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5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01.
记述隧蜂科淡脉隧蜂属淡脉隧蜂亚属2新种,横皱淡脉隧蜂Lasioglossum(Lasioglossum)transruginosum Zhang,Niu et Zhu,sp.nov.和内蒙淡脉隧蜂L(L.)neimengensis Zhang,Niu et Li,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和云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2.
柯志新  黄良民  徐军  马艳娥 《生态学报》2012,32(22):7102-7108
生物量在营养级上的分布作为一种生态系统的指示指标,可以指示因人类干扰和环境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的改变,揭示生态系统功能的差异性。调查了冬季大亚湾不同区域各粒级浮游生物的生物量大小及其氮稳定同位素丰度比值(δ15N)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构建营养级谱比较了大亚湾不同区域浮游食物网结构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浮游生物的δ15N值基本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加,但100-212 μm粒级的δ15N值为5.08‰,略低于1.2-100 μm粒级的5.58‰。> 500 μm 粒级的δ15N值最大,平均为8.16‰。在湾口和敞水带的S1、S9站各粒级的δ15N都要小于其他站位,而各粒级δ15N的最大值一般都出现在湾底的S8站。在各粒级颗粒物中,1.2-100 μm粒级的δ15N最适合用来指示水体的环境状况,受陆源输入影响较小的海域的δ15N值小。生物量与氮稳定同位素构建的营养级谱的斜率与总溶解氮的浓度和氮磷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处于湾口的站位的营养级谱的谱线要更陡峭一些,表明该处捕食者/被捕食者的比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3.
探讨ERp57基因表达沉默对人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中CRT表达和定位的影响。利用siRNA技术获得ERp57基因表达沉默的人A549肺癌细胞株,分析该细胞株中ERp57基因以及CRT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CRT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荧光法检测细胞凋亡。成功获得ERp57基因表达沉默的人A549肺癌细胞株。在该细胞中,CRT表达上调但仍定位于内质网中。用米托蒽醌处理对照细胞14 h后,可使CRT大量转移到细胞膜表面并发生簇集,但在ERp57表达沉默的细胞中,CRT的膜转移和簇集现象不明显。细胞凋亡分析显示,米托蒽醌处理细胞48 h后,所有细胞均出现凋亡细胞典型细胞核固缩、分裂现象。试验证明抑制ERp57蛋白表达会增加A549肺癌细胞中CRT的含量,但同时也阻断蒽环类药物诱导的CRT膜转移,提示ERp57也是介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凋亡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4.
为揭示扇脉杓兰(Cypripedium japonicum Thunb.)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以浙江临安6个野生居群(老殿、宝剑石、红蛇洞、清凉峰、大明山和里横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叶片、萼片、子房及唇瓣等1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幅度,并讨论了表型性状变异与地理-土壤养分因子间的相关性以及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显示:6个居群18个表型性状(地径、下叶长、下叶宽、下叶长/宽比、上叶长、上叶宽、上叶长/宽比、中萼片长、中萼片宽、苞片长、苞片宽、子房长、花梗直径、花梗长、唇瓣长、唇瓣宽、植株展度和株高)测量值的F值为1.240 ~ 18.666,除花梗直径和株高外,其他16个性状均有极显著差异.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5.937% ~ 26.349%,其中,唇瓣长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6.119%)、苞片宽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24.124%);居群间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139%~ 13.663%,平均变异系数为11.143%,其中,里横塘居群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宝剑石居群的最小.各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977,其中地径的多样性指数最大(2.045)、苞片宽的最小(1.663).通过UPGMA聚类分析,可将6个居群划分为3组:清凉峰、大明山、老殿和宝剑石居群为1组;红蛇洞和里横塘居群分别各自成组,其中清凉峰和大明山居群的遗传距离最近.各表型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仅地径与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r=0.854),子房长、唇瓣长和宽与土壤全磷含量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916、0.854和0.914),植株展度与土壤pH显著正相关(r=0.810),其余性状与地理因子(包括经度、纬度和海拔)及土壤养分因子均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扇脉杓兰野生居群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和多样性,且与生境土壤中速效钾及全磷含量及土壤pH有关.  相似文献   
105.
吴芳  潘红春 《蛛形学报》2012,21(1):51-60
本文从妖面蛛总科和园蛛总科系统发生关系、园蛛总科网型不同的蜘蛛间的系统发生关系及蛛网构建行为等几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圆网蛛类系统发生及网型进化的研究进展.圆网蛛类系统发生与其网型进化有效地结合、进行综合研究将有助于圆网蛛类的起源及网型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益脑脉胶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甘露醇、胞二磷胆碱与抗氧化剂等常规治疗及尼莫地平静注治疗,1次/天,连续14天,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脑脉胶囊口服或胃管注入,3次/天,连续28天。分析和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0天两组患者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卒中专门生活质量评分表(QL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QL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89.74%VS69.23%)。结论:尼莫地平联合益脑脉胶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促进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增加临床疗效,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7.
遮荫处理下多脉青冈和金叶含笑的叶解剖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运用结构植物学方法,以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和金叶含笑(Michelia foveolata)2年生苗为材料,进行全光照处理和遮荫处理下叶结构观察比较。结果显示,长期遮荫处理下,多脉青冈和金叶含笑新生叶的表皮细胞变薄,栅栏组织变得稀疏,层数有减少趋势,海绵组织更加疏松;多脉青冈的叶角质层退化。表明长期的弱光照下,2种树种的新生叶叶结构产生了适廊性的变化,其适应程度可以推测植物对光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弱和进化潜力,研究结果对预测园林树种的光适应能力和结构进化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8.
记述新直脉蝎蛉科1新属1新种Neorthophlebopsis qishuiheensis gen.et sp.nov.,并以其Sc很长,Rs与M分支同一水平,Rs1 2分支在Pt之前,M与CuA汇合,臀区3支粗壮横脉,呈一字斜形排列等特征与已知属相区别.新属种系铜川昆虫组合的新成员,属陕西昆虫群.化石标本采自陕西铜川中三叠统铜川组下段上部灰绿色泥页岩.铜川组的时代相当欧洲拉丁尼期(Ladinian Stage).  相似文献   
109.
首次报道柄脉细蜂属Mischoserphus在我国发现,并记述2种,其中1新种:中华柄脉细蜂Mischoserphus sinensis,sp.nov.和1中国新记录种:佐村柄脉细蜂Mischoserphus samurai(Pschorn-Walcher)。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并与近似种做了比较。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大学寄生蜂标本室。  相似文献   
110.
粗糙脉孢霉基因组DNA的制备多数费工费时,并且需要液氮研磨。而一般实验室没有液氮设备。本文提供了一个不需要液氮研磨就可以快速制备粗糙脉孢霉基因组DNA的方法,使用裂解液、石英砂和苯酚振荡裂解细胞壁,然后用苯酚/氯仿抽提DNA。利用PCR从基因组扩增出粗糙脉孢霉Ⅰ号染色体右臂上的校孔转运蛋白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