该属的模式种显然为不同的属而被排除。由于缺乏分子序列数据,Koordersiella属在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中的系统学地位目前仍然不明确。  相似文献   
29.
P物质在家兔延髓腹侧面加压区的升压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符史干  黄承钧 《生理学报》1997,49(3):273-280
在乌拉坦麻醉,三碘季铵酚制动,人工呼吸的家兔上观察到,延髓腹侧面加压区给予P物质使血压呈剂量依赖性升高,但对心率无明显影响。VSMp给予SP受体阻断使BP明显降低并可阻断SP升压效应,VSMp给予酚妥拉明或哌唑嗪预处理使SP升压效应减弱或消失,而给予育亨宾或心得安对SP升压效应无明显影响。VSMp给予SP可使肾交感神经放电显著增加,并伴有BP显著升高;VSMp给予DSP使RSND和BP明显降低并可  相似文献   
30.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能够响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反应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当前,针对藤本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地理格局及其环境驱动力的研究较少。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布区内11个种群的15个叶片功能性状进行测量,并结合气候、土壤因子来解释叶性状变异。比较叶片性状在局域和区域尺度上的种内变异程度,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环境因子对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局域尺度上,永瓣藤叶功能性状变异系数介于3.0%-22.5%,其中,叶面积变异程度最大,叶片碳含量变异最小。永瓣藤叶片形状随纬度上升而变得宽且圆。叶片磷含量相对较低,永瓣藤的生长可能受到了磷限制。土壤与气候因子是叶片性状的重要驱动因素,解释了25%-97%的叶片性状变异。在温度和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永瓣藤叶片趋向于的慢速生长的保守策略。总体来说,永瓣藤叶片功能性状通过一定的种内变异和性状组合,并与气候、土壤因子相互作用,适应当前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