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报道广东省兰科新记录1属2种——双唇兰属(Didymoplexis Griff.)双唇兰(Didymoplexis pallens Griff.)及腐生齿唇兰[Odontochilus saprophyticus (Aver.) Ormerod.],皆发现于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证实了该地区地貌的气候条件及植物区系形成的独特性,也对腐生齿唇兰及双唇兰地理分布区完整性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2.
报道广东省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 5 种,即土佐景天(Sedum tosaense Makino.)、浙江木蓝(Indigofera parkesii Craib)、墙草(Parietaria micrantha Ledeb.)、寻乌阴山荠[Yinshania sinuata subsp. qianwuensis (Y. H. Zhang) Al-Shehbaz et al.]和浙江乳突果[Biondia microcentra (Tsiang) P. T. Li],其中墙草属(Parietaria L.)为新分布属,均发现于广东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记录的发现丰富了广东省种子植物种质资源,同时为丹霞山的植物多样性与区系发生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福建省中药资源普查及本土植物全覆盖调查过程中,发现福建植物2个新记录属——金瓜属(Gymnopetalum Arn.)、穿心草属(Canscora Lam.),4个新记录种——金瓜[Gymnopetalum chinense(Lour.)Merr.]、罗星草(Canscora andrographioides Griff.ex C.B.Clarke)、长毛野扁豆[Dunbaria crinita(Dunn)Maesen]、针齿铁仔(Myrsine semiserrata Wall.)。4种均为华东地区新记录。凭证标本存放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标本馆和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CSH)。  相似文献   

4.
报道广东省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5种——竹茎兰(Tropidia nipponica Masam.)、二色鸭跖草(Commelina bicolor D. Q. Wang & M. E. Cheng)、猫爪草(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繁缕景天(Sedum stellariifolium Franch.)和福参(Angelica morii Hayata),均发现于广东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记录不仅丰富了广东省的种质资源,对于丹霞山的区系发生研究也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内蒙古被子植物3个分布新记录种:昆仑锦鸡儿(Caragana polourensis Franch.)、甘肃霸王(Zygophyllum kansuense Y.X.Liou)、口外糙苏(Phlomis jeholensis Nakai et Kitag.)。相关凭证标本均存放于内蒙古大学植物标本馆(HIMC)。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中国菊科2新记录属:距格菊属(Koyamasia H.Rob.)、婴带菊属(Struchium P.Browne)和2新记录种:距格菊[K.curtisii(Craib&Hutch.)Bunwong,Chantar.&S.C.Keeley]、婴带菊[S.sparganophorum(L.)Kuntze].这2属都...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担子菌补记(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图力古尔 《菌物研究》2007,5(2):72-74,92
报道了6个吉林省新记录担子菌,即辅毛鬼伞[Coprinus radians(Desm.:Fr.)Fr.]、金黄拟蜡伞[Hy-grophoropsis aurantiaca(Wulf.:Fr.)Maire]、黄柄小菇[Mycena epipterygia(Scop.:Fr.)S.F.Gray]、黏柄小菇[Mycenarorida(Scop.:Fr.)Qu啨l.]、长齿白齿耳菌[Mycoleptodonoides aitchisonii(Berk.)Mass.]和大刷革[Xylobo-lus princeps(Jungh.)Boidin]。其中,黏柄小菇同时为中国新记录种,其他5种首次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拟蜡伞属和白齿耳菌属为吉林省新记录属。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相似文献   

8.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通过野外调查及资料整理,发现了6个《辽宁植物志》没有收录的植物.其中,圆齿狗娃花(Aster crenatifolius Hand.-Mazz.)在东北地区目前已出版的分类学著作中没有被收录,也未见其他资料报道其在东北地区有分布,为东北新记录;啤酒花菟丝子(Cuscuta lupuliformis Krocker)和东北薄荷[Mentha sachalinensis(Briq.)Kudo]在《中国植物志》中记载辽宁有分布,但在东北地区已经出版的分类学著作中没有被收录,为其在东北地区的分布提供了新资料;毛掌叶锦鸡儿(Caragana leveillei Kom.)、块蓟[Cirsium viridifolium(Handel-Mazzetti)C.Shih]和含苞草(Symphyllocarpus exilis Maxim.)虽然在东北地区目前已出版的分类学著作中被收录,但在《辽宁植物志》中没有被收录,也未见其他资料报道辽宁有分布,为辽宁新记录.这些《辽宁植物志》未收录植物的发现,丰富了已知辽宁省植物物种多样性,为当地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了更加完善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福建兰科2新记录属——钳唇兰属(Erythrodes Bl.)和异型兰属(Chiloschista Lindl.),及2个新记录种——钳唇兰[Erythrodes blumei(Lindl.)Schitr.]和广东异型兰(Chiloschista guangdongensis Z.H.Tsi),并提供了形态描述及其图片。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馆(FNU)。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植物分布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通过野外调查及资料整理,发现了6个《辽宁植物志》没有收录的植物。其中,圆齿狗娃花(Aster crenatifolius Hand.-Mazz.)在东北地区目前已出版的分类学著作中没有被收录,也未见其他资料报道其在东北地区有分布,为东北新记录;啤酒花菟丝子(Cuscuta lupuliformis Krocker)和东北薄荷[Mentha sachalinensis(Briq.)Kudo]在《中国植物志》中记载辽宁有分布,但在东北地区已经出版的分类学著作中没有被收录,为其在东北地区的分布提供了新资料;毛掌叶锦鸡儿(Caragana leveillei Kom.)、块蓟[Cirsium viridifolium (Handel-Mazzetti) C. Shih]和含苞草(Symphyllocarpus exilis Maxim.)虽然在东北地区目前已出版的分类学著作中被收录,但在《辽宁植物志》中没有被收录,也未见其他资料报道辽宁有分布,为辽宁新记录。这些《辽宁植物志》未收录植物的发现,丰富了已知辽宁省植物物种多样性,为当地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了更加完善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湖南丹霞地貌区蕨类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霞地貌是有别于石灰岩地貌和花岗岩地貌的特殊地貌类型,发育着较为独特的植被类型和植物区系。我们于2007-2010年间对湖南新宁崀山、茶陵浣溪、平江石牛寨、资兴程江口、浏阳达浒、通道万佛山、沅陵五强溪夸父山、溆浦思蒙等地丹霞地貌的蕨类植物进行了广泛调查,报道了湖南丹霞地貌区蕨类植物31科66属183种的详细名录。其中,无腺姬蕨(Hypolepis polypodioides)、隐囊蕨(Notholaena hirsuta)、仙霞铁线蕨(Adiantum juxtapo-situm)、百山祖短肠蕨(Allantodia baishanzuensis)、肉质短肠蕨(A.succulenta)、骨碎补铁角蕨(Asplenium ritoense)、钝齿耳蕨(Polystichum deltodon var.henryi)、无盖耳蕨(P.gymnocarpium)、单羽耳蕨(P.simplicipinnum)、二型肋毛蕨(Ctenitis dingnanensis)等9种为湖南新记录种。湖南丹霞地貌的蕨类植物种类组成主要有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卷柏科、铁角蕨科等较大科及鳞毛蕨属(Dryopteris)、卷柏属(Selaginella)、铁角蕨属(Asplenium)、短肠蕨属(Allantodia)和凤尾蕨属(Pteris)等较大属。生态适应特点分析表明丹霞地貌既有喜钙质土的种类,也有喜酸性土的种类,仙霞铁线蕨和无盖耳蕨可能是丹霞地貌的特有植物,因而具有石灰岩地貌蕨类植物区系和花岗岩地貌蕨类植物区系之间的过渡性特点。建议将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福建观音座莲(Angiopterisfokiensis)、仙霞铁线蕨、骨碎补铁角蕨、鞭叶蕨(Cyrtomidictyum lepidocaulon)、无盖耳蕨等种类列为丹霞地貌蕨类植物中的优先保护种类,将通道万佛山三十六湾、湖南沅陵夸父山列为丹霞地貌蕨类植物的优先保护地区。  相似文献   

12.
广东特有国家保护植物丹霞梧桐资源调查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献、网络资源数据库(植物志、标本平台、图像库等)和专著分析考证,结合全部产地的野外实地考察,对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的分类学地位与形态特征、产地与生境、标本记录、研究进展及致危因素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物种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自1986年在广东仁化丹霞山采到模式标本和1987年命名丹霞梧桐以来,至今已过去30多年,其记录范围从最初的仁化县丹霞山,2014年扩展到南雄市全安镇和古市镇,再到2019年新记录的英德市英城镇和横石塘镇,生境也从丹霞地貌特有扩展至与石灰岩地貌共有。丹霞梧桐种群的保护需综合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加强科学研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10年8月1日,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了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中国丹霞"系列提名的形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在中国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丹霞地貌获得了国际认可,填补了世界遗产在地貌类型上的空白。在中国丹霞申报阶段,规划提出6省组建"中国丹霞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中国丹霞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同时,制定了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的保护、分级与分区保护、环境保护、旅游管理、居民参与和社区发展、宣传与展示、科学研究、遗产地监测等保护与利用方案,提出了财政与法律保障、行动计划和预算方案等。上述规划在遗产申报和申报成功之后陆续得到实施。  相似文献   

14.
黄翠莹  孟开开  郭剑强  陈昉  廖文波  凡强 《广西植物》2020,40(10):1429-1437
该文报道了在广东丹霞山发现的报春苣苔属一新种——黄进报春苣苔(Primulina huangjiniana),并对其进行了描述。该新种与同属物种短序报春苣苔(P. depressa)最为相似,但两者在形态特征上能够很好地区别:黄进报春苣苔具有更短的、长2.5~6 mm的苞片(vs. 短序报春苣苔具有长15~30 mm的苞片,顺序下同); 花萼裂片等长(vs. 不等长),花丝基部附近膝状突起,中部以上具腺毛(vs. 于中部膝状突起且无毛); 柱头倒三角形,深2裂成2线形裂片(vs. 片状,稍2浅裂,裂片为三角形),侧膜胎座(vs. 中轴胎座)。加上该新种在内,丹霞山目前共记录有6种报春苣苔属植物,其中丹霞小花苣苔(P. danxiaensis)和该新种均为丹霞地貌特有植物。黄进报春苣苔目前在丹霞山的两个地方有发现,成年植株不超过200株,根据IUCN红色名录标准,属于极危种。  相似文献   

15.
结合《江苏植物志》(增订版)的修订,作者及同事对江苏省境内的植物进行了补充调查,发现了一些江苏植物区系中的新记录科、属和种。续前文[1-3],本文对分布于苏南(南京、宜兴、溧阳、苏州)和苏北(徐州、连云港、盱眙、盐城)等地新记录的4科6属6种进行了报道。其中,新记录科为胡椒科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丹霞地貌区生态演替的特征及其科学价值.认为植被演替由于时间漫长、过程复杂而对其研究具极大的难度,时空互代成为演替研究的重要手段,而这需要有完整的空间序列.丹霞地貌区存在着完整的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系列.典型丹霞地貌的山顶为原生演替的矮灌木林和乔木林,周围斜坡仍然受季节性降水侵蚀、风化、重力崩塌等作用,原生演替不断从裸露的岩石开始,故形成原生演替早期的苔藓、草本群落,随着岩石的进一步风化和苔藓、地衣等植物的作用,土壤层增厚,将原生演替继续往前推进.特殊的地质地貌过程使之不断有新的崩塌,从裸露的岩石开始的新的原生演替,如此形成不同时间系列的原生演替阶段.丹霞地貌区也存在着完整的次生演替系列,同时存在演替先锋林、演替过渡林和演替基本稳定林.这两个演替系列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理想场所,使得生态学工作者在一个地点就可以观察到一个完整的植被演替系列.其研究可为该区域植被的经营管理和保护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作为生态恢复参照系,对区域的植被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地区锦鸡儿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锦鸡儿属Caragana是一个典型的温带亚洲分布属。本属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约有24种1变种,约占整个属的1/3。这些种类几乎全部处于演化高级阶段,且既有叶轴宿存类群,也有假掌状叶类群。反映出种的分化很活跃,在横断山地区形成本属的分布中心、分化中心。本区内绝大多数种类是特有分布。替代现象主要受气候、植被变化作用,沿横断山和喜马拉雅分布的长齿系Ser. Bracteolatae Kom.是一个典型的替代分布类群。锦鸡儿属植物生态适应性很强,可在其生长的灌丛中形成优势种。 寒化和旱化现象十分突出,它们有一系列森林种、草原种和荒漠种及相关的形态变异。用锦鸡儿属植物进行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区域内的分布区关系分析及最小生成树MST和特有性简约性分析(PAE),表明横断山地区特别是其北部是本属植物的一个地理结点。以此沿横断山向北部唐古特和西部藏东南适应性辐射。横断山和西喜马拉雅联系微弱,看不出植物长距离扩散的踪迹,大多是由于生态因子限制而产生的隔离。虽然本区不可能是锦鸡儿属的起源地,然而,通过本区与邻近地区的地理联系,可推测它们在我国适应性辐射方向是从东北向西南。结合豆科蝶形花亚科其它属化石记录及其分布区局限在温带亚洲等现象,认为锦鸡儿植物是一组特化、晚近衍生的类群,起源于北方东西伯利亚晚第三纪中新世后期至上新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