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53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对米曲霉原始发酵液中耐热木聚糖酶进行纯化和酶学特性研究,利用甘蔗渣为碳源培养米曲霉,通过超滤和阴离子交换柱两步纯化得到木聚糖酶XynH1,分子量35.402kDa,利用飞行时间质谱和SDS—PAGE分析,推断XynH1为XylanaseXynF1,分子量为35.402kDa。XynH1属于糖苷水解酶家族10,酶活为442.2IU/nag,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pH6.0和65℃,80℃以下及pH4.0~10.5范围内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2.
不同海水浓度和培养时间对海洋真菌抗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研究不同海水浓度和培养时间对海洋真菌抗菌活性的影响,旨在为大规模培养海洋真菌和提高获得抗菌物质的几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用不同海水浓度培养基发酵海洋真菌,在供试的10株海洋真菌中,5株海洋真菌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有明显差异;培养时间不同,6株海洋真菌的抗菌活性差别较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海水浓度和培养时间对海洋真菌抗菌活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3.
昆虫杆状病毒作为生物杀虫剂以及在基因治疗方面的应用有着独特的优越性,而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EVS)也是当今基因工程领域四大表达系统之一,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们对部分昆虫杆状病毒分子生物学已有较深入认知的情况下,研究其病毒表达系统及生物过程,将有助于我们有效地利用其优越的性能,开拓新的实用价值.类病毒颗粒(Virus...  相似文献   
124.
周丛  吴海智  林源  唐吉旺  钟文涛  黄欣 《生物磁学》2011,(20):3864-3867
目的:研究脱臭工艺对玉米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内对玉米油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的脱臭处理,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处理后玉米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结果: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均对玉米油中反式油酸的产生影响不显著。脱臭温度对玉米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影响显著,脱臭时间对玉米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影响不显著。在一定的脱臭时间,不同脱臭温度下,玉米油中总反式脂肪酸最多含量为最少含量的80倍以上;在一定的脱臭温度,而不同脱臭时间下,玉米油中总反式脂肪酸最多含量约为最少含量的1.5倍,且在255℃以下时,随脱臭时间延长,玉米油中总反式脂肪酸的形成速度缓慢、相对含量低。结论:玉米油精炼脱臭时,对脱臭工艺装备和工艺条件中的脱臭温度进行优化选择可有效减少玉米油反式脂肪酸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5.
王莉  伍亚民  刘媛  南国新  龙在云 《生物磁学》2011,(12):2263-2265,2320
目的:研究丙戊酸(VPA)浓度和干预时间对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分化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VPA(0.1、0.3、0.5、0.75和1.0mmol/L)处理原代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以NB培养基组做对照,分别于神经干细胞分化后3天、7天、10天和14天用免疫荧光双标鉴定并计数微管蛋白-Ⅲ(β-tubllin III)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的比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同一时相点组间比较,3天时各组中神经元分化比例无显著差异;7天时不同浓度VPA组与对照组分化神经元比例开始呈现差异;10天时这种差异继续增大,0.75 mmol/L VPA组中神经元比例为82.15±0.93%;14天时保持这种差异;但各时相点1.0 mmol/L VPA组与0.75 mmol/L VPA组神经元分化的比例无显著差异。不同时相点组内比较发现,3-10天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神经元分化的比例显著增加,但14天时神经元分化的比例较10天无显著变化。结论:0.75mmol/L VPA在10天时促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26.
对于大部分的动物来说,吃是它们生命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对于另一些动物而言,弄到食物并不算什么,能耐饿才是真正的本事,因为这样不仅节能,而且还减排,简直太环保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有时候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这不,说到比拼耐饿,动物界的各大帮派都选出了实力不俗的选手。  相似文献   
127.
在实验室恒温条件下,通过完全饥渴、清水和蜂蜜水处理3种方式对黄猄蚁工蚁进行了饥渴耐受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完全饥渴处理的黄猄蚁工蚁平均存活时间为81.38 h(24~132 h),清水处理的黄猄蚁工蚁平均存活时间为92.25 h(48~156 h),两者差异显著(P<0.05).蜂蜜水处理死亡的黄猄蚁工蚁平均存活时间为...  相似文献   
128.
用PCR方法获得了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为16533bp,南方鲇线粒体基因组中A和T的含量略高((A+T)为55.17%),12S rRNA,16S rRNA,tRNA和控制区的(A+T)含量分别为52.44%,55.23%,55.97%和60.24%).基于选取的36种代表性种类线粒体全序列中的11个蛋白编码基因,构建了骨鳔鱼类系统发育树,并以骨鳔鱼类化石记录为标定点,运用松散分子钟方法估算物种分化时间.结果表明,耳鳔系鱼类为强烈支持的单系,鲤形目位于该类群的基部,脂鲤目和电鳗目构成姐妹群,然后和鲇形目构成姐妹群.骨鳔鱼类起源于三叠纪(约为231Mya),耳鳔系起源于三叠纪晚期(约为216Mya),其代表类群均起源于侏罗纪晚期(鲇形目、鲤形目、脂鲤目、电鳗目的分化发生在161~139Mya),南方鲇的物种分化时间约为白垩纪中期,估算的分化时间远早于化石记录.  相似文献   
129.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 possesses a 30K protein family of 3×10~4 Da,the biologicalfunctions of which have not been fully identifi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30K protein family and the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temperature sensitive sex-linked mutant strain of silkworm was investigated bytwo 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2D-PAGE)and 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The results show that protein spots 1-5 of the 30Kprotein family,mainly existing in normal strain,are possibly related to embryonic development.The earlyconsumption of a 30K protein named 6G1-30K-1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30K proteins named 6G1-30K-3and 6G1-30K-4 are likely caused by the destruction of physiological balance in normal embryonic development,which may lead to lower hatchability of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e strain.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reasonablemetabolism of 30K proteins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embryo's norm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0.
繁殖期高原鼠兔的行为时间分配与后代存活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4-8月份,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附近,采用标志流放、直接观察法和解剖法对青藏高原特有的植食性小哺乳动物———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的行为时间分配、繁殖特征和后代存活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雄成体平均地面活动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分别为88.67%和89.88%,在不同的繁殖时段,成体的各种行为时间分配存在显著的变化,并影响后代的存活率。幼体从出生到15d的存活率和雌、雄性成体的每次移动距离以及雌性成体的地面活动强度都显著的正相关;从15d到45d的存活率和雄性成体的地面活动强度、观望强度显著的正相关。在相同的观察时期,高原鼠兔雌、雄成体的一些行为时间分配存在显著差异,如雄性成体地面移动距离、频次在繁殖前期显著的高于雌性成体;雄性成体的观望强度在6、7月份显著高于雌性成体。说明雄性成体在领域防卫中较雌性成体承担更多的责任,雌、雄成体在育幼活动中的繁殖投入存在互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